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財經八姐:製造業尋根記-中國石油製造業之殤

財經八姐:製造業尋根記-中國石油製造業之殤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石油產業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與石油製造相關的產業多達數十種,很難在一篇文章內進行完整的分析,因此本文選擇成品油作為探究對象。成品油按照《成品油辦法》(商務部令2006年第23號)第四條稱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標準、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是重要的二次能源。

3月14日,成品油調價迎來2018年首次擱淺。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本次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而在3月1日,成品油消費稅新政施行,新政在規範增值稅發票的開具流程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加強對各類成品油消費稅的徵收管理,通過完善的增值稅報稅系統來追蹤消費稅。很明顯,成品油消費稅新政有利於凈化我國成品油市場環境,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那麼。目前,我國的成品油市場具體是什麼樣的情況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煉油規模增長迅速,技術水平總體領先,但油品質量存在差距

中國煉油行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行業產值和產量一直呈現增長的態勢,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和汽車行業的井噴式發展,煉油工業規模快速擴張。2000-2016年我國煉油能力從3.5億噸/年增至7.5億噸/年,年均增速4.8%,增量約佔同期全球煉能增量70%;原油加工量從2.1億噸增至5.2億噸,年均增速6.2%;汽煤柴總產量由1.2億噸增至3.38億噸,年均增速7.1%。我國煉油工業立足於滿足市場需求,並在2008年"油荒"後煉能增速有所加快,產能增長2億噸/年,使成品油市場保持供大於求的態勢。

(圖片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在我國煉油業在規模發展的同時,技術水平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對於煉油業而言,石油化工技術壁壘較低,中國和美國一樣可以購買到世界先進的技術,國外有的專利工藝,我國也實現了大部分的國產化。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石油公司是一個全產業鏈的公司,包括採油,煉油,建設,工程,工藝專利,售油等。而目前,我國的石油深加工能力一直在進步,產品附加值越來越高。比如通過二次加工,將燃料油進一步轉化成汽柴油,將石腦油進一步轉為成乙烯、對二甲苯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高硫原油的加工技術上,可以說是全球無人能及。

總體而言,我國煉油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擁有現代化煉油廠全流程技術,具備利用自主技術建設單系列千萬噸級煉油廠的能力。一些先進技術已經出口國外多年,煉油催化劑出口已覆蓋中東、亞太、歐洲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及地區。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石油產品的質量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以汽油為例,汽油主要指標包括辛烷值、膠質、餾程、蒸汽壓、硫含量等,其中辛烷值、膠質、蒸汽壓、餾程等指標直接關係到汽油使用性能。導致國內汽油質量較差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加工原料與加工設備。從中石油與中石化的加工原料來看,中石化加工原油主要來自於中東地區的高硫中質原油,諸如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伊朗,伊拉克等國家;中石油加工原油則主要是國產高硫中質原油,包括大慶、勝利等油田原油等。相對而言,歐洲煉廠加工北海原油以及美國WTI原油皆屬於低硫輕質甜原油,生產加工容易,輕汽油產量高且對設備腐蝕程度較小。另外在加工設備方面,我們也存在不足。從加氫裂化、加氫精制、加氫處理三類加氫裝置的總比例開看,我國僅有20.1%,美國73.54%,日本87.74%,歐盟60%,說明我國煉廠在產品脫硫精製方面的差距。

煉油成本高企,油價優勢不足

以中國北京市區為例,2018年3月7日平均的油價為:90號6.46元/升,93號6.9元/升,97號7.34元/升。

以美國紐約市區為例,2018年3月7日平均油價為:89號2.89美元/加侖,91號3.19美元/加侖,93號3.49美元/加侖。

通過單位換算並算上6.4的匯率後,可以看出美國紐約市區的平均油價為:89號4.89元/升,91號5.39元/升,93號5.9元/升。

很明顯,美國紐約市區的平均油價確實比中國北京地區的油價要便宜了不少。

眾所周知,到達終端消費者的油價不僅包含原油價格,還有煉油、輸油、加油站等各個環節的成本和利潤,最後還需要加上燃油稅。相較美國,由於技術和資源等方面因素,目前中國生產成品油成本較高,但影響中美兩國油價最關鍵的因素,其實還是稅!

