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虛熱症」

區塊鏈"虛熱症」

狗年除夕之夜,一個名叫「3點鐘無眠區塊鏈」微信群橫空出世,這個由徐小平、薛蠻子、蔡文勝等風險投資大佬和科技圈人士,以及汪峰、高曉松、佟麗婭等演藝界人士組成的微信群,號稱價值「1萬億市值」。

這個區塊鏈群的誕生將近期公眾對於區塊鏈的關注度引爆到最高點,區塊鏈養雞、供應鏈金融區塊鏈、區塊鏈保險、區塊鏈社交,甚至連保潔阿姨都在說,「某區塊鏈項目很有前途」。

那麼,人人都在談論的區塊鏈項目,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可實現的,哪些是純粹炒概念?面對項目方接踵而至的各類區塊鏈應用白皮書,又應當如何選擇?

一個被區塊鏈圈人士公認的事實是,區塊鏈目前還處於發展的早期,區塊鏈概念目前也存在虛熱,多集中在集資圈錢、炒作上,而非用技術解決現實問題,還有很多技術和應用上的問題等待解決,大規模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

區塊鏈項目難辨真偽

當前,區塊鏈市場上的應用項目可謂是五花八門,各種區塊鏈白皮書層出不窮,在淘寶上搜索「區塊鏈白皮書」,僅需38元就能獲取一份「區塊鏈技術白皮書行業報告產業研究開發數字貨幣ICO只能合約模板」。

由於區塊鏈是熱點,目前不僅是互聯網,很多傳統行業都不想錯過這趟車。創業型區塊鏈企業大開腦洞發布各種白皮書,眾多上市公司紛紛發公告,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進軍區塊鏈產業從而炒高股價,有些乾脆披著區塊鏈創新的外衣進行非法集資和詐騙,例如去年下半年,一些區塊鏈項目ICO一分鐘融資上千萬美金,但目前看來,真正實現落地應用的少之又少。

在國外,一些區塊鏈項目團隊還宣稱,區塊鏈還可以被應用在網路安全、製造業、政府公共事業、零售物流等行業和部門中。例如,迪拜政府此前將自己定位為全球第一個區塊鏈供能的國家,集中多方力量研究貫穿醫療記錄、航運、商業註冊等全方位的區塊鏈解決方案。韓國三星集團今年初表示正在打造一個可以讓政府管理並使用公眾安全及運輸工具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此外,追蹤和定位在供應鏈中流通商品的區塊鏈系統,關注奢侈品市場反造假的區塊鏈平台,基於區塊鏈的醫療信息存儲數據中心,防止篡改、並且可以追溯的物流鏈等區塊鏈應用創新呈現遍地開花之勢。

富數科技CEO張偉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區塊鏈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難以判斷真偽,只能看有沒有站台的大佬。即使是有一定真實背景的區塊鏈項目,由於處於白皮書設想階段,能否實現風險也很大。別說一般公眾,即使是專業人士,作出準確判斷也不容易。

「早期區塊鏈項目的ICO,是非盈利社區的一種捐助行為,既不是一級市場的私募融資,也不是面向公眾的公開募資。後來演變的ICO,已經暴露出巨大的風險,即使政府不禁止,也會出現上市交易後普遍破發、進而泡沫破滅的情況。所以,不僅在國內,也包括在國外,追捧ICO的熱潮正在退去。目前對於公眾來說,參與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投資區塊鏈概念股,另一種是作為用戶註冊使用區塊鏈的應用軟體。」張偉奇表示。

什麼樣的區塊鏈項目算是偽項目?數鏈聯盟發起人卞陽對第一財經表示,偽區塊鏈項目有很多種,一是並沒有真的使用區塊鏈,只是號稱採用區塊鏈;二是雖然用了區塊鏈,但這個鏈只在自己的中心伺服器上運行,完全是封閉的;三是的確用了區塊鏈,也呈現開放姿態,但解決的問題完全不需要區塊鏈;四是應用場景中確實需要區塊鏈解決信任問題,但由於設計沒有抓住關鍵點,在機制上並不能發揮區塊鏈的價值。

