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俞募取穴法——《針灸心法淺談》讀書體會

俞募取穴法——《針灸心法淺談》讀書體會

編者按

尹真先生的《針灸心法淺談》一書,對針灸取穴配穴規律、持針操作練習、行針調氣技巧、臨證調神要領等作了獨特精到的介紹與論述。在章文春教授的組織下,章教授的學生們對這本書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學習,並且積極運用到臨床與練功實踐當中。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看研究生們深刻的讀書體會吧!

第二章第四節是取穴配穴的規律,這一節先生講的都是取穴配穴的訣竅,既簡單方便,又實用有效。為學習方便且整理思考之。

針灸操作

俞募取穴法

1、取法:腹部之募穴,看壓痛和是否鼓起來;背部旁開1.5寸的俞穴,看壓痛、硬結、條索。旁開3寸的膜穴、旁開0.5寸的根穴。

2、手法:募穴多針、俞穴多灸。根穴扎5分即可。

3、治療:募穴——內臟急性病;俞穴——內臟慢性病和臟象所屬體系的病;膜穴——五臟神志;根穴——五臟開竅。

襲常思考

這裡有幾個概念需要好好的去把握:募穴、標位、俞穴、膜穴、根穴。募穴是臟腑的氣積聚的地方。五元庄中還提到過標位,指的是氣之集聚處。心的標位在膻中穴和中庭穴之間;肝的標位在日月穴、期門穴;脾的標位在建里穴和下脘穴之間;肺的標位在雲門、中府;腎的標位前在臍後在命門。募穴、標位有同還有異,兩者皆在前腹,都是氣集聚的地方。

但我的理解是募穴是穴位,而標位是區域,據其文字涵義,似乎五臟標位代表五臟之氣裡面的集聚之處在體表標出的位置,是五臟本身的氣,而募穴是臟腑之氣散在經絡里的集聚之處,比臟腑之氣淺表。

總之,標位是臟腑層次,募穴是經絡層次。

急性病時,臟氣不通會急劇變化,就積聚在經絡層次的募穴上,以針破其募之聚,則通而不痛。而五元庄中,可以通過手訣直接補臟真之氣。俞穴是脊柱旁開1.5寸,是將臟真之氣通過膀胱經和督脈往全身運轉,以及全身之氣往臟真之氣輸送,而俞穴就是這個轉運中心的站點。俞穴可以治臟腑慢性病,募穴是治療臟腑急性病,為什麼有這樣的區別呢?人身背為陽、腹為陰,我們誇張點,可以把腹背想像成一個扇形,如下圖:

腹凹則臟腑氣傾向聚集,急性病,通開其集聚之處,則流通而病緩解。而背凸,臟腑氣傾向發散,故臟腑內的邪氣可通過俞穴慢慢的拔出。背部除了俞穴,還有兩行重要的穴位,一個是脊柱旁開3寸的膜穴,一個是旁開0.5寸的根穴。膜穴是膜絡裡面的,是氣串走的地方,也是神志與內臟相關的。為什麼膜穴與神志相關,因為這是膜絡氣串的地方,所謂「氣一而動志,志一而動氣。」情志起了,相應的臟腑之氣在此串走,是志一而動氣。而針此處,把串走的氣疏散開化掉,則發揮氣對情志的調節作用,從而把偏頗的情志調至中和。

根穴與臟腑開竅密切。之所以叫根穴,是因為和脊柱比較近,位於脊神經的根除。一頭連著臟腑之氣,一頭連著五官七竅。如心火旺則通過這條通路找到舌頭這個開口發出來,就會表現為舌頭的炎症或潰瘍等。如果通過根穴把心火在半道給它截殺放掉,則舌頭之或自然平復。背部的三條穴位和脊髓神經聯繫密切,根穴在神經根部,俞穴在中間,膜穴在末端。由此將臟腑與全身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構成中醫以臟腑為中心臟腑系統,而作為包括神經系統的心是君主之官,也正是神經系統的混元氣使臟腑更加緊密和全身聯繫在一起,所以心君的主宰地位沒毛病,中西醫不矛盾。

(本文作者為江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 劉爭強字襲常)

來源:江西中醫藥大學氣功科學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氣功科學 的精彩文章:

堅持不懈,刻苦練功——《針灸心法淺談》讀書心得

TAG:氣功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