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去世!科研成就之外,他一生對科學傳播的貢獻可能更大

霍金去世!科研成就之外,他一生對科學傳播的貢獻可能更大

「艾刊網-敏捷的論文出版」

斯蒂芬·威廉·霍金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我們相信

他只是換了個地方研究宇宙」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21歲霍金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身患重病的霍金和從事宇宙學最前沿研究的霍金這一巨大的反差,激勵了全世界的人們。

霍金主要的學術貢獻包括:

霍金的第一個理論貢獻,是和英國數學家彭羅斯共同提出的「奇點定理」。簡單來說,霍金和彭羅斯成功證明了:根據當前的理論和觀測結果,如今廣袤巨大的宇宙,一定起源於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之中。

霍金的第二個貢獻,就是提出了「無邊界宇宙模型」。在主流宇宙大爆炸模型中,宇宙必須要有個開端。但科學家們又無法說清楚這個開端,所以總有人認為有一個「上帝創世的時刻」是宇宙的起點。而在霍金的無邊界宇宙模型中,宇宙沒有開端和起點,因此也就不需要上帝來創造,直接從根本上駁斥了神創論。

霍金第三個重要的學術貢獻,便是「黑洞輻射」,也被稱為「霍金輻射」。過去人們認為,黑洞引力極高,任何物質都不能從中逃逸。但霍金提出:黑洞的邊緣,其實在一刻不停地向外產生粒子對,其中帶有負能量的會被黑洞吸收,帶正能量的則可能從黑洞逃逸。這個理論,直接刷新了人們對黑洞的認識。

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對於科學傳播的貢獻可能更大,霍金廣為人知的一個出版成就是《時間簡史》。

科普書籍的銷量極少突破百萬大關,然而《時間簡史》出版後銷量驚人。截至2013年,《時間簡史》的銷量已超過1000萬本。這本書大大提升了科學在文化界的地位,改變了市場對科普的認知。

霍金與劍橋大學的同事

霍金還是開放存取的支持者,2017年「開放獲取周」(Open Access Week)霍金公開了自己的博士論文,這篇名為《宇宙膨脹的性質》的博士論文一直以來都是劍橋大學開放獲取伺服器Apollo上的熱門,免費開放下載後不到一天這篇論文下載量近6萬次,之後一周被訪問200多萬次,一度擠爆了伺服器。

論文的「原創性聲明」上,霍金的字跡略顯扭曲,病情對當時的他已有相當影響

公眾號會話框輸入「霍金」

即可下載該論文

·END·

科研交流

艾刊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刊網 的精彩文章:

又一篇 SCI 論文栽在 Pubpeer 上!遭 ACS 撤稿,並被學術圈呼籲封殺

TAG:艾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