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篇遊記《走進美國》《見證基督徒的婚禮》3

長篇遊記《走進美國》《見證基督徒的婚禮》3

3

那是一個永生難忘的夜晚。

享用完豐盛美味的西餐後,見證會開始。

弟兄姐妹紛紛舉手,爭先恐後地站到前面分享自己信靠主的經歷。大家在神面前坦露心扉,展現自己曾經的苦悶、掙扎、無助,軟弱。

有人說起被抑鬱症困擾的絕望。講到動情之處當場大雨磅礴,淚如雨下。 有人講述患癌症後夜不能寐,輾轉反側的感受,講述如何信靠主忍受化療的折磨。有人分享學業受挫,戀人背叛的痛苦往事。

來自奧斯丁的paniel曾是北京大學的教師,現在美國政府部門工作。女兒患了癲癇,哪裡治療都收效甚微,二十多年來女兒經常發病,他們夫妻飽受折磨,精神近乎崩潰。

paniel回憶為女兒治病的過程流下了傷心的淚水。他說:「我和妻子都是名校畢業,身體健康、事業順利。我們始終無法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我們不知所措,絕望中走進了教會,信靠了耶穌基督。

當我們把自己的痛苦交給主的時候,我們學會了接受和放下,學習接納不完美的女兒。我們選擇用愛和信心來關愛女兒,而不是嫌棄,厭煩。

我們多年來沉重的心忽然輕鬆了,痛苦減輕了很多。感恩基督耶穌讓我們懂得了順服,不再做徒勞無益地掙扎。」

paniel的分享讓很多人落淚了。

是啊!他們夫妻的麻煩不正是我們很多人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嗎?這個世界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們又怎麼能期盼事事如意呢!

我們拒絕接受不完美的親人,卻又無法丟棄他們。我們經年累歲在矛盾中自哀自怨,掙扎徘徊,這豈不是自暴自棄,慢性自殺!

郜明分享了邀請雙方父母到美國的心路歷程。

他說:「教會的弟兄姐妹,我和秦璐在美國的同學朋友紛紛擔心。大家都認為四個老人一起來美國和我們同住,肯定會產生很多矛盾。

我和秦璐也猶豫過,彷徨過。但我倆相信,只有信靠主耶穌,只要心裡有愛,就一定能和睦相處。

事實證明,大家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們兩家人相處的不錯。

因為,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郜明的話言簡意核、樸實無華,坦率真誠,深深地打動了當晚的聽眾,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郜明話音剛落,他的准岳父秦玉勘立即舉手發言,他無限感慨地說:「我是一位有著14年軍齡的轉業幹部。在部隊服役時我曾是連隊指導員,是擅長思想政治工作的軍隊幹部。

然而,我妻子娘家母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存在著很多矛盾,彼此活在仇恨之中。面對我岳母一家的重重矛盾,我這個政治思想工作者束手無策,無法化解。

這次到美國參加女兒婚禮,要與從未見過面的郜明父母同住,我們心中充滿了擔憂。可是,女兒邀請,我們也只能先來了,再走一步看一步。

這段時間,我們六個人一起參加教會活動,一起學習《聖經》。查經,禱告,遵循《聖經》的教導生活,結果相處的非常愉快。

我已是基督徒。我夫人和郜明父母正在了解學習,也打算受洗。我們兩家人準備在主內一起學習,交通,把一切交託給主耶穌,讓主耶穌住進我們的心裡。

感謝上帝,感謝主耶穌!讓我們在教會找到了愛,讓我們在主里找到了相處之道。」

秦玉勘的分享,又引發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

很多人當場就哭了,不少人一遍又一遍的擦拭著淚水。

捫心自問,我們誰沒有在黑暗中掙扎浮沉的絕望時期。

誰的人生能夠一帆順風?

答案不言而喻。

那一晚,感人的浪潮一波超越一波。

每個人都從別人的故事裡看到了真實的自己。原來以為自己最為不幸,苦大仇深。原來每個人都有不堪的經歷,心酸的往事。只是誰都不願自我解剖,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在外人看來,在場的都是中國社會的頂級精英。

很多人來自名校。清華、北大、復旦、浙大、南大、上海交大、哈工大、211,985……可以說名校學子比比皆是。精英薈萃,不勝枚舉。

他們在美國拿到碩士或博士學位,講著流利的英語,拿著比國內同學高几倍的薪水,有房有車,在國內親朋同學眼裡絕對算得上成功人士。

然而,婭琳反問我:「媽媽:什麼樣的人才算成功呢?你覺得你很厲害。可是,很多人比你更厲害。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我們窮其一生只能掌握滄海一粟。我雖然讀了博士,也就是計算機行業稍稍懂得多一點而已。隔行如隔山,對很多行業也是一無所知啊!大家比來比去永遠都有比自己厲害的,於是我們的心裡永遠也得不到平安和喜樂。」