和中國不同的是,在美國,買東西價是價,稅是稅,也就是說,實際上美國人加一升油還要額外掏一份稅金。美國各州的稅率不一,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成品油稅最高,分別是每加侖交42.4、40.7和39.5美分的稅。以每升汽油2.6元為例,如果在紐約州,最後實際要付的價格是3.31元左右。

但在中國,我們的實際消費價和稅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價稅分離。按照我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油價中48%為各種稅費。以5.67元/升的92號汽油為例,如果刨去稅款的話,那麼每升價格應為2.95元,與美國多數加油站的價格實際上是持平的。

另外國內的油企在科研創新方面投入不足,很多技術我們只能花錢購買,這無形中加重了油企的成本,最終只能體現在價格上。

(圖片來源:網路)

煉油主體趨於多元化,但競爭仍不夠充分

眾所周知,中石油與中石化是中國油企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2016年,中石化營收達1.97萬億元,登頂了一體化石油公司榜首,中石油緊隨其後為1.87萬億元,不過這兩家公司實力相當,並無多大差距。儘管排名屈居中石化之後,但中石油卻是中國最大的油氣開採商,中國國內80%的原油產量都來自中石油。截止 2016 年底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煉油總能力佔全國煉能比例分別為 23%與 38%。

但是,近年來我國煉油行業主體多元化趨勢開始顯現。截止2016 年底,中國地方煉油廠總數達到 140 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1.93億噸,佔全國煉油總能力的1/4,平均單廠規模為140萬噸。中國海油,中化,中國兵器,中國化工以及延長石油合計煉能佔比約14%。

(圖片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2015 年,"兩權"(進口原油使用權及原油進口權)放開,下放地煉,地煉開工率上升,成品油市場份額較之前有大幅提升。2018年,中國地方煉廠新增13家企業獲批原油進口資質,至此地方煉廠進口原油石油權以及原油進口權基本全面並軌運行,地方煉廠原油供應將實現自采自用,中國民營企業開始成為國際石油貿易領域活躍而重要的參與力量。

(圖片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總體來看,雖然地煉在各方面表現亮眼,但兩桶油仍然佔據絕對優勢。中石油中石化一體化優勢明顯,產業鏈完備,石油上中下游業務基本全覆蓋,自身產銷調劑能力強,行業影響力巨大。而地煉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產能超過 500萬噸的只有4家,並且地煉產業鏈簡單,業務以煉油為主,產業鏈向上無油氣資源開採,向下銷售能力較薄弱,擁有的加油站數量遠不及兩桶油。目前,地煉主要通過國企採購、商販批發和自身銷售三種渠道進入市場,經營風險相對較大。

目前,國內煉廠產能過剩已成不爭的事實。根據統計,2016 年中國原油需求為 12.38 百萬桶/日(約 6.19 億噸/年),中國煉油總產能為 14.18 百萬桶/日(約 6.19億噸/年),冗餘產能約為 1.8 百萬桶/日(約 0.9 億噸/年),而冗餘產能在 2014 年達到了 1.66 億噸/年,是自 1965 年開始,50 多年以來的最高峰。未來這種趨勢還將加劇,那中國油企該如何應當這種狀況呢?

八姐認為,未來成品油發展的兩條路徑,一方面可通過加速國內油品質量升級,提示油品附加值,加強自身競爭力。合理規劃新建煉廠和現有煉廠的擴能改造,由一味追求規模的外延式發展思路轉變為重質量、重效率的內涵式發展。另一方面,可通過放開出口渠道促使部分過剩成品油出口海外以緩解國內供給壓力。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未來亞洲除中國以外地區的成品油需求增長將繼續超過產能增長,成品油產能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因此未來中國煉廠過剩產能的其中一條出路就在於出口亞太其他地區,並與美國以及中東的煉廠爭搶市場份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X168財經網 的精彩文章:

大反攻!美元多頭被「喚醒」 這三大貨幣雪上加霜
黃金多頭「氣焰囂張」?這家投行的觀點卻「與眾不同」

TAG:FX168財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