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孩子「被打」、「打人」而煩惱的爸媽,都應該看下這部動畫片

為孩子「被打」、「打人」而煩惱的爸媽,都應該看下這部動畫片

2018.03.15 ? 周四

柚子姐姐說

有攻擊性、破壞性的這款孩子,進入社交圈的確會引發很多社交問題,經常給爸媽「找事做」,但這肯定不是孩子的問題。

文: OK媽

來源:媽咪OK(ID:mami-ok)

今天我的小助手上班時突然接到婆婆的電話,說孩子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抓傷了,三條深深的血印子,看著都生疼。小助手是個直脾氣,當下就惱了,直接在幼兒園家長群里@了對方家長。下班後我和小助手聊了幾句,問她後來和對方家長溝通咋樣了,她說:「唉,說了幾句以後我自己也覺得沒啥意思了。這個小孩有愛動手的毛病大家都知道,他爸被我們點名也早就不是一兩次的事了。" 這個孩子的爸爸是開公司的,還特別積極地參加了家委會,有錢有熱情,但就是管不了自己兒子。有一次開家長他當著所有人面說:「唉,我也真是沒辦法啊,說了多少次了,打也打過了,就是改不了。大家如果玩具被我兒子摔壞了直接和我說啊,我照賠全新的給各位。」

小助手說得生動,我都替那個爸爸心酸起來了。孩子被人打了爸媽自然是懊惱的,但是,有一個會打人的孩子,爸媽的日子未必就過得就心安理得。

剛好今天就有個媽媽給我發微信,說她家寶寶總是抓人,抓自己、抓別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媽媽的焦慮。

或許這個媽媽已經意識到,孩子的攻擊行為只是問題表象,更大的問題是為什麼孩子會這樣~ 孩子的內心是受了爸媽的什麼影響嗎?打和罵的調教沒效果,那要怎麼做?

有攻擊性、破壞性的這款孩子,進入社交圈的確會引發很多社交問題,經常給爸媽「找事做」,但這肯定不是孩子的問題。

熊孩子到處惹事生非,是因為沒存在感

正好前兩天看到皮克斯製作的一部動畫短片《失物招領Lou》,短短几分鐘,卻觸到了熊孩子問題的實質。這部動畫短片我也建議每個家有「熊孩子」的爸媽都要看下。

《失物招領Lou》是皮克斯2017年拍的一部動畫短片,獲得2018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提名,備受讚譽,豆瓣評分8.4。

主人公是胖胖的小男孩J.J ,他是一個讓人恐懼的孩子,他四處搶奪別人的玩具,遊戲機、毛絨玩具、橄欖球……

GIF

這一切被Lou看在了眼裡,它決定出手「整整」這個熊孩子。Lou不是一個人,它是一個躲在失物招領箱里的奇妙生靈

GIF

Lou經常偷偷幫操場上的孩子們撿回他們遺失的東西,它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形狀,臟髒的棒球是它的眼睛,松垮垮的毛衣是它的身體

GIF

Lou為了整J.J,和他進行了一番你追我逐,在它們都被彼此困頓時,Lou突然看到男孩內褲邊上的標籤上寫著他的名字J.J.。

GIF

Lou想起在失物招領箱中有一個寫著J.J.名字的毛絨玩具,這個男孩應該就是這個玩具的主人。Lou把這個公仔小熊給J.J.看,那一刻J.J.想起了這隻他曾最為心愛的小熊被搶走的畫面

GIF

J.J.想要回玩具,Lou拒絕了他,並要求J.J把他搶走的玩具一樣一樣還給它們的主人。而就在還回玩具的過程中,J.J.學到了怎樣和別的孩子相處,和溫暖的擁抱

GIF

玩具都還回去了,Lou失去了身體,J.J.回到箱子旁發現Lou消失不見了,只留下他的玩具躺在箱子底。雖然傷感,但這時的J.J.因為還了玩具,已經獲得同學的好感,他可以和其他的孩子一起愉快玩足球了。

GIF

片子的主要訴求很簡單,它想告訴我們: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問題產生的原因。

而短片的導演Dave Mullins就坦言,他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一個J.J. 。因為父母經常搬家,他缺少安全感,無法融入大家,吸引別人注意的方式變成了J.J一樣的到處惹事生非。很久以後,他才自己知道自己其實是一個沒存在感、渴望被他人接受的孩子,只是不知道怎麼做。

我覺得動畫片中的J.J.終究是個幸運的孩子,因為Lou的出現拯救了他。Lou恰好找到了最能撬動J.J.的那個點,迅速去幫助他修復問題,修復的道路上J.J.還得到了鼓舞,最終被大家接納。

但是生活中沒有Lou,或者說,生活中的Lou就是我們,孩子的爸媽。有攻擊性的孩子,他們需要被我們發現他背後的問題,他隨時等待我們出手拯救。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不被理解的內心

OK之前的托班裡也有一個現實版、低齡版的J.J.,名叫安安。

每天幼兒園放學後的一小段時間裡很多孩子還是會留下來玩一會,比如把家裡帶來的玩具互相交換,OK就很留戀這個時間。但每當安安也會留下來玩的時候整個氣氛就會差很多。

這個小搗蛋一會搶走一個小朋友手裡的恐龍,扔到一邊;一會又去搶走另一個小朋友的小車,也不玩,就是拿著不放,過一會兒又扔到某個角落。家長們雖然對安安也沒什麼敵意,但總歸怕麻煩,多少會護著自己家娃勸說挪個位置以避讓安安。所以也經常看到安安一個人跑來跑去,到處撈話,但沒人跟他玩。