文亮解讀更深刻:「按照屬世的標準定位一個人的價值,永遠都會處於不平衡之中。因為人們的出身背景、天賦環境、所受教育不同,命運就不同。有人奮鬥一生到達的終點對另一些人來說是他的起點。所以,我們的內心將永遠無法獲得平安和喜樂。所以,真正的平安和喜樂,只能從神而來。不可能從人而來。」

那晚的見證會,儘管大家踴躍上前自揭傷疤、自訴脆弱,卻收穫了比勵志故事更多的掌聲,給人心靈以巨大的震撼和感動。人們從別人故事中見證了曾經的自己。

這一場基督徒的婚禮是我從沒見過的。它喚醒了我麻木的靈魂,洗滌著我蒙塵的心靈。

我似乎也聽到了自己心中那塊堅冰破碎的聲音。

我們習慣了包裝自己,習慣了展示光彩照人的一面。同時,我們也學會了隱藏自己。尤其是隱藏醜陋卑劣的一面。

我們學會了兩面做人,學會了假裝堅強。我們武裝自己,甚至武器到牙齒。

我們努力適應著叢林法則,努力把自己鍛造的堅強剛毅。很多女性從曾經的溫柔少女變成了強悍潑婦。

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年輕時流幹了眼淚,就差沒把眼睛哭瞎。後來頓悟哭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還會引來趁火打劫之徒。

於是,我擦乾眼淚去爭、去搏,去奮鬥。我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終於變成了公認的「女強人」。

但我的心扭曲了,剛硬了,麻木了,冷漠了,雖然偶爾也會柔軟脆弱,但我馬上就會讓它恢復堅硬。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

我的心中也漸漸地沒有了愛,沒有了愛人的願望和能力。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我受了那麼多的傷害,沒有責任和義務去愛別人了。

即使愛,那也是揀選我喜歡的人去愛。

兒子老說我的心變得剛硬了,不去悔改。我會憤怒地回應:「我承認我變剛硬了,我沒有什麼可悔改的,因為這一生都是別人對不起我。」

兒子也不甘示弱,母子倆時常唇槍舌劍。

「你這樣恨我爸爸,讓自己心態變壞不說,還給我們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你敢說你自己就一點沒罪嗎?」

每當這個時刻,我比他還激烈:「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我有什麼罪?你如果老是這樣指責我,我對你父親的恨只能越來越深。他當初酗酒後的魯莽,把自己送進監獄不說,也釀成了我的悲劇命運。否則,憑我的天賦興趣和奮鬥精神,這輩子絕不會只是一個普通老師,你們也不會有那麼不堪的童年。」

每當這種時刻,兒子便會選擇退讓:「唉!魔鬼撒旦進到了媽媽的靈里。讓我們禱告吧!求神做工,讓媽媽的心重新變得柔軟。」

《在基督里》還在迴響,文晶早已泣不成聲。婭琳不斷遞著紙巾。 那一刻,看著女兒,我忽然覺得我是有罪的。我終於肯承認自己有罪。

在那場失敗的婚姻中,我也是有錯誤有責任的。兩個孩子生下來就沒有了父親。而我當時沉浸在自己的苦難里,只覺得自己失去了尊嚴,沒有給兩個孩子多少愛。

甚至因為恨著他們的父親,很多時候孩子稍微有點過失,我就歇斯底里的發作咆哮,全然不顧對他們幼小心靈的摧殘。

那些年,為了把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為了找回失去的尊嚴,為了到達我想去的職位。我先是住校不回家,接著脫產進修去拿大學文憑。

在自殺未遂走投無路的歲月里,我像溺水的人一樣把愛情當成了救命稻草,沉淪在一場自以為是永恆的愛情中,忽略了童年期的兩個孩子需要母親照顧,陪伴,引導,教育……從這個角度講我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我對孩子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不僅如此,我還在兒女面前講述叢林法則,把殘酷的現實揭破給尚在幼年的孩子。多少次哭泣著要求兒子努力學習,長大了出人頭地,以牙還牙,報仇雪恨。

因為我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愛,過分強調了生存技能,結果女兒得到一點愛就飛蛾撲火,忽略了對人品和價值觀的考量。初戀以失敗告終,留下了傷心和一屁股債。後又倉促結婚,埋下了新的禍根。

婚後,倆人明知道對方有過去,卻都採用了繞行模式,所以無法交心。

女兒也曾拍過漂亮的婚紗照,買了嶄新的商品房準備做婚房,也曾夢想並籌划過隆重的婚禮。然而,所有這些後來都變成了傷疤,需要千方百計遮掩隱藏。

因為,在周圍人眼裡,戀人如果沒有走進婚姻那就變成了醜事。說出來自己和親人都很沒面子。

那一天,見證郜明,秦璐的婚禮,尤其看他們在神面前坦誠相告,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文晶說她好感動。

