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靠不上的學霸圈,進不了的土豪局,留學生交朋友該做點什麼?

靠不上的學霸圈,進不了的土豪局,留學生交朋友該做點什麼?

孤獨是一杯可以獨酌的酒,滋味好不好,取決於經歷孤獨的人怎麼看。

留學生的生活與孤獨一詞就脫不開關係。畢竟人生最重要的幾年,選擇在國外漂泊:一個人買菜,做飯,處理一切瑣事。在上學的weekdays,除了上課發言,一天恐怕也說不了幾句話。

從一方面看,中國留學生拉幫結夥、在海外扎堆的現象已經引起重視。另一方面,對於新生來說,這個圈子高牆築起,新生不被待見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新晉留學生該如何面對種種社交問題?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交到新朋友?怎樣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社交圈?這一系列問題,值得大家耐心琢磨一番。

有人說過,在美國大學讀書,中國學生隨處可見。中國留學黨已經佔據了美國國際生的半壁江山,幾乎每一所美國名校,都活躍著一批來自天朝的留學生。

有趣的是,即使中國人再多,你都很難看見中國人單獨參加社交活動。無論是學校活動,或各類社團性質活動,都會是若干中國學生組團參加,很少見到單個出席的。

他們的交流也大多局限於自己的圈子裡。有很多美國同學表示:雖然班級中有很多中國學生,但是卻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他們都聚在一起成為一個單獨的「派系」,壓根就沒有溝通的機會。

中國人真的不願意接納外國友人嗎?其實不然,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讓留學圈的中國人相互抱得更緊,與外國朋友距離拉得更遠。

語言問題

作為中國人,可能因為說話風趣等人格魅力就能交到一大堆朋友。可是留學生不要說用當地語言講出一個有笑點的笑話了,連聽懂別人的冷笑話都非常困難,所謂人格魅力只能是空談。

娛樂方式不同

不同地區主流年輕人有著不同的娛樂方式。

例如clubbing算是非常主流的美國大學娛樂活動。大學的時候和幾個外國朋友出去玩過幾次,別人都是晚上8、9點問你出不出去,到12點還覺得太早應該去續另一個攤。雖然中國年輕人也喜歡泡吧,但這絕對算不上主流夜生活。

碰到那些痛恨club的人,人家叫你幾次都不去,以後就不會再約了,很難融入非常正常。

年齡與學制問題

一來,通常出國的孩子,都比較勇敢,成熟獨立。一般這一類人不太會單純為了融入某個圈子而改變自身。

二來,北美大學選課自由,沒有什麼班級概念,和同班同學很難培養真正的友誼。

這些原因阻礙了留學生不願邁出與外國人交朋友的第一步,有些人逐漸地只能找國人結伴,久而久之便成為常態。

說完了現狀問題,這裡還想聊聊大家對於學霸的看法。

很多人認為,學霸很難相處。

所謂學霸不合群,其實只能算是個偽命題。更為準確的說法是,「學霸不合我們的群」。這並不不意味他們不合其他的群。

也有很多人會感覺,學霸的圈子,一般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是走進不去的,他們根本不帶自己玩。

更有一些人抱著「葡萄酸」心理的人,對學霸圈扣上了難聽的評價:學霸,木頭木腦、nerd、書獃子、不合群、孤僻、自視清高。

我曾經也有雷同的感受,認為這類學習優秀的學生恐怕是不知道怎樣與人打交道的,所以他們既不想,也不能加入我們這種「普通圈子」。

但現在想想,大家的舒適區和興趣點確實不一樣,不一定非要扯到一起才算團結,才叫集體意識,才叫EQ高。過於執著地把自己喜歡的強加於別人,刻意地拉別人一起做某事、硬和別人聊天,這些行為才是不恰當地。

網友阿漿分享了他的經歷。

他之前在美國的某個「大農村」讀書,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是美國人。因為那時候覺得,身邊的中國圈子有點太浮躁了。後來慢慢融入了美國人的圈子,卻也發現他們也幼稚得很。

接著他轉到了州府學習,因為學風嚴格,功課繁重,也變得無暇社交。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學習。朋友也基本上多是中國人和一些各個背景的留學生。之所以願意和他們一起,是因為這個學校的人都很上進。倒是美國人太野了,天天party。

再後來他來到了紐約,圈子裡一半是中國人,一半是美國人和其他外國人。來到紐約後,他突然愛上社交了,因為他猛然發現在紐約的青年人大多都優秀上進,有著說不完的精彩故事。

阿漿的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和誰玩並不重要,圈子的層次才重要。你想和優秀的人成為朋友,自己必須優秀,即使出身草根,只要不懈上進,仍可以把你身邊的人甩到身後。

至於文化的融入,其實是一個被動又潛移默化的過程,並不是強迫誰去遷就本地文化。剛來留學誰都有不習慣的時候,口音、穿著、飲食、觀念、習慣都完全不同,但也會隨著時間的逝去,慢慢被改變。

留學是一個會給自己留下深刻痕迹的過程。

這裡有一些對於留學生社交的小建議,尤其是對於新生同學,不妨嘗試一下。

1、學會尊重

對於留學社交最基本的要求,請尊重所在社會的行為準則,並尊重且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生活和思維習慣。

2、選對專業、選對選課

去學習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而不是盲目選擇有大量中國人聚集的專業。

因為探討學業便是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假如每個人都真正喜歡他們所學的專業,那麼專業本身就是「志同道合」的契合點。

3、學會做自己

留學生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社交去改變自己的性格,搖身一變夜店達人、交際專家什麼的。一個中國人,說著外語遠渡重洋去另一個國度生活,甚至煎炒烹炸樣樣精通,比起那些或許連首都都沒去過的本地學生,肯定不輸他們。

在社交中,只要勇敢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對每件事的看法表達出來,哪怕是用磕磕絆絆的語言,他們就會產生與你交流的興趣。時不時提出一個冷知識,喂一口雞湯什麼的。當然,做到這一步,還是需要學術或者專業溝通打下的基礎,否則別人沒事為什麼要和你侃大山討論天下大事呢?

4、掌握多一門語言

多掌握一門語言,有助於結識更多朋友。

這裡所謂掌握,並不是要求多麼精通,哪怕只是能進行簡單的對話,就足以在社交過程中成為破冰利器。

眾所周知,西方社會多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國際社會,總是能碰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大家都背井離鄉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學習、生活。設想一下,與家相隔千山萬水,卻聽到了熟悉的母語交流,多親切啊。

5、打工去

比起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打工更容易交到朋友。

如果說,讀書的時候可以選擇與中國學生抱團完成作業,參加活動的時候可以和中國人扎堆聊天,那麼打工的時候,則不可避免地要接觸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為了完成工作,你不得不與他們交流。

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屬於「被剝削」階層。正所謂同甘共苦,患難見真情,那麼下班一道吃個飯,平時一起聊個天,順理成章。

6、做好知識儲備

如果有可能,多掌握一些當地歷史文化知識。

與一些年紀稍長的朋友交流的時候,如果你對他們的歷史文化比他們自己更為了解,豈不讓人刮目相看?

對各類知識稍作了解,一方面避免尷尬,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自己贏得尊重。

7、愛上足球,或別愛了

如果你交了德國、西班牙、義大利、阿根廷等國家的朋友,請你熱愛足球。如果你熱愛足球卻生活在加拿大,請自求多福。

——END——

留學Easy客原創文章

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學Easy客 的精彩文章:

留學生選教授排雷指南,手把手教你選擇合適的教授
2018澳洲說話指南,這些詞請慎用!看到最後我一句話說不出來……

TAG:留學Easy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