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之?「起居有常,食飲有節,不妄作勞。」

《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之?「起居有常,食飲有節,不妄作勞。」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是講原則,「起居有常,食飲有節,不妄作勞」是行為規範。

先說「起居有常」。

其實很好理解,就是睡覺起床要有規律,不能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但單位加班、朋友聚會、喝酒、打麻將,玩手機、打遊戲等等,工作忙,事情多,夜生活,就是不能按時睡。臉色發暗,眼圈發青,變成熊貓眼,陰陽顛倒,規律紊亂,年輕時耗著,身體還能勉強修復,年齡漸大就會受不了,有的亞健康,有的會生病,甚至猝死了。

界還是那個樣子,你卻早早的沒有了,熬來熬去圖個什麼呢?

「起,能立也。從走巳聲。」走,趨也,本義是一個人在跑。巳象胎兒在母腹中剛發育的胚胎之形,大頭而細尾,現在有各種手段探測,古人是怎麼知道的?當然也可能是蛇形。因為做了十二地支,對應四月和早上太陽出來之時,說文就解釋成陽氣出,陰氣藏。不管怎麼說,走和巳放一起,就表示由躺到坐,由坐到立,由立到走,日出而作,起床幹活。

「居,蹲也。從屍古者,居從古。踞,俗居從足。臣鉉等曰:居從古者,言法古也。」其實就是箕踞,象簸箕一樣坐著,很不雅觀的姿勢。有教養的人不這樣坐,他們的坐是跪,就象篆字的人。所以,就有住的意思,也就是日入而息,按時睡覺。

起居兩字連起來,就是睡覺和起身,引申成人的一切日常生活,記錄皇帝活動的文字就叫《起居注》,但這裡指前一義。

有,是手裡拿塊肉,和無相對。有什麼?常。「常,下裙也。從巾尚聲。裳,常或從衣。」意思清楚,就是人們平常穿的衣服,引申成平時平日,又引申成這裡的普遍、規律、常規、常法。

起居有常,就是你每天睡覺起床要合天道,有規律,不瞎折騰。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有人問禪師什麼是禪,師父說,餓了吃飯,困了睡覺。

農耕社會,人的活動受自然限制,只能按部就班。傳為堯時《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唱得坦然而自足,靠自己的雙手就能活,都把老天和皇帝放在一邊了。但工業社會就不一樣,電的發明把黑夜和白天的節律打亂了,連星空也被照亮,雞在白熾燈下努力產蛋,人被機器追著努力加班。機器可以24小時工作,人就要跟著機器三班倒。人成為機器的奴隸,創造出大量供給,消費成為必須,夜生活開始流行。電腦和手機的普及又把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網上,網購、打遊戲、聊天、刷朋友圈,看視頻,看直播耗精費眼,不能安睡。這時時代之惑,人不過隨波逐流。

有研究發現,類人猿比如大猩猩、黑猩猩等,當然還有人類的祖先,到晚上了會找一個,或做一個比較舒服的床,美美的睡一覺。而猴子、狒狒等卻不會,他們都是坐著睡,始終處於緊張中,稍有風吹草動便驚醒過來。因為睡的好,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智力發育就不一樣。尤其我們的祖先從樹上到地下,睡得更深更安穩,就進化成了智人,而猴子仍然是猴子。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發給3位美國科學家,理由是他們「發現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其實就是弄清楚了在細胞和基因層次,我們的生命是如何維持起居有常的,那個睡眠的開關是如何開啟和關閉的。

人類早就發現,無論動物還是植物,都有一個生物鐘,和日出日落同步運行。但這個生物鐘怎麼起作用,卻是慢慢才弄清楚的。先是發現了一種時鐘基因,現在又找到了它運行的規律。這幾位科學家發現用這種基因編碼出的一種蛋白,會在夜間不斷累積,在白天又發生分解,還發現這個過程中細胞自我運行和管理的機制。

這裡有點意思的是與中醫說法的比較。人為什麼會睡覺?中醫說,陽入於陰。為什麼會醒來?陽出於陰。陽入於陰,機體活力降低,犯困,是不是就是蛋白積累?陽出於陰機體活力增強,有了精神,是不是蛋白分解?機理清楚了就會對治療有幫助,比如失眠,不論何種情況,都是陽不入陰,卡在那裡,也就是蛋白的分泌累積過程出問題?那麼,陰陽為什麼會出入呢?看看太陽就知道了,是它控制著我們的一切。

