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小川:金融市場化「奠基者」

周小川:金融市場化「奠基者」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有幸跟大家一起在金融改革開放方面做工作,向前推進,是很有幸的一件事。」在最後一次亮相兩會記者會時,已到古稀之年的周小川如此「輕描淡寫」的回應自己的行長生涯。

而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任期最長(超15年)的央行行長,他給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留下的印跡,是難以輕描淡寫的。

2013年3月16日,周小川「破例」留任央行行長,開始了他的第三個任期,期間經歷過「錢荒」、「股市大調整」、「匯市大波動」的考驗,同時在他的推動下,依然實現了多項重大改革。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他力推的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存款利率上限管控已放開,醞釀多年的存款保險制度也已推出;人民幣國際化邁出重要步伐成功加入SDR,「811匯改」也讓匯率形成機制朝市場化更進一步,金融市場開放特別是債市開放進入快車道;再加上此前任期內推動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資本項目穩步開放,給其貼上中國金融市場化的「奠基者」標籤亦不為過。

與此同時,他也在反思國際金融危機,完善央行監管職能,引入宏觀審慎管理,不斷豐富和創新貨幣政策調控工具,改進金融統計標準……

在超15年的任期里,周小川也獲得了多個「稱呼」,如「中國的格林斯潘」、「人民幣先生」、「改革先生」等,當然也包括頗有爭議的「百萬億先生」,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今年2月末已達到172.91萬億元,為2002年初(16萬億元)的10倍,由此遭到了「貨幣超發」的詰問。此外,他的「資金入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論」,也引起資金瘋狂進入A股。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發展中轉軌經濟體的中央銀行掌門人,沒有讚譽和批評是不正常的,但不管是讚譽者還是批評者,都不會否認周小川在過去的15年里,所推動和實現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掌舵央行歲月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至今已有十位行長,而周小川是任職最長的一位,並且也是唯一一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兼任的央行行長。他的首任任期始自中國加入WTO後的第二年,伴隨著經濟體制轉軌期,而作為央行掌門人,他深知金融對經濟的作用。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鄧小平在思考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就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

而周小川上任之時,國內整個銀行業賬面不良貸款率超過20%,有分析認為,由於統計口徑的原因,實際比例可能更高。標準普爾當時將內地國有銀行全部評定為垃圾級,巨額的不良貸款和嚴重不足的資本金使中國的國有銀行背上了「技術上已經破產」的名聲。

「亞健康狀態是有一些毛病,但總體而言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吃藥或者保養,邊工作邊修理。」周小川帶領的央行就充當了「在線修復」中國金融體系、維護金融穩定的角色。

2003年年末,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開始了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試點,並以外匯儲備對兩家試點銀行注入了450億美元資本金。至此,國有商業銀行進入了實質性改制階段,此後,工行、中行、建行、交行、農行等國有銀行都已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架構,並先後成功上市。由於這一波股改上市,國內銀行也迎來了十年的黃金髮展期。

周小川第一次連任恰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7月,周小川在央行西安分行的形勢報告會上表示,從監管者角度來看,監管者審視美國住房抵押貸款這項業務時未能及時考慮到泡沫破裂的可能性。同時,美國的監管是不統一的,住房貸款表面上由金融監管機構實施監管,但許多不吸收存款的機構,如投資公司、貸款公司等可以作為住房貸款的發起者。監管的分割、監管盲點以及監管部門未對泡沫破裂及其影響做充分估計,也是導致次貸危機的原因之一。導致次貸危機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資產泡沫。

為應對危機,從2008年9月16日起,央行開始降息,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由7.47%下調至7.2%,其他各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隨後央行分別在10月9日、10月30日、11月27日、12月23日,又接連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在四萬億刺激政策下,央行開始放水,新增人民幣「井噴」,貨幣發行量「狂飆」,造成了諸多經濟「後遺症」,包括債務風險問題。

「在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時機,中國人民銀行判斷准、出手快,較為成功地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衝擊後,適時加快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金融業雙向開放進一步加深,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顯著提高。」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認為,「面對『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中央銀行實施宏觀審慎管理,適時調整貨幣信貸政策,創新並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貨幣政策總體穩健,與其他宏觀政策密切配合,有效維護宏觀經濟金融的基本穩定和健康發展。」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認為,中國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得相對較快,部分原因是中國在2009年實施了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計劃,之後又專註於推動長期性的經濟改革。……隨著中國經濟體變得日益成熟,人口老齡化程度提高,而且在技術方面趕上西方國家,中國經濟增速不再像前幾十年那麼快得令人心跳,而是會有所放緩,不過與其他經濟體相比,仍然算是相當高了。

與此同時,周小川關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反思,也為以後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改革提供了很多思路,如金融監管的統一,2017年建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今年又將「一行三會」的監管體系改進為「一委一行兩會」。

金融市場化的「奠基者」

「在中國,我們經常進行『在線修復』以便及時解決一些問題。這意味著不同類型市場經濟國家的中央銀行,在職能上需要解決不同的問題。」2011年3月,周小川在東南亞中央銀行組織會議上稱。

周小川在很多場合多次強調,中國央行希望實現數個目標:低通脹、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而他個人認為,主要側重低通脹、經濟和金融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其他的政策目標和這三個目標相互聯繫,比如經濟發展和就業。

2003年到2017年間,周小川執掌央行的15年里,從數據上看,中國經濟整體實現了高增長和低通脹的態勢。如果將時間放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區間來看,雖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但最近16年可以算作中國經濟健康發展、低通脹的黃金時期。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濟騰飛始於加入WTO後

