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美院校慶啟幕:師生在原址合影,一如90年前開課第一天

中國美院校慶啟幕:師生在原址合影,一如90年前開課第一天

90年前國立藝術院全體師生合影。中國美術學院 圖

90年前的3月16日,中國近代高等美術教育揭開篇章——1928年3月16日,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在杭州孤山校址開課,全體師生課後合影留念。

部分中國美院師生在孤山校區原址合影。中國美術學院 圖

2018年3月16日,中國美術學院師生500餘人來到孤山,完成一次影像拍攝,以此拉開90周年校慶活動的帷幕。

「中國美院是新文化運動的產兒,希望通過這次影像行動,再現中國近代高等美術教育的第一個核心現場,向蔡元培、林風眠等建校先賢致敬,完成跨越90年的時空對話,更希望師生重溫『孤山精神』,不忘初心,始終帶著文化復興的理想和自覺,推動社會美育的使命和責任,砥礪前行。」副院長高世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

中國美院90年前後師生合影比對,完成時空對話。 中國美術學院

1928年3月16日,國立藝術院在杭州孤山腳下正式開課。

當時,該院以孤山羅苑、照膽台、白蘇二公祠、三賢祠等為校舍,設國畫、西畫、雕塑、圖案四系及預科和研究部,有教職員30多人,首屆招收學生70名,實際註冊56人。開課當天師生們在孤山羅苑的合影,成為中國近代藝術教育史上的經典圖像。

「國立藝術院1928年4月8日補行了開學典禮,創始人蔡元培在演講中說:在西湖設立藝術院,創造美,使以後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為愛美的心,藉以真正地完成人們的生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告訴澎湃新聞。

此後,學校數遷其址,幾易其名,林風眠、吳大羽、黃賓虹、潘天壽、劉開渠、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藝術家都曾在這裡教書、求學。

90年前的國立藝術院現已不存在,原址上建起了西湖美術館,館前草坪豎著「國立藝術院」石碑。

3月16日,中國美院開展「重訪孤山,九秩夢尋」拍攝活動,參加者包括曾在孤山校址求學的美院老教授等教職員,當年第一屆學生的家屬,在校生,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等500餘人。

在原址,他們與90年前的影中人一樣,沿著西湖朝東南方向列隊,攝製組動用了船艇、無人機等,多機位進行水上攝影、航拍。

吳山明活動現場接受採訪。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圖

78歲的中國美院國畫系退休教授吳山明在中國美院度過60多年,起點正是孤山校址,「我1955年中學畢業考上美院,挑著鋪蓋來報到的。1957年美院遷址南山路,我和同學是劃著小船穿過西湖過去的,後來畢業留校,在南山路校址教了50多年的書」。

程寶泓活動現場接受採訪。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圖

「我父親程大逵是國立藝術院第一屆學生,90年前的那張合影中就有他。生前,父親常與我提起在孤山求學的經歷,說從藝術角度喚起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擔當中國文化復興、美育當代社會的『孤山精神』已融入美院的血脈,在代代師生中傳承。」中國美院國畫系退休教授程寶泓告訴澎湃新聞。

「90年後能與父親隔空對話,我感覺今天的這張照片意義非凡。」他說,他家三代都就讀於中國美院,父親是雕塑系學生,他1960年入讀國畫系,女兒1989年考進油畫專業。「我非常幸運地能得到潘天壽等先生親授,我們的字畫他都親自批閱,一一指出問題,我切實感受到什麼是『孤山精神』。後來,我在國畫系從事教學,也以『孤山精神』警醒自己,並勉勵女兒。」

中國美院90周年校慶活動將陸續展開。3月24日~27日,《國美之路大典》首發式、建校九十周年大展和「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圓桌會議」等將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舉行。4月7日~9日,將舉行校慶大典、國際美術學院院長論壇、新校區奠基儀式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西南聯大戰火空襲中的春節是怎麼過的?
杭州靈隱景區財神廟遊客激增數十倍,民警遊客冒雨抬傷者下山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