中醫講失眠有心腎不交,胃中不和,肝火上炎,病痛折磨,邪氣內擾等,都是陽不入陰,神不能安。

感冒發熱,熱擾神魂,神魂不安,則胡亂做夢,反覆顛倒難以入眠,最能反映失眠的病機。而治法呢?解表清熱,邪去正安,如脈靜身涼,則陽能入陰,自然安眠。

以理推之,其他情況也是如此。一定要審因施方,不可頭痛醫頭,見有失眠就是安神補腦。

胃不和則卧不安,一般是入睡難,睡著了就能到天亮,這種情況就要治胃。

心腎不交則上有熱,下有寒,用交泰丸交通之。

肝膽不和,則魂不能藏,容易在兩三點醒來,當分清是肝還是膽的問題。

食飲有節。

食,本來就是上面一張嘴,下面一碗飯,就是吃的意思,是動詞。飲,是喝,一個人爬在罈子上喝水,也是動詞。節,簡化字從草,繁體從竹,就是竹節,引申為節制。意思很明白了就是吃飯喝水要節制,不能胡吃海喝,七八分飽。但現在也做不到,這二十三年從短缺一下到過剩,人吃得太好了,大魚大肉。但你的胃是吃草的胃,偏偏吃肉喝奶,結果無法消化,吃下去都成了痰濕郁堵,就弄出好多三高四高來。

但看看養生節目說的,朋友圈發的仍然是吃這吃那,其實怎麼吃,比吃什麼更重要。從身體的需要看,一日三餐完全夠用,沒有必要補來補去了。

令人發愁的還有食品安全。這麼多人要吃肉吃菜吃飯,種地的人又大幅減少,唯一的辦法就是化肥、農藥、添加、催熟、轉基因,減少成本,提高產量。這些年對食品安全不是不重視,但為什麼效果不好?關鍵是沒有解決高品質高價格的問題,比如有人去種有機茶,但種出來是賠錢的,因為劣幣驅除良幣。除了少數人,大多數人的觀念里,農產品就應該低價。低價沒有利潤,沒有積累和投入,生產的積極性不高,只能在低層次徘徊。晉南是優質小麥產區,旱地每畝平均在800斤左右,這兩年價格最高在1.3元左右,現在種收都是機械,還有化肥投入,大概在200元左右,這樣每畝收入在800元,還包括農民的人工,所以與打工相比,種糧食根本不划算。關於化肥,農村已經幾乎沒有人喂牲口和豬了,也就沒有了農家肥,土地的肥力沒有了來源,只有靠大量化肥來維持,這是殺雞取卵的辦法,長期肯定不行,但大家只顧得了眼目下,誰管得了以後呢?大家都不種地了,古老的耕種方式失傳了,土地被化肥和重金屬污染了,食品安全怎麼解決?有人靠情懷去搞農業,種一點可能僅夠自己吃。有的投入了幾千萬,但收益差,靠補貼,根本無法長期堅持。

回頭再說這個節,一是節制,少吃,吃七八分飽行了。細嚼慢咽的吃讓胃的負擔少一點。不是有消化二字嗎?消就是靠咀嚼和胃動力把食物磨碎,是物理過程,化是添加各種酶,把食物腐熟轉化為身體可吸收的營養成分,是化學過程。消的越徹底,化得就越省勁,所以要慢慢吃,專心吃,要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要食不語。這樣吃,可以體會食物本來的滋味,也可以少吃。在食品安全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少吃或許是個鴕鳥的辦法。

二是按時吃,不要飢一頓飽一頓,不要不吃早餐,不要晚上死勁吃,吃宵夜,吃燒烤,尤其是喝酒,你喝多了,睡著了,你的肝卻受罪了,一晚上得給你解毒。

三是,吃應季食物。什麼時候吃什麼,這是進化過程中,人對自然的適應和順從,人的身體有記憶,應季食物最合適。從採集講,春天是剛出芽的野草和樹葉,因為這時沒有果子吃,要吃也是儲存的乾果。夏天有的果子成熟了,但很少,大多還青澀。只有秋天是水果成熟的時候,也是草本植物結子的時候,大概食物最豐富。冬天裡,沒有什麼可以吃,只能吃乾果,或去打獵。對應中醫講的四季所主,春主生,葉芽最有生氣,冬主藏,乾果肉食最補腎精和腎氣。到農業社會,人的生產能力有限,不能不服從於天時,什麼季節長什麼就吃什麼,不可能有反季的蔬菜和糧食,但現在不同了,好多年來我們就可以在冬天吃黃瓜了,反季蔬菜幾乎是餐桌的主角。但吃了對身體有什麼壞處?