這時,歌聲已經停止。大家落座,文晶挪到我旁邊的座位上坐了下來。

凱賓宣布禮成。

他說:「你們既然在神和眾位證人面前立下神聖婚約,交換誓言和戒指,我作為永生神的僕人正式宣告你們成為夫妻。」

史密斯牧師站在旁邊翻譯了這段話。

接著,凱賓牧師在史密斯牧師及眾人見證下,當場在倆人的結婚證書上簽字。婚書正式生效。

大家紛紛離開座位,上去觀看他們的婚書。隨後忙著跟新郎新娘及伴郎,伴娘們合影。場面溫馨熱烈,感人肺腑。

文晶流著淚說:「如果我早一點接受基督教,我也會選擇一個基督徒結婚。像他們這樣過聖潔的生活。舉行一個簡樸而神聖的婚禮。

我也終於明白弟弟為何非要從教會裡找女朋友了。我們人真得很渺小,很脆弱,可是當我們把一切交託仰望到主手裡時,我們就變得輕鬆喜悅了。

我這會心裡特別難受,頭昏沉沉的,就不想參加婚宴了。

一來我想吹吹風,二來我們一家四人吃飯,增加新人的負擔,不如我們三人回家,文亮一人參加婚宴即可。」

我以為然,婭琳也點頭贊同。

於是,我們出了酒店大門,來到了門前的阿拉莫廣場。

阿拉莫廣場上遊人如織, 阿拉莫戰役紀念碑巍然矗立在廣場中央。

街道邊上停靠著裝飾華麗的馬車,供遊人乘坐遊覽。很多樹木都被覔虹燈裝飾了。路邊的店鋪里都有聖誕樹。還有五顏六色的氣球造型的聖誕老人。

聖誕還有一周才到,空氣中已經流蕩著濃濃的聖誕氣息,我們的心情瞬間從剛才婚禮的無比感動模式切換到了輕鬆愉悅狀態。

文晶提議拍些照片,我和婭琳積極響應。

我們在阿拉莫戰役紀念碑前的馬路兩邊跑來跑去,選擇背景。

忽然,我的肩頭被人拍了一下。回首一看,原來是幾個年齡比我稍長的白人遊客。

他們中的一位白人男子連說帶比劃。婭琳翻譯說:「他們問我們我們要不要拍合影?」

來美國兩個多月來,類似的場景常常遇到。

只要你有需要,周圍素不相識的人們就會停駐腳步,隨時準備給你幫助。在這個85%的人信仰基督教的國家,人們愛主上帝,也愛人如己。

那個白人男子給我們三人拍了合影,還問我們滿意不?不滿意他可以重拍。他的幾個白人同伴微笑點頭。

我的心裡不免又是一番感動。不由想起了文革中接受的教育:與天斗,與地斗,與階級敵人斗,其樂無窮。

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少年英雄劉文學的故事。

如果沒有那場悲劇,如果劉文學還活著,現在應該是一個60歲左右的人了。那個地主也是耆耆老人了。

他們都可以坐在自家門口,看著門前的潺潺流水,喝著山茶,享受著天倫之樂......

然而,他們都死於階級鬥爭了。不同的是,一個成了少年英雄,被學習;另一個變成了地主壞蛋,被槍斃。

我也想起了故鄉河西走廊何家莊那個三家院的故事。

我的三個苦命的奶奶之間明爭暗鬥。父母和兒女之間也常常爭鬥。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缺少愛的熏陶和教育,人與人之間總是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的爭鬥。

想起一幕幕往事,心中一會感動,一會傷感。交織糾結,百味雜陳。

這時,文亮發來信息詢問我們在哪裡?說婚宴馬上開始,秦璐、郜明兩家人正在四處尋找我們呢!

文晶編輯了一條信息,請文亮轉發給秦璐表達歉意。我們就驅車回家了。

現附上這條信息收束全文,也祝秦璐,郜明婚姻幸福到永遠。

「秦璐、郜明:你們好!請原諒我們不辭而別。

第一次參加基督徒的婚禮,感觸太大了,想起自己的以往,心情挺複雜的。突然間被感動被震撼被洗禮的感覺,一剎那間已經淚流滿面。

我們一家人已經做了見證,真誠祝福你倆幸福一輩子,蒙受主的眷顧。吃飯其實也是次要的了。

希望不要因為我們沒有參加婚宴這點小事影響了氣氛,感謝主!」

2016-12初稿寫於美國聖安東尼奧

2016元月再改於 San Antonio

2018-3定稿於中國江蘇南京

全文完

親愛的讀者朋友:歡迎你繼續關注閱讀下一篇《基督徒的婚姻》。發布時間不確定,請隨時關注訂閱號。謝謝!

照片:1、新婚夫婦和伴郎伴娘合影 2、新婚夫婦和凱賓牧師新娘父親

3、新婚夫婦擁吻 ,旁邊是史密斯牧師

4、新郎和父親、岳父及伴郎合影 5、作者和婭琳在酒店大廳合影

6、婭琳和文晶合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瑜創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何瑜創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