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桃花杏花上臉來-解析喝酒後臉的紅與白

桃花杏花上臉來-解析喝酒後臉的紅與白

我國古代形容飲酒後面頰紅潤,燦若桃花,有詩為證:「三杯竹葉穿腸過,一朵桃花上臉來」,畫面感撲面而至。桃花紅,杏花白,飲酒後有的人面色如常,有的人會臉紅,有的人會臉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酒文化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發展歷程,在幾千年中華文明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韻味。酒作為一種飲食文化的載體,既是糧食釀造的精華,又是社會交際的媒介。每逢佳節,闔家團圓的日子裡,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又怎能少得了酒的身影。迎賓送客,聚朋會友,交杯換盞,觥籌交錯間,在融融的親情友情中,在濃濃的酒香飯香里敘舊情展新誼。與親朋好友歡聚暢飲的時候,可能你會發現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只要端起酒杯,哪怕只是喝上那麼一小口,臉馬上就會變紅,甚至耳朵、頸部、四肢都會發紅,民間有說法叫做「上臉」、「串皮」。

有些人在飲酒後很快面紅耳赤,被認為是不勝酒力的一種標誌,其實醫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快速紅臉反應」,或叫「乙醛綜合征」。那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人沾酒臉就會紅?

其實,酒後臉紅並非酒精所致,而是由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引起的。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而臉部毛細血管的擴張才是臉紅的原因。所以喝酒後馬上臉紅意味著機體能迅速將乙醇轉化成乙醛,也就是說體內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 (ADH)。不過我們不能忘了還有一種酶叫乙醛脫氫酶(ALDH)。大部分喝酒臉紅的人體內ADH豐富,而ALDH缺乏,所以體內迅速累積的乙醛遲遲不能代謝,便漲紅了臉。相信大家也都有經驗,當飲酒1-2個小時後紅色就會漸漸腿去,這是靠肝臟里的另一個叫P450的酶慢慢將乙醛轉化成乙酸,然後被代謝。喝酒臉紅的人往往身上酒氣還要比一般人大一些,那是因為皮膚揮發乙醛的關係。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具有東亞血統的人喝酒都會臉紅,包括中國人、日本人以及韓國人。

客觀地講,「快速紅臉反應」也有值得稱道的一面,就是其對身體有一定的生理性保護作用。因為在臉紅的同時,飲酒者還可能會出現出汗、口渴、搏動性頭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胸痛,甚至暈厥、視力模糊和神志紊亂,這時人們就認為是喝醉了,會主動停止飲酒。「快速紅臉反應」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急性酒中毒的進一步加重,也避免日後形成對酒的依賴。

當然,在我們身邊不光有喝酒臉紅的人,還有一部分人喝酒是越喝臉越白。

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經驗,喝酒臉不紅反而越喝越白的人酒量比較大,可喝到一定量時突然不能再喝了,再喝就會爛醉如泥。那是因為,這樣的人天生缺乏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只能借用肝內另一種叫P450的酶慢慢代謝酒精。此酶代謝效率低,而代謝不掉的酒精大量蓄積在體內會造成血液攜氧能力降低,為了保證重要器官的供氧,機體會主動收縮包括皮膚在內的全身毛細血管,所以,飲酒者的臉會越喝越白。而且,喝酒白臉的人飲酒後需要更長時間的休息,因為他們酒精的代謝需要1天~2天。

通常情況下,大家對喝酒愛臉紅的人勸酒比較少,因此他們酒喝得少。而飲酒後臉白的人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線,容易在高度興奮中飲酒過量,直至爛醉,由於其缺乏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體內酒精代謝緩慢,所以對機體的傷害更大。這類人更易發生酒精性肝病和酒依賴。

那麼,喝酒後臉從發紅到發白是不是很危險?當然危險啦!因為正常飲酒後,大部分酒精在胃、肝臟內會被分解吸收。如果過量飲酒,超過了胃及肝臟的代謝能力,未代謝的酒精會隨血液進入大腦,影響腦細胞的正常功能,促使面部皮下毛細血管擴張,血量增加,臉色變紅。如果在臉色已發紅時仍繼續飲酒,心跳就會繼續加快,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為了保證體內重要臟器如腦、肺、腎、心臟的血液供應,機體就必須收縮小的毛細血管。此時,面部毛細血管中血量減少,臉色變成白色。這時,人體對酒的耐受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如果仍繼續再飲酒,就會發生急性酒精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桃花、杏花雖美,只是點綴文學作品中的詩意成分,而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飲酒後有出現臉紅或者臉白,就必須要加以關注,了解相關知識,科學健康地飲酒,保障生命安全。

本文最後誠摯地提醒每一位飲者:酒作為一種社會活動人際交往的載體,無論賦予其怎樣特殊的意義和情感,無論飲用後是否出現臉紅、臉白,亦或是其他色澤改變,為了自身的健康,您都應該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不能隨性狂飲,不知節制,日積月累形成酒依賴而無法自控,甚至危及生命。

希望在健康的道路上,回醫物質依賴診療中心始終為您保駕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回醫物質依賴診療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回醫物質依賴診療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