如果應季是順應自然,反季就是違背自然,迷信人為,不計後果。比如轉基因,這些年我們可沒有少吃,比如大豆,做豆腐的告訴我,他們用的都是轉基因豆子,一是它便宜,二是它好加工,三是產品的賣相好,不用才是傻瓜呢。還有吃的豬,四個月就長成了,雞40天。還要喂很多葯,養在狹小的籠子里。雞苗都是工廠出來的,我們本地孵不出,種蛋還要靠進口。還有過去我們只能吃本地的東西,現在你可以吃天南海北的水果和海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除了天時,我們的生命還與空間相關,可是這樣的局限也打破了,是另一種反季行為。這些不應時應地的東西吃下去,身體會有什麼反應,他是不是很不情願,會埋下很多病根嗎?比如痛風,西醫講是尿酸高引起的,為什麼有尿酸,是因為脾胃的運化能力不足,消化不了許多高營養的東西,主要是海產品,廣大的內陸地區過去並沒有,反季節的口腹之慾帶來的是病痛的增加。痛風的部位也多在關節處,血中有了多餘的成分,像河道中的泥沙會在轉彎處沉積一樣,這些結晶成分也會沉積在關節,形成瘀滯而疼痛。《內經》有云:「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說的是海味若過,則傷血而熱,就是痛風的病機。其初發有紅腫熱痛,近於癰瘍之類,治可砭石。

說起來這個節不是那麼簡單的。竹子為什麼有枝節?人體為什麼也有關節?一年為什麼有節氣?什麼是節?什麼又是氣?還有節日,要紀念,要慶典?

竹有節是因為竹本空,有節能增加它的韌性,不至於長得高了,吃不住勁而斷掉。人體有關節,是為了活動方便而靈活。但不管什麼節,只要是節就有節的特性,它會凸起,對營養、水分、津液等,還有氣就是關口,得加大力量才能通過,力量小就會卡,卡住了就會痛,所以關節的地方容易有疼痛,痛風是如此,風濕也是如此。為什麼叫風,風性善走,為百病之長。走到肩肩痛,走到膝膝痛。說到風,比較麻煩了,什麼是風?是空氣流動嗎?身體里怎麼會有空氣?這就涉及另一個更麻煩的氣。什麼是氣?簡直是眾說紛紜。是物質還是能量?能感知,有作用,儀器也能看到的,比如空氣,是物質。能感知,有作用,但儀器看不到的,如胃氣,它收納,消化食物,近似能量。雖然看不到,但你能說它不存在嗎?另外一個例子是氣色,這可是大家都能看得見的。這兩個層面的氣,無論物質能量都有關物理,比這個層次更高的是推動天地自然運行,生命生、長、壯、老、已的力量。為什麼春天到來,樹葉發芽,桃李開花,我們說是春氣發動,引來貓兒叫春。

竹節、關節自然有,但節氣卻是人為的。但既然叫節了,也有節的特性,它是個關卡。一年分成十二節,十二氣,節和月是相關的,就說明有十二個關卡,要通過,有的人交節的時候容易不舒服,有的老人甚至過不去。尤其是冬至、夏至前後,都是陰陽之氣變化劇烈的時候。老家人講,一個人秋冬病重要看能不能過了年,春夏病重看能不能吃上新麥,從時間看也是二至前後。可見經驗和醫理是相通的,或者說醫理就是實踐的總結。

不妄作勞。

「妄,亂也」,就是不按常規出牌,亂來,即所謂的「以妄為常」。作,甲骨文從刀,從卜,就是「卜人坐作龜」,一個人坐在那,拿個刀處理龜甲,準備卜卦的意思。與卜卦相關的行為都是很神聖的,怎麼能亂來呢?當然後來的作,就泛指人的各種行為了,如「日出而作」,若單用,說「一個人比較作」,就不是什麼好詞,這裡就是此義,即別瞎作。勞,甲骨文是雙手舉爵慰勞他人之形。《說文》》「劇也。從力,熒省。熒,火燒冂,用力者勞。」和原意差了很多。字義的演化大概是這樣的,慰勞有功的人,所以就有功勞之意,功勞是靠干出來的,所以有勞動之意。這裡就是勞動。人活著就要勞作,所謂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但不要過火,《說文》的「劇」就是過火了,所以從熒。繁體熒,三個火,中醫講過勞則虛,虛則生熱,但此熱是虛火,是虛靈方面有火了,躁擾神明,使不得安。《說文》「熒,屋下燈燭之光。從焱、冂。」你看燈燭之光能有多大的熱量,它就是一盞孤燈之明,照一屋之暗,不是太陽一樣炎熱的大火。有明而無熱就是光,人之光在心神,因心主神明,是人的靈氣所在。如虛勞,則受傷,傷在心神。《金匱要略》專門有血痹虛勞篇,談治法。有方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調和陰陽,收斂神氣,並無滋補之葯,但治男子失精,房事不節。所以這個作和勞,還有男女之事在內,且是現在許多病的病因,這個時代,誘惑太多,除了吃喝,還有嫖賭。各種暴露,誨淫誨盜,性事不節,種下禍根。賭同樣是勞,身心皆勞。還有的勞是工作太辛苦,先有目標,後有績效,讓消費和房貸趕著跑,白天黑夜連軸轉,年輕時無所謂,時間長了肯定受不了,身心俱疲亞健康,有的甚至過勞死,很悲慘。比如前些年的王均瑤,最近的冒朝華,業界稱他是「冒哥」。2015年年底開始創業,創立掌馳科技,做棋牌類遊戲研發。今年1月11日,突然倒在了衛生間,年僅3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和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平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