我和OK對安安都沒什麼成見,有時反而還能在一起玩玩,因為OK比較會表達,不容易和小朋友產生肢體衝突,我也告訴過他要怎麼避讓。有一次安安爺爺來接他,看我們玩得挺好,老人感慨起來,和我嘆氣說:「孩子爸媽平時做生意太忙,什麼都不管,心裡又覺得對孩子歉疚,一個勁就是買玩具,買衣服,以為可以彌補!」

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安安為什麼那麼喜歡搶了玩具又扔了,或許這就是他要表達對物質厭惡的一種方式。他的爸媽喜歡用補償心態給他買各種衣服、玩具,但所有的物質層面的東西都不是安安所需要的。在他的內心,他痛恨物質替代了爸媽的陪伴,厭倦物質給他帶來無盡的空洞。他無聊,但他還是個不能很好用語言表達需求的孩子;他渴望引起別人的注意,但他蠢蠢地用了是嬰兒時期的引起大人注意的方式。

後來,我又有幾次帶著OK和安安一起玩,我發現安安其實內心很有主意,在和OK玩機器人造堡壘的過家家遊戲時,他很願意接受OK的分工合作的建議。有一次為了誰先誰後,兩個孩子爭起來了,我緊張了一下,以為安安又要用武力解決了,立馬給他們建議了一個抓鬮決定的規則,安安一下就接受了,沒有暴躁、沒有攻擊,那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安分孩子。

在大多數時候,安安還是別人眼中一個調皮搗蛋的不安分孩子,但其實如果安安內心渴望的聲音能更多地被爸媽和爺爺等人接收到,他是可以被改造的。

改造需要一個過程 ,但至少,改造前得有發現孩子問題的機會,而機會就是靠陪伴時間的堆積獲取來的。

怎麼破?這些或許能幫到你

我們說過,0-3歲缺乏養育,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發展、IQ、行為和以後的學習,而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問題,還不花精力去修復,當孩子進入社交後,出現的問題就會更嚴重。研究報告已經指出,幼年期遭遇疏忽的兒童,年長後變得攻擊性強、精神出問題、欺凌他人或被他人欺凌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兒童大得多

如何去找到孩子內心缺失的那塊空地,有幾個方法可以多用用。

1. 當娃因為愛動手被人孤立時,一定想辦法給娃多創造一些和小朋友玩耍的機會。

被孤立是對小朋友精神上極大的挫傷,也可能會是未來心理上的創傷,一旦小朋友在群體關係中受到挫敗後,問題又被放大了,這時還不光是靠爸媽就可以找出深層原因並且修復得了的。

平時就可以幫著他請別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玩,也可以是孩子出去玩時,準備一些可以和小朋友交換的玩具。如果孩子表現好,沒有出現攻擊行為,及時給孩子精神上的鼓勵(比如多講一些他愛聽的故事,多陪他玩一些他喜歡的遊戲),不要用物質獎勵。但如果孩子動手了,也一定要讓他自己承擔後果。

2. 如果孩子打了別人,堅定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不對的,一定要帶著娃給被打的孩子道歉,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樹個榜樣。

有一次,我帶著OK在公園玩時,他特別心愛的小恐龍被另外一個小朋友摔壞了,OK當時不知怎麼的,就推了一下小朋友,嚇得對方哇哇大哭。OK自己也哇哇哭,等他情緒平復之後,我讓他跟一個小朋友說:「對不起」。他不願意說,僵持了一會,我替他道歉了。那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突然輕輕說,媽媽對不起。原來,小朋友都有「話在心頭口難開」的毛病。爸媽不用太強勢,給點台階讓孩子下,未來孩子也能習得圓滑處事、為他人感受的做法。

3. 不要用同理心去要求孩子,小朋友需要的是引導。

小時候,OK有個很要好的小姑娘每天一起玩,每次回家都難分難捨,哭得稀里嘩啦,但OK對此一點表示都沒有,後來看到小姑娘哭時,我在旁邊引導他學會「換位」:貝兒哭了,很難過捨不得你,你是不是也捨不得貝兒呢?要不要去安慰安慰她?慢慢的,OK就能體會貝兒得感受了。後來,要分別時,會主動先跟貝兒說:「不哭」。

不過要補充說明一下的是,除了缺乏陪伴,對孩子過於嚴厲和太過溺愛,也都會引起行為問題。

我一個表妹老是擔心怕把孩子寵壞了,對孩子特別嚴厲,導致孩子時刻戰戰兢兢,特別沒有安全感。她女兒和別的小朋友玩時,總是時刻提防別人搶她東西,別人就一個手勢根本沒搶東西的意思,小傢伙馬上上手,完全沒法跟小夥伴愉快玩耍。

當然,問題孩子的情況也有千萬種,也不排除有的兒童有著驚人的韌性和自我修復能力,在經歷過這些不幸後仍然獲得很好的發展,但育兒從來不是一條挺而走險的路,如果孩子已經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還是該第一時間找找背後的原因,這一點不容易,但找到了,問題就迎刃而解!

- 互動留言 -

關於孩子「被打」、「打人」,你們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嗎?

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分享~

- END -

介紹:媽咪OK,港大教育學博士創辦、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成員指導。關注0-6歲寶寶大腦科學、智商情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柚子童書 的精彩文章:

有獎徵集:過完年,大家的錢包還好嗎?
霍金:2032年小行星撞地球,地球將會毀滅!開玩笑嗎?

TAG:小柚子童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