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天然氣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 中企進入勘探及生產領域恰逢其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堪培拉3月19日訊(記者 翁東輝)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繼卡達之後第二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然而從2017年開始,澳大利亞東部出現了嚴重的氣荒。根據澳大利亞寶能石油(Orient Energy)的分析報告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澳天然氣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導致國內天然氣持續攀升,而出口價格卻普遍下跌的尷尬局面。澳大利亞天然氣市場供求變化為中資企業進入澳勘探和生產領域帶來了良機。
該報告指出,澳大利亞天然氣探明儲量約32905億方,2017年天然氣產量為1,053億方。其中約708.6億方用於生產液化天然氣(LNG)並出口到海外,出口天然氣數量佔總產量的67.3%,日本、中國和韓國是澳天然氣最主要出口市場。日本是進口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數量最多的國家,每年進口約24.8百萬噸,中國第二,約為15百萬噸。
寶能石油公司總經理王星錦博士對本報記者談到,大量的天然氣出口造成澳大利亞國內天然氣供給緊張,特別是在澳大利亞東部,包括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南澳州和首都地區。主要原因是2014年以前,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生產能力有限,天然氣的銷售主要依賴其國內市場,每年大約消費天然氣350億方左右。2014年以後,在澳大利亞東部港口格萊斯頓相繼建成3家液化天然氣廠,使得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的年生產力提高了2500萬噸,而國內現有天然氣氣田的生產能力沒有同步提高。隨著出口量大增,澳國內天然氣供給不足狀況越來越嚴重。從目前情況看,澳天然氣國內需求量約450億方/年,但是每年生產的天然氣總量除去出口到海外市場,留給國內的只有344億方。這100多億方的缺口造成了澳大利亞的氣荒。東部市場天然氣的短缺造成了氣價的快速上漲,根據澳大利亞能源市場機構(AEMO)發布的數據,澳東部天然氣交易中心天然氣批發價已由2015年的$5/GJ上漲到2018年$8/GJ,漲幅高達60%。
在澳東部大鬧氣荒的同時,天然氣生產領域的一個重要投資機遇卻悄悄來臨了。王星錦分析認為,從2012到2015年,由於石油價格持續下降,造成各大油氣上市公司市值萎縮,陷入勘探資金短缺的困境。在澳大利亞主要天然氣產地西澳2017年全年勘探井僅有9口,相當於探勘高峰期2008年195口井的4.6%。也就是說,澳大利亞雖有豐富的天然氣儲量和資源量,但沒有足夠的生產井把天然氣從地下採到地面。2017年下半年開始,一些海外投資者看到氣價上漲,意識到澳天然氣勘探區塊將有巨大升值潛力,開始競相投資上游區塊,預計在2018年下半年將掀起一股勘探投資熱潮。當然,天然氣從勘探階段到生產期,需要一個周期,一般需要3-4年時間。所以澳大利亞東部市場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還可能持續約5年時間。
該報告預計2019年西澳勘探井的數量將以50%-80%的速率增加,中資企業應當把握住市場良機。澳大利亞西部目前有5家液化天然氣廠,滿負荷產能49.7百萬噸/年,需要天然氣原料676億方/年,目前已投產37.2百萬噸/年,消耗天然氣原料約563億方/年,2018年新投產的LNG廠,新增產能約12.5百萬噸/年,將消耗天然氣173.8億方/年。可見,澳大利亞西部液化天然氣生產能力潛力巨大,完全可以滿足龐大的海外市場需求。


※職場新人為春節發紅包焦慮 不「表示」面子上過不去
※「擊斃本·拉登的男人」喝醉大鬧機場 被趕下飛機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