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關條約》後,列強如何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馬關條約》後,列強如何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作者:岳忠豪,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據學者研究,列強強行瓜分中國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清朝確保列強所要求的地方不得轉讓給第三國;二、索取路礦利權,給予清朝政治貸款;三、清政府聘請顧問等方面,擁有優先權,如聘任軍事教官,以便掌握中國的軍政情況。其中尤以路礦利權最為致命,列強展開了由點而線,由線而面的侵略步驟。

列強劃分在華利益

俄國在「三國干涉還遼」中立下大功,1896年李鴻章特與沙皇尼古拉二世簽訂《中俄密約》,後又通過《旅大租地條約》、《續訂旅大租地條約》強租旅順、大連,東北儼然成為了俄國國境。德國通過《膠澳租界條約》,強租膠州灣99年,並取得築路、開礦等特權,山東遂變為了德國的勢力範圍。法國則通過《廣州灣租界條約》強租廣州灣,把雲南、兩廣變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英國為了防範法國,於1898年6月9日逼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與九龍半島、香港島共同形成了以後的香港。同時租借劉公島、威海衛,以防範俄國,並在長江流域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

香港被割讓

日本則將福建變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唯一尚可稱道的就是二流國家義大利於1899年提出租借浙江三門灣的要求,結果在自身實力衰弱,中國備戰充足的情況下,沒有得逞。

經過以上國家的瓜分,中國幾無一片凈土,時人有感於中國國勢危殆,特作《時局圖》一幅。

時局圖

北方的黑熊指俄國;東部的太陽代表日本;中間長江流域的狗是英國;南部的青蛙是法國;肥腸似的怪物指德國;鷹代表的則是美國。列強對中國鯨吞蠶食,虎視鷹瞵的局面一目了然。

在這種積貧積弱,隨時有被列強瓦解的情勢下,中國的變革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王美平:《日本對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三種論調》,《歷史檔案》2013年第1期。

2.杜長印:《巨野教案與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菏澤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3.張曉華:《列強瓜分狂潮中對鐵路權的爭奪》,《歷史教學》2002年第8期。

編輯:趙培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多倫諾爾會盟有何影響?康熙為何要發起此次會盟?
甲午海戰中,鄧世昌養狗真的是違反軍紀嗎?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