卞陽舉例稱,現階段有很多大企業都對外公開發布了區塊鏈項目計劃,但其中大多數都是實驗性的,比如迅雷的鏈克、百度的微積分、網易的星球黑鑽等,嚴格意義上,即使採用了區塊鏈技術,也屬於封閉的區塊鏈項目,可以實現局部的社會化協作,但和一個普通的App差別不大,公眾參與其中,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也不會有太多的收益。

金融行業需要怎樣的區塊鏈

雖然區塊鏈目前被設想可以應用的行業有很多,例如物流業、製造業、信息服務業等,但金融行業依然可以算是區塊鏈技術的主戰場,目前全球已經有多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引入區塊鏈技術,提升交易結算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CB Insight近期在一篇發文中提到,區塊鏈對於銀行業這樣的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其顛覆性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

全球銀行業的總體量目前大約為134萬億美元,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質加上其所包含的加密技術、智能合約技術能夠有效地簡化銀行許多繁瑣的流程。

近期,全球多家銀行紛紛公開表示正在探索區塊鏈技術對銀行業務的改善。滙豐銀行宣布將進行實時交易的區塊鏈測試,巴克萊銀行目前已經運行著追蹤金融交易、對抗欺詐等多個區塊鏈項目。以色列銀行和微軟合作,致力於打造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銀行監管管理系統。

同時,近幾年隨著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發展迅猛,無論是服務人群還是應用場景,都得到了廣泛的增長,但是對於新誕生的金融場景來說,風控還處在各自為政的局面中,採用區塊鏈聯盟方式,能夠解決「共債查詢」、「反欺詐」、「黑名單共享」等問題。

例如智能合約技術,對於金融機構提高風控水平有著獨特的優勢。卞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智能合約一方面可以使數據流通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獲得了數據流通規則的可編程性和靈活性。比如:對高風險客戶預警,可以建立一個數據合約,約定第一個預警的參與方可以獲得最多的獎勵。由於這個合約獎勵多,所以各方會更願意參與,發出預警信息,使它命中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准,並且還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建模,對所有參與方實現風控模型的優化。

滙豐銀行在一份客戶報告中提到,區塊鏈技術可能會創造出一種政府之外的貨幣系統,解放集中式賬本,創造出智能合約,而這種智能合約能在市場內使用,加快結算速度,改變產業追蹤供應鏈的方式。

再以銀行支付和清算結算系統為例,CB Insight稱,通過消除消費者在支付交易中需要依賴的中介許可,區塊鏈技術能以比銀行低的成本促成更快捷的支付。而區塊鏈技術和分散式賬本可以降低運營成本,使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幾近實時。

支付方面,目前全球有許多公司都在試圖通過區塊鏈解決支付問題。例如一家名為TenX的公司正在建立一個依附在借記卡上的錢包,使用者可以在使用卡片時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公司正在建造一個分散式網路,能在不同加密貨幣之間交易,並將網路和卡片進行整合。

清算結算方面,企業區塊鏈服務供應商Ripple是最知名的嘗試取代SWIFT的玩家。SWIFT傳遞訊息是單向的,與電子郵件非常類似,這意味著直到雙方都完成了交易,交易才算完成。而通過直接與現有的銀行賬本整合,Ripple』 xCurrent的產品提供給銀行更快的雙向通信協議,允許實時通訊和結算。目前,Ripple擁有超過100位簽約區塊鏈網路實驗的客戶。

被業內提及較多的還有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作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工具,近兩年發展較好,但依然面臨不可迴避的痛點,比如供應鏈金融的真偽的問題,貿易背景真實性等問題。

點融區塊鏈技術總監譚峰在上海近期舉辦的一場區塊鏈技術應用沙龍上表示,之所以選擇區塊鏈來解決供應鏈金融傳統的瓶頸,是因為區塊鏈的應用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傳統供應鏈所遇到的問題,所有上鏈的數據都可以獨立驗證,且具有一定的保真價值。如果核心企業可以把供應鏈上面的數據全部上鏈,並且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就可以把核心企業的價值進行層層傳遞,從而有效幫助中下游供應商解決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責編:林潔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招商引資」,稱「美國優先」非「美國獨行」
2017電銷產險保費負增長,同比下降13.44%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