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許昌人」挑戰「非洲起源說」,是「炎黃子孫」的祖先?不一定

「許昌人」挑戰「非洲起源說」,是「炎黃子孫」的祖先?不一定

二月底,科技部剛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經專家遴選、投票,共有10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學進展獲此殊榮。其中一項「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引起不少人關注。這一新型古人類化石其實早在2007年就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被首次發現,2008年1月23日被正式命名為「許昌人」。

從首次發現到如今已過去10年,許昌人頭骨化石為何能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主要原因是去年一篇「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它對一直以來佔據上風的「人類非洲起源說」構成了不可迴避的衝擊。

新聞鏈接

「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出爐

2月27日,科技部發布「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據悉,「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聯合《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5家編輯部共同組織,至今已成功舉辦13屆。

根據得票高低,「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別為:

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

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

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

實驗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

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

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

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製備出多粒子糾纏態

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

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

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

「非洲起源說」與「多地區起源說」的爭議

「非洲起源說」的研究結果一直是現代人類起源學說中得到更多支持的一種。它是基於現今現代人線粒體、Y染色體和基因組基因、化石、現代人結構學,甚至語言學的多方面研究得出的結論,認為非洲以外現代人的共同祖先均來自於5萬年前的非洲,都是一位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女性的後代。

1987年年初,美國伯克利大學的卡恩等幾位研究者提出了「夏娃理論」。他們選擇了祖先來自非洲、歐洲、中東、亞洲、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147位婦女,分析了她們胎盤細胞內的線粒體的DNA,該DNA只有母體遺傳,不像細胞核的DNA由雙親遺傳,其追溯過程最後便導向了這位生活在非洲的單一的女性祖先。他們認為,大約13萬年前,這位女性的一群後裔離開非洲最終分散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各地的土著人。這一說法也被稱為「線粒體夏娃假說」。

與之產生爭議最大的「多地區起源說」,則認為亞、非、歐各洲的現代人是由當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來的。在中國人類化石中,較其他地區古人群出現頻率更高的一系列共同的形態特徵尤其是支持該地區人類連續演化的重要證據。

但在「許昌人」發現以前,已知最早的兩塊現代人化石都出自南部非洲,並被認為早於10萬年前,這一直被「非洲起源說」的擁護者們用以作為主要證據支持。這兩塊化石分別是1967年在衣索比亞西南部的奧莫河附近出土的「奧莫1」化石,包含了部分頭骨和身體骨骼化石;另一塊是從河對岸出土的「奧莫2」化石,是一塊更大的頭骨,但沒有找到其它骨骼化石。遺憾的是,根據找到的化石,考古學家無法拼出一完整的頭部,科學家們最終能確定的只是,「奧莫1」和「奧莫2」代表的個體應該是生活在19.5萬年前,是迄今發現的最為古老的現代人化石。

後來又有1997年出土的「赫圖化石」再次佐證了「非洲起源說」。「赫圖化石」是科學家在衣索比亞發現的三塊約16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包括幾乎完整的成人頭骨和兒童頭骨各1個,以及1個不完整的成人頭骨。這個發現填補了人類進化史上曾經遺失的重要一環,將前人類物種和現代人類連接起來。美國加州大學古生物學家蒂姆·懷特教授認為,他們雖然還不是完全的現代人,但正朝著那個方向進化,可以被稱為早期智人。通過頭骨復原,人們已能「親眼」看到早期現代人的面貌。

許昌人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

當年主持發掘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李占揚教授,是著名考古學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他正是入選「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團隊的領隊人,也是關於「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的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李占揚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顯然對「非洲起源說」構成了不可迴避的衝擊。

2017年3月3日,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這篇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對河南許昌人頭骨化石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稱:「在中國許昌發現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類頭骨。」人類演化研究由此取得突破性進展,距今10.5萬-12.5萬年,中國境內生存著一群體質特徵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類——許昌人,其頭骨呈現出更新世晚期人類、東亞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歐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徵。他們不是早期現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們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但目前還無法將其歸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類群之中。

論文中稱,研究小組採用形態觀測、高清晰度CT掃描、手工及三維虛擬復原等手段,對許昌人頭骨進行了拼接和復原,又在此基礎上,對許昌人頭骨形態特徵、測量數據、腦形態、腦量、顱骨內部結構等特徵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並與世界範圍內古人類化石及數據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許昌人特殊的體質特徵,反映出東亞更新世晚期人類演化特點既具有一般性的趨勢,同時還呈現一定程度的地區連續性和人群間交流。這項研究以翔實的化石形態特徵和精細的地層年代數據,提供了華北地區晚更新世早期人類形態變異及演化模式的化石證據,標誌著我國學者在人類演化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項突破性成果,也填補了古老型人類向早期現代人過渡階段中國古人類演化上的空白,表明晚更新世早期中國境內可能並存有多種古人類成員,不同群體之間有雜交或者基因交流。

其實近10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人類化石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更新世中、晚期人類演化方面,開展了大量的野外調查、發掘和化石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研究成果。有研究提出,早期現代人至少10萬年前在華南地區出現,部分中國更新世晚期人類化石具有歐洲尼安德特人形態特徵等觀點。同時,東亞地區更新世晚期人類演化並不同步,在化石形態方面呈現明顯區域性差別。許昌人化石的發現和研究也為探討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

許昌人就是「炎黃子孫」的祖先?不一定。

許昌人的發現意義重大。有人提出,許昌人很可能代表著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直接祖先中的一支。更有人提出,許昌人可能就是「炎黃子孫」的祖先。但李占揚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很明確地表示:「這個想法很吸引人們的興趣,但是目前並沒有證據支持這兩者之間存在關聯。」

李教授認為,「炎黃」部落生活在距今約5500年至6000年之間,而「許昌人」生活在距今10.5萬年至12.5萬年之間,兩者在時間上相距太遠。而且,「許昌人」之後,這一地區又進入了一個文化上的空白期,直到距今1.35萬年,才有新的人群到來,形成了靈井許昌人遺址第5層的細石器文化。所以細石器文化是外來的,不排除從非洲經歐洲、西伯利亞,再從華北北部傳過來。李教授說:「距今一萬年左右,隨著全球氣候轉暖,這些使用細石器的獵人消失了。所以,『許昌人』和後來的人群例如傳說中的『炎黃』部落其實連不上。還不能說『許昌人』就是我們今天華北現代人的直接祖先。但兩者有過渡跡象,我們在考古中也將致力於尋找『許昌人』與今天華北地區現代人之間的鏈條。」

為了驗證和解決許昌人遺址發掘中的更多疑惑,2017年,李占揚教授還帶領著中國第一支現代人起源考古隊赴步尼亞進行考古發掘。李教授表示,中國學者走出國門進行長期課題考古,將逐漸成為中國考古的「新常態」。而中國人能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勢必有助於提高國民的文化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個科普 的精彩文章:

緣於18世紀,貧窮少年機緣巧合發明了雨衣
蟑螂是個「愣頭沖」,生與死之間的完美逃脫方式

TAG:一個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