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走了,其人工智慧的預言還能否實現?

霍金走了,其人工智慧的預言還能否實現?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霍金是明星,除了繼續探索宇宙理論,他也出現在各種場合,為所有關切人類命運的主題發聲。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霍金一直在關注著人工智慧等新科技的發展和對人類的影響。

去年,霍金還在GMIC 2017開幕式上做主題演講《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家園》,談及對人工智慧的看法。主要觀點如下:

「簡單來說,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但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確保其未來發展對我們和我們的環境有利。我們別無選擇。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本身是一種存在著問題的趨勢,而這些問題必須在現在和將來得到解決。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我曾經說過,人工智慧的全方位發展可能招致人類的滅亡,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

霍金覺得,如果現在人們還不能看清未來,不能為未來的事情做好最壞打算,建立相對於人工智慧更好地管理辦法,人類最終都會敗給人工智慧,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正如霍金所預測的一樣,站在新的歷史階段展望未來,人工智慧必將對我們所賴以生存的世界產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響。人工智慧也早已成為社會關注的方向,各行各業都在期待人工智慧能帶來革新性的技術,改變行業現狀。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很多人紛紛表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已經威脅到我們的就業問題,不少人都存在一些擔憂。確實社會是在不斷進步,智能製造的發展是必然趨勢。

關於人工智慧+製造,這三大誤區你必須知道!

誤區一

智能製造是人工智慧在製造業的應用

人工智慧對於製造工業的影響雖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深刻說明了人工智慧在助推製造業發展方面能夠起到的作用和將要達到的高度。與之對應的是誕生了一個新詞,「人工智慧製造」,智能正在日益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最具有含金量的「製造」明明是「主角」,卻被放在了最後。

現實情況是,中國絕大部分企業還沒有認可數字化製造的價值,如果奢談智能製造,將「智能」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目標,難免有過於樂觀和操之過急之嫌。

中國製造需要崛起,的確要依靠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但是推動事物重大變革的關鍵,從來都源於自身。外力可借,還需要自身強大,對於從事工業領域的所有人,更應該的是關注製造本身,回歸本我去思考,而不是跟著趨勢,一味追著人工智慧的風口跑,甚至被帶跑偏。

誤區二

製造業的絕大多數場景可以用人工智慧解決

有專家在會議中談到:人工智慧以知識庫、知識工程為核心,通過感知、交互、實時,最後達到自學習、自決策。因此,在和中國製造結合時,人工智慧可以解決製造業的加工、裝配以及服務等問題。

現實情況是否如此呢?有必要圍繞製造業本質這個命題。有人曾經舉過一個很直白的例子來說明製造業的本質。以炒股為例,說明了兩種模式,一種是巴菲特模式,閱讀大量的企業和行業信息,通過複雜推理進行投資決策,也就是「模糊信息+複雜推理」的模式;另一種是掌握來自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內部確定消息,通過簡單推理進行投資決策,也就是「準確信息+簡單推理」模式。那麼哪種模式更接近製造業的本質呢?真相只有一個——第二種。

製造業與人工智慧的推理模式從本質上來講有很大差異,製造業中的數據儘管「大量」,但由於製造業現場面臨著機械、光學、熱學、電磁、材料、流體等多種複雜學科的相互影響,工業數據的分析要困難的多。在智慧城市和智能生活等領域廣泛採用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行人臉識別和語音對話,很難照搬到工業領域。

誤區三

製造業應該追求使用最先進的技術

很多公司正在嘗試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深度學習等最新技術應用於製造業現場,「機器換人」大潮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熱門的技術名詞越來越多,經常讓我們顛倒了剛需和技術的因果關係主次地位,忘記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了。這些高大上的技術是否馬上就能夠為我們所用,並創造價值呢?是否就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在生產、運營過程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呢?

目前製造業暴露的主要矛盾是過去幾十年製造業的「簡單粗暴式」發展,很多技術照搬國外,使得在基礎技術層面並不紮實,大量空白有待彌補。同時勞動力問題激發了工廠改造的動力,勞動力短缺的時候,不僅找不到人、工資高,還會出現員工流動性強、敬業度低、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如果技術應用得當,不僅可以減少用工,還可以降低勞動強度、改變勞動環境。

先進的技術往往不實用,實用的技術可能不先進。所有的技術問題都需要同時考慮經濟性和適用性問題。因為製造業必須考慮經濟性,不能階躍,只能進化,否則無法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要想從人工智慧領域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首先要了解關於人工智慧的優勢所在,才能結合企業、行業發展的角度進行選擇和應用。

而在製造企業中,數據和信息無疑是企業間競爭優勢所在,大數據技術、雲計算技術和工業物聯網技術,恰恰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解決製造業在生產和物流環節的問題,製造業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的集成,可以提升企業內部信息流和物流的效率,進行自動實時監控,降低企業內耗成本,全方面提升企業績效,形成效益最大化。

在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不斷增加,製造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想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就要溯源並尋找到一套適合自身情況的解決方案。

霍金的預言讓人們對人工智慧充滿警惕。其實這種警惕不光來自人工智慧,它伴隨著人類技術革新的整個過程。當我們開始掌握越來越多強大的技術的同時,無法掌控科技的恐懼也就相伴而生了。

霍金生前的預言能否變成現實,人類是否有意識的去建立措施有效地管理AI使用?

只能等未來去書寫。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是創造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遊科技領域 的精彩文章:

魅族疑似15周年紀念版新品手機終於來了
「怒贊蘋果」小米員工用蘋果手機 雷軍的給出的回復亮了!

TAG:環遊科技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