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開金融資本主義的財富迷局》譯者序

《揭開金融資本主義的財富迷局》譯者序

《揭開金融資本主義的財富迷局》

?譯者序

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多極化,發展態勢呈現新的不平衡。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美元危機、亞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一系列危機的爆發,對以均衡為特徵的主流經濟學帶來了極大的衝擊,「經濟人」的假設以及數學建模模式的構建,雖完善了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但拉大了經濟學研究與現實的距離,具有泛化與模式固化傾向。學界在繼承古典經濟學經典理論的同時,也不斷對其提出質詢與挑戰,新的經濟論點不斷湧現,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引入經濟學的研究。當代經濟學的前沿並非西方主流經濟學研究,21世紀經濟學潛在的潮流在於異端經濟學的綜合發展,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成果中可以看到跨學科研究的痕迹,許多新銳學者提出了有影響力的論點。因此,在我們博覽經濟學的經典著作時,不妨試著傾聽那些新銳學者的經濟論點,拓展視野。

奧勒?比約格(Ole Bjerg)的名字國內讀者聞之甚少,這位丹麥籍新銳經濟學者就職於哥本哈根商學院,是該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副教授。最初引起學界關注的是其所撰寫的論文《嗑藥與資本主義》,發表在2008年的《身體科技》雜誌(Body & Science)上,以嗑藥後的身體癥候,形象地類比當代資本主義體制的癥結,探討資本主義體制的弊端。《揭開金融資本主義的財富迷局--關於貨幣本質、產生根源及發展歷史的分析》(Making Money)一書自完成初稿到交付出版,經歷了兩年時間,其間作者不斷反思運用齊澤克的哲學思想研究貨幣問題是否契合,反覆修正其中的哲學觀點,最終於2014告罄,交由倫敦新左派評論(New Left Review)旗下機構書社(Verso Books)出版發售。由此,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可見一斑。除本書外,比約格的代表作還有早些論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哲學與撲克遊戲——資本主義的模擬遊戲》(Poker - The Parody of Capitalism),以及《無德的道德:後現代社會的良民》(Etik uden moral - Det gode menneske i det postmoderne samfund)。他敏銳地捕捉了資本主義體制下的貨幣、金融、博彩等領域中的經濟現象,診斷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癥候,意圖探尋支持該體制的有效經濟政策,在銀行業以及金融市場實施根本性的變革,從而實現資本主義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貨幣概念問題的再思考

貨幣是本書的核心辭彙,是資本主義債務危機之源。貨幣的本質、產生根源及發展歷史的分析構建了一條主線,串聯起後經濟時代的經濟現象,揭開金融資本主義的財富迷局。論及財富(making money)問題,老百姓關注的是如何掙錢才能支付償債;在政客眼中其全部要義在於獲得賦稅盈利;哲學家感興趣的則是虛無存在的方式。視角相異,理解迥然不同。正是由於貨幣的不可或缺,其存在被人們自然化,最終淪為海德格爾表述的「被忽略的存在」(Seinsvergessenheit)。

在正統的經濟學研究中,貨幣的功能整齊劃一,具有媒介、單位、標準、儲藏四重定義,分別執行交換媒介、記賬單位、價值儲藏以及延期支付標準的職能。用這些職能定義貨幣的前提,就是假定貨幣有且確定為一,但貨幣的本質並不適用於一般的界定模式,其誤導性在於掩蓋了貨幣的雙重作用。有關何為貨幣的問題,不同的歷史和社會背景會賦予答案不同的固有內容,維繫著貨幣發揮不同的職能。縱然貨幣的形式包羅萬象,但究其實質,都是同一事物。作者大膽地宣稱「貨幣並不存在」,這一論斷推翻了既往教科書中的標準答案,一方面在實物形態,貨幣可以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在意識形態,貨幣也創造了問題,這正是研究的發端。正如英國經濟學家穆勒的名言所說,「金錢是善仆,也是惡主」。

