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代名人家風家訓15句,字字是精華,句句藏智慧!

歷代名人家風家訓15句,字字是精華,句句藏智慧!

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地基」。《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錢氏家訓》等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

傳統中國,「家國一體」,「家」是縮小的「國」,「國」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風家教也在歲月的積澱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家風,中華文化的縮影,文明的延續。

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一些古人的家風箴言,願優良家風世代相傳。

一、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釋義: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低著頭,很快地走過去。孔子攔住他問:「學詩了嗎?」孔鯉答:「沒有」。孔子說:「沒學詩你怎麼說話?」孔鯉便回去學習詩文。

第二日,孔鯉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內的孔子。孔子問:「學禮了么?」孔鯉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你怎麼做人。」於是孔鯉回去習禮了。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二、

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唯少欲知足,為立涯限。

——南北朝 顏之推 《顏氏家訓》

釋義:《禮記》上說:「欲不可以放縱,志不可以滿盈。」宇宙還可到達邊緣,情性則沒有個盡頭。只有少欲知止,立個限度。

三、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三國 諸葛亮《誡子書》

釋義:這是諸葛亮在晚年時寫給他八歲兒子的一封家書。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文末又諄諄教誨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諸葛亮為了蜀漢之國事日夜操勞,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於是寫下這封書信告誡兒子。

四、

退一步自然優雅,讓三分何等清閑。

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寧可采深山之茶,摸去飲花街之酒。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中不驚。

——唐代 韓愈家訓

釋義:從這幾句家訓格言中,不難看出韓愈正直坦誠的個性,以及對待人生是一種因緣自適、隨遇而安、達觀的生活態度。這也是他要告誡後代的。

五、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南北朝 顏之推 《顏氏家訓》

釋義:父子之間要嚴肅,而不可以輕忽;骨肉之間要有愛,但不可以簡慢。簡慢了慈孝就做不好,輕忽了怠慢就會產生。

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北宋 歐陽修《歐陽永叔集》

釋義:語源自《學記》。玉石不經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

七、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北宋 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釋義:告誡後代們要勤於讀書,尊師重道,要講求禮儀,懂得謙讓,和朋友鄰居要和睦相處。

八、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押字)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

——北宋 包拯家訓

釋義:包拯在家訓中說道,子孫後代做官者中,若有貪污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許死後葬在祖墳上。包拯的家訓,不僅是他對後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九、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之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

——南宋陸遊《陸遊家訓》

釋義:才思敏銳的年輕人,最容易學壞。倘若有這樣的情況,做長輩的應當把它認為是憂慮的事,不能把它認為是可喜的事。切記要經常加以約束和管教,讓他們熟讀儒家經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這樣十多年後,他們的志向和情趣會自然養成。

十、

幼兒曹,聽教誨:

勤讀書,要孝悌;

學謙恭,循禮儀;

節飲食,戒遊戲;

毋說謊,毋貪利;

毋任情,毋鬥氣;

毋責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

——明代《王陽明家訓》

釋義:告誡孩子們要聽話,勤於讀書,孝順友愛,謙恭有禮,有節制。不要說謊貪利,不要任性鬥氣,不要苛責別人,但要自律。不能盛氣凌人,要有容人之量。

十一、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

釋義:對於一碗粥或一頓飯,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十二、

四戒:

一戒晚起; 二戒懶惰;

三戒奢侈華麗; 四戒驕傲。

四宜:

一宜:勤奮讀書; 二宜:尊敬老師;

三宜:普愛眾生; 四宜:小心飲食。

——清代 紀曉嵐家訓

釋義:紀曉嵐還有一封《訓大兒》的家信,受到後人的推崇。在信中教育兒子要謹慎交友,三思後行。懂得辨別君子與小人,要多交正直有用的人。

十三、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晚清《曾國藩誡子書》

釋義: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

十四、

昔吾祖星岡公最講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掃潔凈,第三誠修祭掃,第四善待親族鄰里。凡親族鄰里來家,無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濟之,有訟必排解之,有喜必慶賀之,有疾必問,有喪必用。此四事之外,於讀書種菜等事,尤為刻刻留心。

——晚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釋義:從前我祖星岡公最講求治家的方法,第一早起,第二個打掃乾淨,第三是進行掃,第四個善待親戚鄰居。所有親戚鄰居來家裡,沒有不恭敬接待,有急事要接濟他,有訴訟會排解的,有喜事一定慶賀的,有病一定要問,有喪事一定要用。這四件事以外的,在讀書種菜等事,尤其是刻刻留心。

十五、

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人不通今古,牛馬如襟裾。

——清·周希陶《增廣賢文》

釋義:積蓄千兩黃金,不如多買書籍傳給後代。養兒子不教育和養驢沒有區別,養女兒不教育和養豬沒有兩樣。有了田地不耕,糧倉也會空虛,有書籍不讀,子孫必定愚笨。糧倉空虛生活就沒有保障,子孫愚笨就會不講禮義。同你長談一次話,收益勝過讀十年的書。一個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如同牛馬穿上衣服沒有什麼區別。

※ 本文系京博國學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易經:境界無上限,道德有底線
詩意,中國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