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曆二月初二,用心迎接春天的到來

農曆二月初二,用心迎接春天的到來

二月二

二月二,

龍抬頭。

大倉滿,

小倉流。

「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錢獻生,謂之『扶龍頭』。提壺汲井水注之,曰『引龍頭』。」

——《大同府志》

大同人過年,自臘月初八就正式開始,直到來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才算真正結束。對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認為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俗稱「龍抬頭」。這天一般處在驚蟄之後,大地回春,農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民間傳說

二月二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是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說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像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傳統民俗

正月不剃頭,大都等二月二這天剃頭,叫做「剃龍頭」。這天大人小孩都要剃頭、刮臉、絞臉,表示人人都要抬頭——事業發展、買賣興隆、工作順利、家道亨通、身體健康。

舊時民間有一種說法:人們要趕在年三十以前把頭剃了,是因為正月里不準剃頭。為什麼呢?據說「正月剃頭死舅舅」,既然關乎娘家人的性命,則茲事體大,也就馬虎不得了。因此,進了正月,理髮館的生意是很清淡的。大家都期待著「二月二,龍抬頭」的這一天。

其實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於誤傳。不剪頭的含義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因明清兩朝髮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髮。當時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到至今。

GIF

在大同,過去,這天清晨,各家要投9枚「乾隆」銅錢於壺,汲井水沿途倒灑,至家後將余水與銅錢盡傾於水瓮中,稱為「引錢龍」。周邊一些縣區則在「引錢龍」回家後,在水瓮蓋上以豆腐為頭、蔥為角、麻花為腿、雞蛋為眼、麵條為尾擺成龍形,並用核桃殼盛油點燈供祭。

這天,老大同人還要吃餃子、油糕、粉條。早晨吃餃子稱「安龍眼」,中午吃油炸糕為「添龍鱗」,晚上吃麵條叫「長龍尾」。糕面必須是去年臘月凍放保存至二月二的,以示今年抬頭的龍是延年益壽的龍。所以這頓糕叫「撐腰糕」。二月二經常在「雨水」節令中,如天空雲聚雨降,便說「龍」抬頭活動。這天要將諸神、祖先牌位前供奉的「棗山」撤掉,分與家人食用。

年味已淡,春意漸濃。從二月初二開始,萬物開始復甦。與其說是共度傳統節日,不如說是人們對於春天的企盼!寒冷蕭瑟的季節終於過去,迎面而來的溫暖明媚讓人欣喜不已。讓我們慢下匆匆的腳步,給自己一份閑適的心情,用心迎接春天的來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同萬里陸風4S店 的精彩文章:

大年初五,五福臨門!

TAG:大同萬里陸風4S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