比約格對於貨幣的重新界定,藉助於拉康和齊澤克在精神分析領域內的研究成果「三個本體論秩序」,即真實、象徵和想像。關於貨幣的發展,亞當斯密以及馬克思主張商品貨幣論,黃金等實體貨幣對應真實界,它們是排斥在象徵之外的真實,卻構建了填補真實和象徵之間空洞的節點。貨幣國定論對應三界中的象徵,是貨幣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象徵與真實之間的節點建構最終不可能實現。這兩種理論在貨幣的本質上達成一致,背離了貨幣信用論。後者對應想像界,貨幣超越了實物形式,成為一種債務關係,拓展了銀行業的經營運作能力。三界的關聯問題是研究貨幣問題的核心所在。

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一位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Samuelson)認為,經濟學「研究人與人之間用貨幣或不用貨幣進行交換的種種有關活動。」[1]貨幣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恆常不變的經濟現象。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興衰,當代社會經濟政策的罔替,都會促成貨幣現象的變更。經濟學的研究背景已由實物交換經濟時代步入後經濟時代,貨幣更多來自於私人銀行以債務形式發行的信用,這是資本主義的財富之源,也是比約格關於貨幣問題研究的落腳點。貨幣的演進不再僅僅拘泥於滿足經濟層面更迭的實用需求,其體制的改革已經成為一個政治問題,是對社會的權力和利益的再分配。

二、異端經濟學的研究視角

薩繆爾森(Samuelson)認為"經濟學是最古老的藝術,最新穎的科學"。[2]這句話概況了當代經濟學研究中存在的主流經濟學與異端經濟學並舉的現狀。所謂異端經濟學並非一個獨立的研究流派,套用比約格在本書序言中的定義,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範式,而是一個總稱,涵蓋一系列處理經濟問題的不同方法,包括後凱恩斯主義、馬克思主義、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等等。異端經濟學作為一個整體,他們並沒有內在一致的基本假設,他們只不過對正統或主流經濟學的同樣都持反對態度。換句話說,是因為異端經濟學與正統經濟學的分歧,他們才聯合在一起。」

主流經濟學反對異端經濟學。排斥異端經濟學者的原因,並非是反對他們的思想,而是對他們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嗤之以鼻,認為其不正統。客觀批判與兼容並蓄是科學研究應有之態度。在本書中,比約格大量引用了異端經濟學家的觀點,借鑒他們提出的與經濟學原理相契的批判觀點。

比約格堅持主張哲學是探討貨幣問題的有效工具。哲學夯實了主流經濟範式的數學之基,開啟了思維和實踐的另一途徑。在貨幣問題上,主流經濟學存在的形而上學觀點是將貨幣當前的形態自然化,哲學的理念可以有所突破。海德格爾、康德、維特根斯坦、馬克思、齊澤克等眾多哲學家的論點,構成了本書的哲學基礎,驗證既有假說,對此進行反駁,從而提出新的假說,超越先前理論研究的成果,另闢貨幣哲學研究的蹊徑。海德格爾的思想體系為貨幣分析提供了本體研究的方法論,可以找到揭示市場固有的定價機制的答案。本體論認為,存在群體(Seiende) 和存在個體(Sein) 之間存在著本體性差異,我們關心的是貨幣的存在(Sein),硬幣和紙幣等具體貨幣形式是特定實體的存在,即存在個體。但是本體論模糊了存在(Being)和本質(being)的區別,貨幣是價值和價格之間區別的根源,也是分裂的開端,這一問題可以借用斯拉沃熱?齊澤克的思想體系進行解答。現代貨幣體系的複雜性和反常性,肯定會遭到一個更複雜、更非同尋常的理論框架的反擊,這就是齊澤克理論的內容。齊澤克的哲學思想是一種創新,在解決貨幣問題上,他是當代哲學領域的高盛,特別是他關於三個本體論秩序(真實、象徵、想像)的界定,可以輕鬆地將金融市場的功能以及貨幣構成的多個維度概念化。在以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為主要對象的研究中,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經典著作《資本論》的原理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覷。但是,比約格認為,馬克思的貨幣理論用來解釋金融經濟中的貨幣,尤其是信用貨幣的經濟現象並不理想,在後信用經濟時代,階級剝削的形式已由剩餘價值剝削,轉化為金融剝削,這是文中的爭鳴點。金融資本不同於實體經濟,工業生產或其他形式的經濟互動形式發生變更,工業生產量激增,金融邏輯突破了金融市場的疆域,金融成為當代貨幣的定義邏輯,需要開拓新的研究視野。

