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敖:寧為狂者,不為鄉愿

李敖:寧為狂者,不為鄉愿

↑↑↑ 請關注

*本文的插圖來源於網路

李敖病逝(2018.3.18)

今天上午,我收到手機消息推送:李敖因罹患腦幹腫瘤,病情惡化,於上午10點59分離世,享年83歲。

說實話,收到李敖去世的消息,我並沒有特別震驚。我的內心深處反而有一點替李敖高興。他的離世,正是他和自己,和他人,和這個世界的和解。

我內心是非常佩服李敖的。我最早知道李敖,是在上大學時,和室友們一起看《李敖有話說》。李敖對中國近代史的評論,有理有據,言辭犀利,酣暢淋漓,透露出拳拳愛國赤子之心。

李敖胸懷坦蕩,一生真性真情。他「無法無天」,坐過國民黨獨裁者的大牢;他女朋友「無數」,娶過嬌妻,艷福不淺;他一生寫作,著作等身。他旗幟鮮明反對台獨,晚年為台灣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統一奔走呼籲。他寫了一輩子的文章,痛批了一輩子王八蛋,嬉笑怒罵,好不痛快!

我相信:李敖先生,他無悔這一生!

李敖是狂者。無論是眉眼還是言談,李敖都透著股狂傲勁,像一位春秋名士穿越到現代中國。當社會環境越發溫吞庸俗,李敖的狂傲就發顯得刺眼。別人說他特立獨行,不是他選擇了特立獨行,只是太多人懦弱地選擇了平庸。

↑李敖大鬧台灣「政壇」

李敖是真性情。說真話成了我們時代的稀缺資源。大部分人只是在說「體面話」、「不得罪人的真話」。但一個純粹的人,他容不得半分矯揉造作。他對真理負責,對自己心中的是非公道負責。不為迎合朋友的臉面、不為愛惜自己的「羽毛」,做到了大公至正。李敖這輩子說了很多真話,得罪了很多人。我認為:他是一位有時代風骨的、知行合一的真知識分子。

儒家傳統文化中,孔子把文人分為四等,分別是中行、狂者、狷者、鄉愿。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

「中行」的特點是「中庸」。即符合中道之人,做事不偏不倚,也可以說是「聖人」;

「狂者」的特點是「進取」。有敢為天下先的性格,常常不拘一格,氣勢猛烈,蔑俗輕規;

「狷者」的特點是「有所不為」。謹小慎微,潔身自好,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孔子的標準來看,李敖完全算得上是狂者了。狂者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反而帶有褒義。符合儒家傳統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思想。

真正的狂者,當為世道所用時,則積極努力地去建功立業;當不為世道所用時,則退而隱居起來,或教書育人,或著書立說。

王陽明在平定寧王之亂後,天下誹謗他的議論也越來越多。陽明先生說,曾經的自己也有鄉愿的思想。但是他在確信良知能夠明真是真非後,便放手去做,不再遮掩。他也才有了狂者的心胸(原話:狂者的胸次)。即便天下人都說自己做得不如說得好,也沒有關係了。

狂者的胸次,這是致良知者才有的胸襟。

與狂者相反,有一種人是「鄉愿」。

什麼樣的人是鄉愿呢?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

子貢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喜歡、讚揚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子貢又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論語·陽貨》

孔子說:「所謂『鄉愿』,是敗壞道德的人。」

孔子判斷一個人的德行「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應以善惡為標準。」

在善惡問題,也就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面前,君子是萬不可妥協的。而鄉愿沒有原則,八面玲瓏,誰也不得罪,看似忠厚,似乎很有道德,實則似是而非,有名無實。

孔子對鄉愿極為反感,正言厲色地斥之為「德之賊」。

鄉愿是偏離「中行」最遠之人。鄉愿,說白了,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好人」、「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作為一種處世哲學,表現為一個「怕」字。這樣的人做事患得患失,投鼠忌器,生怕出任何紕漏。對人不說好也不說壞,誰也不見怪。他們在社會、在職場熱衷於一個「混」字,只種花,不栽刺,留著人情混日子。這種人的思想根子是一個「私」字,自私自利,明哲保身。

他們為了避免讓自己陷入任何的麻煩,不惜靠出賣良知來成全自己的人際關係。更有甚者,媚俗趨勢,首鼠兩端,放棄原則,放棄道德底線,和「小人」也基本沒有差別了。

李敖的狂與真,顯得可愛又可敬。我們的社會,還很缺少這樣的狂與真。相比鄉愿,他的狂與真,又顯得更加的珍貴和耀眼。

今天,他走了,但他留給我們的記憶,值得我們緬懷和深思。

致良知學舍

傳遞心學正能量

長摁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良知學舍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越努力越苦惱?

TAG:致良知學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