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嘉誠謝幕背後:中產階層墜落後的逆襲!

李嘉誠謝幕背後:中產階層墜落後的逆襲!

來源:鳳凰財經(finance_ifeng)作者:小小涵

90歲的李嘉誠宣布退休,他的下一個身份是慈善家李嘉誠,而他一手締造的商業帝國進入了李澤鉅時代。

他曾說過:你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人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個世界很公平,要想得到最好的,就一定會給你最痛的。

回顧他的一生,從一無所有到富甲天下,經歷了多少最強的傷害和百折不饒的奮鬥,才創造了華人世界的傳奇:從12歲開始工作,到90歲退休,他長達佔據華人首富之位20多年之久。回眸今日的財富榜,人來人往,有人高歌登榜,有人落寞隱退。他的退休,或許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一個中產階層墜落之後的逆襲故事

李嘉誠1928年生於廣東潮州一個書香家庭,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父親李雲經是小學校長,母親庄碧琴是大家閨秀,還有兩位伯父東渡日本獲過博士學位。這樣的家庭出生,放在今天也算得上是書香門第,中產階層的典型代表。

少年李嘉誠耳濡目染,學習勤奮,算術是他的強項,常常能考前三名。他還喜歡古典文學,從中學到不少的做人道理。

然而一帆風順的人生卻遭遇了時代的變故,從中產之家墜入貧苦。戰亂年代,父親病逝,家裡的頂樑柱倒了。不足15歲的李嘉誠作為家中長子,不僅要賺錢養家,還要照顧母親和弟弟妹妹,更糟糕的是他還患有肺病,病情接近危險的程度。

成長彷彿是一夜之間的事情,李嘉誠將其稱為「一生中的最困難」:「15歲的我,彷彿已經有20歲的心態。」

當今日的少年郎們還在抱怨學習辛苦,工作無趣的時候,李嘉誠卻已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即使最艱苦的日子,他都沒有放棄學習,那是生活的一束光,照耀他前行的路。那些年,李嘉誠除了幹活,就是在別人用來生火的廢書堆中找書看,修完中學課程。直到如今,李嘉誠都保持每晚都要看書的習慣,了解新的科技知識及與事業有關的資訊。

後來,為避戰亂,李嘉誠一家逃難到香港,租了一間木板隔間房暫居。他從基層的小學徒做起,還不忘自學會計知識,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他進入一家塑料貿易公司工作,每天工作16小時,他的生意額比排第二名的同事多出7倍。

幸運總會眷顧不向命運低頭的人。由於勤奮好學,他兩年內被晉陞為總經理,負責管理兩三百名工人及20名寫字樓職員。他拿到的薪金倍增,比家中所需的開銷要多許多。然而下班回家,他還請老師幫他補習英文。

在管理工廠過程中,李嘉誠積累了塑料工業市場的豐富經驗。1950年他拿出所有積蓄,又找親戚借了些錢,用5萬港元本金開啟了創業之路:一家100多平方米、生產塑膠花的小工廠。

有人開玩笑說,這家工廠除了招牌是新的,其他的全是舊的。李嘉誠卻毫不介懷:如果你不廣泛吸納小支流,哪裡來的江河?一個干實業的人,如果沒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怎麼能成?

所以他將小工廠以「長江」命名,寓意不擇細流、匯聚百川。廠房不大,除了用作生產之外,李嘉誠另闢一個閣樓做寫字樓,晚上就睡在廠內一個儲物室。從採購、設計、生產、推銷,李嘉誠都親自過問。今天中國年輕創業者們吃過的苦,當年的李嘉誠比他們還要拚命。

一個強大的商業王朝,就此開啟了大幕。

賺下第一桶金,轉戰房地產行業

當時的香港,享受著迅速的攀升人口紅利,為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勞動大軍。同時,經過艱苦的創業歲月,李嘉誠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塑料花工廠,大量內銷和外銷令工廠的年利潤猛升到千萬港幣。

後來,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國、西歐對香港製造的成衣、紡織品等施加限制。再加上工資節節上升和通貨膨脹,香港在亞洲四小龍中失去持續發展密集型經濟的優勢。

賺到第一桶金後的李嘉誠開始考慮轉型。70年代初,李嘉誠認為塑料花甚至整個塑料工業會被新興工業所取代,決定在未被淘汰前將工廠結束。

此時,李嘉誠的地產業務發展迅速,所得利潤遠超於工廠業務,他在1971年成立長江地產,1972年將長江地產改名長江實業在香港上市。上市不久,李嘉誠就在董事會上宣誓了「要做香港最大地產商」的雄心,不幾年就超越當時香港地產業的老大——英商置地,成為香港最大地產企業。

為什麼李嘉誠會選擇涉足房地產行業?一是眼光敏銳,二是恰逢機遇。這與他一直以來堅持學習,關注經濟前景有關。

除去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因人口急劇增長所產生的巨大住房需求拉動了上漲的房價外,60年代是香港「居建擴大時期」。中小型規模的房地產商在外資的帶動下,紛紛集資改建,翻新舊樓。進入70年代後,政府大力發展公屋建造。

如今,在香港每7個私人住宅單位中,便有一個由長實建成。依靠地產躋身一線企業家之後,李嘉誠快速將產業向其他行業延伸。

那麼,在樓市中大賺一筆的李嘉誠是如何看待房價的?