傳統世界觀和數學形式主義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兩個致命缺陷,數學形式化的泛濫成為了一種桎梏,使得經濟學偏離了社會科學的軌道。納入主流經濟學者的研究範疇後,通常範式是建立研究貨幣問題的數學模型,而不再慮及貨幣的實際問題,至於貨幣的來源問題則更是束之高閣。比約格對此採用兼容並蓄的態度,一方面他採納自然科學的模型和方法應用於金融市場研究中,例如,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就用來評估資產的價格。與此同時,他拒絕將數學模型作為解釋經濟現象的唯一方法,以制度—歷史—社會結構的觀念作為其分析框架,把貨幣的歷史演進、貨幣制度改革、金融危機等作為分析的有用工具,提出假說。這有別於具體、狹隘模型的計量預測。

書中指出,大多數西方國家奉行市場主義的意識形態,「在正常情況下,金融市場會自己找到平衡,為價值和貨幣在社會中的生產和分配創造最優條件。」在遭遇嚴重的金融危機時,政府會主動介入進行特殊干預以恢復市場的正常秩序,以恢復市場的信任水平,以重回平衡狀態。比約格對此持否定態度。以美國發生的9.11和金融危機為例,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的確實施了財政援助,但並不是提供給各家銀行,而是注入銀行體系,這就不存在是國家公信力的問題。套用格雷伯的論點,這就是持槍者的問題,他們可不在乎你是否相信槍,他們只想讓你掏錢。在金融危機爆發時,由貨幣形成的許多重要問題有待探討。

三、金融資本體制的革命潛勢

進入後資本主義時代,金融衍生品交易冪指數增長,刺激了後信用貨幣的泛濫,貨幣問題已經升華為一個政治問題,這一點是最後一章的濃重一筆,貨幣改革問題迫在眉睫。根據馬克思的論述,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間的分歧是資本主義社會根本的階級對立,階級壓迫與經濟壓榨會點燃工人階級的革命潛勢。據此,比約格提出,我們有充分理由可以認為,債務人階級同樣具有革命的潛勢。當代社會,獲利最多、影響最大的產業並非商品的生成和流通,而是貨幣的生產和流通,階級對立又有了一個新的主要坐標,債務人和債權人的階級對立。借貸時提取的利息類似於馬克思所說的剩餘價值,從而形成金融剝削。革命會以何種形式爆發?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大罷工就是最有效的革命武器。但在當今社會,這並不是一個有效命題。債務人的抵抗會採用何種形式?很有可能是拒絕償付。佔領華爾街的運動就是典型一例,雖然採用的是和平抵抗的方式,但是債務問題具有革命的潛勢。未來的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革命會以怎樣的面貌呈現,這值得深思。

四、翻譯工作說明

比約格的經濟論著對哲學、社會學、統計學等方面的既有研究成果進行了批評性地繼承和反思,為貨幣的研究開拓一個獨特的領域,為讀者打開想像之窗,激發他們不斷創建新的多樣的貨幣系統,以及開發貨幣形式的潛力。目前,國內尚無其代表著述的中譯本。本次出版社選擇《揭開金融資本主義的財富迷局 -- 關於貨幣本質、產生根源及發展歷史的分析》這部著作進行漢譯,開墾對其學術思想進行研究的處女地,將全面介紹國外新銳經濟學者的學術論點提到日程上來。

本書引述的海德格爾、康德、維特根斯坦、馬克思、齊澤克等眾多哲學家的論點的翻譯,參照了已出版的漢譯本,對於前輩們的工作成果,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本書的前言以及第一、二章節由梁岩完成,第三、四、五、六以及結語部分由劉璇完成。

本書兼有英語、德語、丹麥語三種語言,但閱讀過原著者,都深諳譯事之難,但這不能成為降低翻譯質量的借口。盼各位專家讀者不吝指正,以期再版時進行修正。

梁岩 劉璇

2016年8月

[1] 薩繆爾森:《經濟學》(上冊),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頁。

[2] 薩繆爾森:《經濟學》(上冊),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頁。

編輯:楊航

萬興苑譯叢∣一個好看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教你這樣做魚頭,入口鮮辣清香!
散文三卷書香歲月《文字的親近感與恐懼感》《我看小說》《文字是把刀》《糾結抑或升騰》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