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典故事:小沙彌伏梵志

佛典故事:小沙彌伏梵志

在佛陀入涅槃的一百年後,有一位國王名叫阿育王,他不僅信奉佛教,更致力於佛法的弘揚,對於國內的二萬名僧眾,長年虔誠恭敬供養。

當時,有九十六種佛教以外的外道信仰者,對阿育王如此恭敬比丘心生嫉妒,便共相謀略要敗壞佛法。其中,有一善於幻化之術的外道,告訴眾人說:「我想變化成惡鬼的模樣,沙門若聽到恐怖惡鬼的名聲,必然會嚇得到處逃亡,當人民見到如此情況,一定會來歸附我們。」

於是他變化成諸外道所信奉的鬼神,名叫「摩夷首羅」,他有一頭四面,八隻眼睛、八隻手臂,是所有惡鬼中最為恐怖者。

外道幻化成惡鬼身後,在隨行者的簇擁下,洋洋得意地行走於該國中,緩緩地朝王宮前進,該國男女見此惡鬼無不心生恐懼。

後來,國王出門相迎,見到大恐怖鬼,很恭敬地請問:「不知大神有什麼要求嗎?」

惡鬼說:「我想要吃人。」國王回答:「不可以。」

惡鬼說:「假如國王愛惜你的子民,那麼應該將對該國無益的人,交給我食用。」

國王回答:「沒有這種人。」

惡鬼說:「所有的沙門都不事生產、不出兵作戰、不臣屬國王,這樣無益的人,就交給我吧!」雖然國王百般不願,卻又無可奈何,只好派人到精捨去通報這個消息。

在二萬名比丘中,有一名年紀最小,只有十三歲的沙彌,名叫端正。小沙彌告訴諸比丘說:「我應當先去。」

出發前,小沙彌告訴維那法師:「假如有外道墮於精舍當中,一定要為其剃度,不要讓他離開。」隨後便前去見惡鬼。

小沙彌對惡鬼說:「我是僧團中年紀最小的人,所以先來讓你食用,其他人會陸續到來。」又說:「我早上還沒吃飯,可否先讓我飽餐一頓,再來吃我呢?」

惡鬼答應後,阿育王命大廚準備飯菜,以供應小沙彌及跟隨惡鬼來的二萬多名外道。小沙彌吃下二萬多人份的食物,暗中運用神通將食物送回精舍,因此仍未覺得飽足,於是又將這些外道放入口中,再度以神足通送至精舍。

當時化身惡鬼的外道,見此沙彌竟有如此廣大的神力,心生布畏,馬上回復人形,向小沙彌頂禮跪拜,除了懺悔自己的過失外,並懇求出家修行。

於是,眾比丘便為他們剃度、講經說法,最後這群外道皆證得羅漢果位。

阿育王見此情景,對佛陀所說的義理更加深信不疑,全國人民也因此生起對佛法的信心,歡喜護持佛法。

——典故摘自:《雜譬喻經.卷上》

省思:

沙彌雖小不可輕,端正沙彌為護持佛法的大無畏精神,令人欽佩。日常生活中,親身實踐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即能令周遭人們樂於親近佛法,無形中也是護法護教。

(轉)

推薦幾篇很好的文章:「從佛經中看什麼是見性」、「從佛經中看什麼是聞性」、「從佛經中看什麼是六解一亡」、「《楞嚴經》精華篇:七處征心」、「《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地藏王菩薩開示的唯心識觀法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的精彩文章:

從佛經中看菩薩如何化身度外道
從佛經中看佛陀是如何調御眾生的

TAG: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