樓價這個事情我絕對不敢講,過去兩年已經增加多了,高出了兩倍。我們的樓價和一般的市民收入脫節。我們現在需要多一些公屋和居屋,讓普通市民也不會因為住的問題而令他們生活困難。

不能把買房看得太重要,如果女孩子說沒有房就不結婚,那如果是我我就會說,不如趁年輕你再找一個吧。不可能很年輕就要買房。

首富誕生記:瘋狂的擴張之路

當時,香港各行各業基本都已由幾個巨頭企業把持,從零開始頗有難度,併購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第一步,李嘉誠在1980年成功控股當時香港最大外資企業之一和記黃埔。這一場戰役,李嘉誠贏得漂亮,僅以6.93億卻控制了62億港元的和記黃埔,成為香港第一個控得洋行的華人。

緊接著,他又收購香港電燈集團跨入電力行業,贏得「李超人」的名號。

1986年,李嘉誠還帶領和記黃埔成功控股了以加拿大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獲得95%的股權,然後將其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由赫斯基能源和中海油在南海合作的荔灣天然氣項目,為內地及香港市場提供天然氣。這一交易,也一度被譽為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自1990年代始,李嘉誠開始大規模投資海外,收購英國主要貨櫃港菲力斯杜港75%的權益,港口業務趨向國際化,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貨櫃碼頭經營商。

擴張的腳步不能停,一起來看李嘉誠的擴張版圖:

現在的李嘉誠有多有錢?

重組後的長和集團,在全球50多個國家經營著上天入海的多元化業務,擁有超過29萬名員工,全球最大的港口和零售業務,領先的地產、基建、能源、電訊與數據人工智慧等業務。

關於李嘉誠的身價,根據《福布斯》雜誌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數據,他以3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總凈資產,連續20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從內地撤資:李嘉誠真的跑了嗎?

李嘉誠是最早到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之一,30多年來,李嘉誠和長和系已幾乎將旗下業務全數引入內地,也讓內地成為長和系除了香港之外投資比重最大的地區,以及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

只是當李嘉誠將目光投入到歐洲市場時,賣掉了內地的一些物業,被解讀為:李嘉誠跑了?

由於歐洲因為金融海嘯出現價值窪地,內地房產市場一直暴漲,李嘉誠出售了一些內地的地產業務,轉而投資歐洲公用事業,並稱為買下了英國的人。

李嘉誠對英國的經濟控制有多可怕:截止到2015年,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電力分銷25%的市場和供水約5%的市場。同時,還大規模投資當地鐵路、電訊等業務。

幾年下來,李嘉誠的長和系近15000億元總投資版圖中,有一半也就是7500億元砸向歐洲,其中英國成為大本營,投資了近3000億元。

李嘉誠是不是真的跑了?看看這位超人是如何回應的:

說到撤資問題,可以看北京的項目,我們也是最大的股東。撤資的話,我賣掉什麼或者買進什麼,都是集團買賣的資金,我也拿不到這個錢,所有的資產都屬於公司。如果真的撤資,對這個公司沒有興趣你應該是賣股票。但是我在過去二十年以來,我只有買,從來沒有賣過股票。

現在賣什麼也好,在國外賺錢也好,這些錢是流回香港,回到香港的錢再去投資一百個國家,或者說投資內地,這些錢是永遠屬於公司的。誰可以說我賣出去的變成撤資?內地的地產賣出去是非常正常的,會有更好的投資,做生意買賣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撤資指的是自己持有的股票賣走才叫撤資。

李嘉誠退休之後,龐大的商業帝國將何去何從?

關於家族傳承這個問題,李嘉誠早已布局,體現了一個父親為家族企業操勞到老的良苦用心。

2012年5月,李嘉誠做了「分家」的計劃,將逾四成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權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權益,分配給大兒子李澤鉅;對於次子李澤楷,李嘉誠稱會幫助李澤楷收購心儀的公司,金額會是李澤楷現時身家的倍數計。

然後,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風起雲湧。成長起來的60後和70後互聯網新貴閃亮登場,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正在顛覆一個時代,也在創造一個時代。屬於李嘉誠的「光輝歲月」,能否濤聲依舊,還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縱觀每一年的財富榜,多少英雄來來去去,多少傳奇和破產的故事紛繁上演。這一邊,王石退居二線,王健林斷臂求生,海航深陷債務泥潭,還有無數創業公司正踏著刀光劍影奮力前行;另一邊馬雲吹響了「新經濟」的號角,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產業正在浮出水面,破冰而行。

創業難,守業更難,互聯網浪潮的衝擊來勢洶洶,在新任掌門人李澤鉅的帶領下,「李家的城」將走向何方?

榮光之下,他漫長的奮鬥歲月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從不肯向命運服輸的少兒郎走來,李嘉誠上演了一場人生逆襲的故事,從中產之家的墜落,到貧困苦難中崛起,他整整奮鬥78年,成就了香港無法超越的首富傳奇。

寒門並非不能出貴子,落魄的人生並非無法逆轉,就看你是否有那份從逆境中絕地反彈的勇氣,孜孜不倦的奮鬥精神,以及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信念。

未來那麼好,歲月何曾催人老,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才剛剛開始。

新媒體運營編輯 史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財經 的精彩文章:

阿里All In新零售背後看中國資本市場的最大投資機遇
中國電子芮曉武:集團旗下90%以上都要進行混改

TAG:鳳凰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