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看待仿古復建的景區和建築?

如何看待仿古復建的景區和建築?

副標題:昨日河南商丘、開封一日游的一點感想

清明上河園景區內的上善門。

昨天,3月17日,我獨自前往河南省商丘市、開封市進行為期一天的旅行。

地處中原的河南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歷史是我們眾所周知的,豐厚的旅遊資源不可避免地為河南帶來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我昨天前往河南旅行的目的,和許多人的一樣,都是想去那裡觸摸歷史、體驗傳統。商丘和開封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歷史上看,這兩個地方可以說是北宋時期華夏的中心,其中開封還曾是北宋的都城(汴京)。一說起開封,許多人會不由地聯想到開封府、包拯大人、《清明上河圖》等等歷史文化元素。

商丘古城北門口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石碑。

然而,商丘的旅遊開發仍然處在一個不成熟的階段。昨日所見的商丘古城就和建築工地一般——城牆裡,隨處可見各種拆遷和施工,被稱作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商丘應天書院的門前也是雜亂的道路施工。開封的旅遊開發在總體上而言是比較成熟的。我昨天去了清明上河園景區和開封府景區——開封市裡的兩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文類景區。清明上河園和西安的大唐芙蓉園類似,都是展現中國古代特定朝代的歷史文化的主題公園;開封府與清明上河園相比更為真實地反映了歷史,它與江蘇的淮安府署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前者突出當地的著名歷史人物包拯這一主題,而後者則側重於展現古代中國的官場文化。

在高處俯視開封府。

今天早晨回到學校,在上網瀏覽大眾對於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景區的評價時,我發現了不少如「人為的景區沒有看頭」「複製的古建築無欣賞價值」之類的評論。然而,我個人認為,一味地去否定、批判仿古復建的景區及建築的態度是有失妥當的。接下來,我就想具體地談談我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一部分人批判這樣的景區和建築的心理可以被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個人的喜好與情趣,除此之外還有大眾心理、文化觀念等因素。從文化觀念的這個角度來看,一部分人對仿古復建的景區和建築的否定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景區和建築不真實:它們不是從古代傳承保留下來的,而是當地為提高經濟效益和文化影響力而興建的。其實,仿古復建的景區和建築只是一個表層的問題,與其對應的深層問題是:如何對傳統、對歷史文化的資源進行繼承與發揚、利用與開發。

清明上河園景區內的上善門。

中國的古建築在中國美學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仿古建築雖然大多採取了現代的建築工藝,但是其外觀的設計還是要遵循中國古建築的傳統,要考慮中國古建築的審美特點。如今,國內多地為何都要建造如此之多的仿古復建的景區和建築,這和現代人逐漸加深對於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視不無關係。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的現代化城市越來越多。在這些現代化的都市裡,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佔了主導,傳統的、古典的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築卻越來越被邊緣化。現代都市裡的很多人的物質需求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精神上的需求卻常常得不到滿足,這一現象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把關注的重心由物質需求轉向精神需求。「回不去的鄉愁」便是現代人的精神需求上的一大缺憾,然而它也迫使著人們去重新關注傳統,關注自己本有的特色。

憑欄遠眺清明上河園。

真正能夠保存至今的古建築少之又少。許多的古建築不是在天災人禍,就是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之中銷聲匿跡了。至於能夠保留下來的極少數,根據「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它們所蘊含的價值就不僅僅只是簡簡單單的審美觀賞價值。而且,能夠保存下來的古建築也未必具有人們期望之中的審美觀賞價值——一棟歷經滄桑的老樓,倘若年久失修,也會變得破敗不堪,它原本所具有的精美工藝也會漸漸地被時間抹去。我們知道,許多能夠保留至今的歷史建築都是需要被不斷地維護的。還有,能夠保存至今的古建築也並不一定都是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精華,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在歷史的「隨機選擇」之中留下的。那些精華部分的不復存在確實讓人感到惋惜,但是現代的人們擁有足夠高的技術把它們還原在眼前。這樣的重建和復建,其實是在拯救歷史,拯救人們的記憶。

開封府里春花爛漫。

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景區當然不是歷史保留下來的,它是以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靈感建造的。然而,這樣的一個仿古復建景區的開發與建造,其意義就不止是拯救歷史和拯救人們的記憶了——它是讓更多的人去進一步了解、去切身感受和體會一段離我們現代人已經十分久遠的歷史。現代的許多人對這一段遙遠的歷史根本沒有記憶,因此來一番「回到古代」的體驗也會激起人們的新鮮感,這可以說是這一主題公園在開發上的創新之舉。

清明上河園景區里的水上傀儡戲表演。

對於仿古復建的景區與建築,我們不能只是看其外在形式,還要看其是否真正地擁有歷史與傳統的生命。清明上河園裡真正吸引人的並非它的仿古建築,而是它展現出的北宋民俗文化與工藝:水上傀儡戲、鬥雞表演、宋代水運儀向台等等表演與展出都吸引了大量參觀的遊客,而把它們布設在滿園的仿古建築里,就會達到一種近乎再現歷史生活場景的理想效果。這些民俗文化與傳統工藝就為仿古而建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帶來了歷史與傳統的生命,而有了歷史與傳統的生命,仿古復建的景區與建築就不會是空洞無物或者虛有其表的了。想要找到歷史與傳統的生命,就必須先實事求是地認真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然後再挖掘出其中的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順應時代、順應大眾的精華部分。在「歷史偉人名人效應」的作用下,在經濟效益的驅使下,那些通過牽強附會的方式開發的歷史文化旅遊終究不能得到歷史與傳統的生命。可這樣的假的「歷史文化」景點多了,人們就不免對任何仿古復建的歷史文化景區的意義產生懷疑和批評。

清明上河園景區迎賓門。

這是一個呼喚傳統與尋找歷史的時代,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需要留下一些歷史與傳統的記憶。仿古復建本身並沒有什麼對與錯之分,至於它能創造出讓記憶重生的符號,還是創造出空洞無物的幌子,就要看現實的條件和行為的目的了。

2018.3.18

(文中照片均為作者本人實景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生的一副好皮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