1980年2017的CPI變化(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

「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據測算,2035年左右,中國的GDP有望達到35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的第一。2050年,中國的GDP有望達到60萬億美元。」2017年末,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上表示,新時代不辱新使命,中國的發展史,經濟強必然要求金融強。大國的崛起必須有強大的金融體系做支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賦予中國金融的新使命,這就是加快自身的發展,實現金融的現代化,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做現代的監管架構。

而「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做現代的監管架構」,正是中國央行一直在推動的。

「多年來,經濟學家和中央銀行家均在努力總結中央銀行工作的規律。但是,金融危機之後,我們發現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現實情況非常複雜,傳統理論無法全面描述新生事物。一方面,應認真總結理論現狀和歷史經驗;而另一方面,應密切注意最新發展趨勢,特別是在全球經濟發展迅猛的環境之下,自由貿易、資本流動、互聯網以及金融產品的高頻交易都值得關注。」2009年11月,周小川稱。

近年,央行一直在創新、使用現代貨幣政策的操作工具。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新變化,中國的基礎貨幣投放渠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於流動性環境的變化也導致貨幣市場出現了一定的波動。

這其中還有個插曲。英國央行前行長默文·金(Lord Mervyn King)在其著作《鍊金術的終結:金錢、銀行和全球經濟的未來》中表示,這本書的緣起在於他與一位中國央行的官員交流,這位中國央行官員質疑英格蘭銀行,認為他們也沒有完全弄懂貨幣和銀行的運作機制。

而中國央行近年開展了包括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大量流動性創新管理工具,優化再貸款體系,開展對金融機構的內部評級,在完善金融機構抵押品工具基礎上開展信貸資產抵押再貸款工作,不斷豐富公開市場操作期限品種,有效彌補了市場流動性數量不足,確保貨幣市場的平穩發展。

「在我們看來,中國經濟仍處於過渡階段,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這輛車是否會出問題,因此需要準備一個很大的工具箱,一旦出現問題就能拿出可用的工具進行修理。」2009年11月,周小川稱。

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轉軌過程之中。「轉軌」意味著市場化程度不足、仍處於「進化」階段。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僅要加快制度建設,也需要時間來培育培養市場。相對於我國的商品市場,我國金融市場的成熟程度可能更低些。

在周小川第三個任期,存款保險制度已經推出、利率管控放開、利率市場化基本實現,同時人民幣國際化邁出重要步伐成功加入SDR,「811匯改」也讓匯率形成機制朝市場化更進一步,金融市場開放加速。目前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初步建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取得成效,人民幣連續7年成為我國第二大跨境收支貨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保持穩定。

徐忠認為,總的來看,中國貨幣政策當局肩負著改革發展和宏觀調控的多重使命,在經濟結構變遷的不確定環境和理論上存在多重均衡條件下,中國人民銀行始終根據經濟周期階段和宏觀調控的需要,在有限的政策空間下,通過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物價的基本穩定,經受住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積累了大量轉軌經濟體金融調控和機制建設的寶貴經驗。

繼任者的課題

2017年兩會期間,周小川戴著銀色鋁金屬錶殼搭配冷銀配白色耐克運動錶帶的一款蘋果手錶出席記者會,引起了媒體極大的關注。

他熱愛運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曾送給周小川一套羽毛球拍。

「周行長很愛打羽毛球和網球。這兩項運動都需要耐力、靈活性、速度、精確性和戰略技巧,這些都是中央銀行行長的應備素質。」拉加德稱。    2017年10月28日,人民銀行有一員工分享了一段周小川在央行系統內部羽毛球比賽中的小視頻,在一段時長18秒的雙打比賽視頻中,周小川連擊四球,神情投入,身手矯健。

在央行高強度、複雜的工作中,周小川之所以能完美工作超15年,可能與其熱愛運動不無關係。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發展中轉軌經濟體的中央銀行,貨幣調控面臨複雜的現實條件,而中國貨幣政策既要以控制通脹為主還要兼顧轉型發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一年三百六十日,能有幾日休閑?如今周小川已至古稀之年。

3月1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選舉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周小川已不在副主席之列。

雖然這位「人民幣先生」仍未能將人民幣打造為主要國際貨幣,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趙慶明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人民幣要想成為主要國際貨幣,關鍵的是要進一步提高綜合國力,尤其是科技、政治、軍事等國際地位和國際競爭力,而這些方面均非一日之功,這也就註定了人民幣國際化必將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科技實力的提升,在大約五年到十年時間裡,人民幣成長為排名第四或者是超過日元成為第三的國際貨幣,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但是要想在這期間超過歐元(假如歐元能夠繼續存在)成為第二大國際貨幣,可能性並不大。即使在未來十年里歐元解體,筆者認為重新啟動的德國馬克或者以德國為首重新組建的統一貨幣,其國際地位仍可能領先於人民幣。而超越美元,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3月9日,周小川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上表示,未來央行將在金融領域對外開放、人民幣國際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等多領域中繼續推進。

周小川在2016年人民銀行年報中稱,「始終堅持以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不斷增強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領域的『話語權』。」

2017年10月15日,周小川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年會上表示,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未來將重點關注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四方面問題。未來我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推動經濟去槓桿,同時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推動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金融穩定。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雖然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並未賦予央行對系統性重要銀行以監管權,但強化了央行在宏觀審慎監管方面的地位,而十九大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雙支柱的提出提升了央行在協調監管方面的職能,或為強監管打下了伏筆。

這些課題是周小川的未竟事業,也是留給繼任者的使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周小川回應金融「雙峰」監管模式: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集中突圍 汽車產業2018年進入變革年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