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京連任擔子重:算好經濟賬 與西方「斗而不破」

普京連任擔子重:算好經濟賬 與西方「斗而不破」

原標題:普京連任擔子重:算好經濟賬 與西方「斗而不破」

中新網3月19日電 (張艾京 卞磊)綜合報道,初步計票結果顯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8日的總統選舉投票中贏得七成以上選票,將開啟又一個六年總統任期。鑒於普京在俄羅斯國內的「高人氣」,分析普遍認為,他的當選並不讓人意外。對於即將開啟新任期的普京來說,哪些問題是他要面對的主要挑戰?他會如何處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未來,中俄關係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當地時間2018年3月18日,俄羅斯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普京參加俄羅斯2018年總統大選投票。

遙遙領先:逾七成選民投票給普京

據俄中央選舉委員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普京獲得超過76%的選民投票支持,將其他7名候選人遠遠甩在身後。

在俄羅斯,普京連任一直有著極高的呼聲。一系列選前民調顯示,將近七成的受訪者支持普京再次當選總統。當地時間18日晚,普京在記者會上對選民表示感謝,「今天俄所有選民都是同一個團隊」,「在選民的抉擇中,我看到了對近些年來俄羅斯在困難條件下付出努力的認可,看到了選民信任和對俄羅斯取得更多成果的期待」。

分析普遍認為,普京有這樣的民意基礎,靠的是他在內政、經貿、外交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指出,普京在執政期間確保了國內政治穩定,符合大部分俄羅斯民眾的期待。在西方制裁之下,雖然前幾年俄羅斯經濟情況一度不樂觀,但普京推動俄經濟轉型,並向東拓展貿易投資,已經讓俄經濟見到起色。

崔洪建稱,普京在外交方面也較為成功。儘管烏克蘭問題導致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惡化,但在相對孤立的情況下,俄羅斯外交無論是在北非還是中東等地區,都基本實現了普京提出的「擁有世界大國地位」的目標。

除上述因素外,大部分分析也都認為,普京勝選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俄羅斯沒有其他可以和他競爭的對手。

當地時間3月18日晚,大屏幕里俄總統普京在音樂會上向民眾講話。當天俄羅斯民眾在莫斯科馬涅什廣場舉行音樂會,慶祝總統選舉結束及「克里米亞入俄」4周年。中新社記者 王修君 攝

新任期內,民生問題將成主要挑戰

在對普京的新任期進行展望時,專家普遍認為,普京需要面對的主要挑戰是俄羅斯的民生問題,而這也會影響到他的外交政策。在西方可能加大對俄制裁的背景下,如何在維護俄羅斯大國地位的同時不影響到俄國內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的目標,是普京需要首先應對的問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馮玉軍指出,近幾年,俄羅斯的「經濟賬單」並不好看——2014至2016年,俄經濟一直衰退,2017年有了1.4%的微弱增長。民生方面,老百姓的實際收入並沒有明顯增長。西方的制裁也讓俄經濟受到很多衝擊。

此前的民調也顯示,俄羅斯民眾普遍認為,普京最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提升俄羅斯國際威望、降低恐怖主義風險、維護國家和地區和平等方面。但仍有許多民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表達了希望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願望。

崔洪建認為,普京想要維持新任期的穩定,對內需要解決分配和民生問題,而這個問題與維持經濟增長相聯繫,因為只有經濟增長才能維護民生提高的需求。「一方面要維護經濟增長,並保持在一定水平,同時還要把經濟增長轉化為民生的提高。」他說。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7年7月7日,德國漢堡,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

與西方關係何去何從?專家:難尋突破口

在普京2012到2018年任期內,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問題受到西方制裁。俄美關係方面,雙方因「干涉大選」和「通俄」問題齟齬不斷。在俄大選前夕,俄羅斯又因為前特工「中毒」事件而受到英、法、德、美等國指責。

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眼下雙方關係也正處於一個「低潮期」。專家由此指出,在普京的新任期里,俄羅斯和西方現有的矛盾很難找到突破口,不過普京會尋求改善雙方關係。

崔洪建認為,一些造成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的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解決。例如克里米亞問題,雙方都不可妥協或讓步。

馮玉軍則認為,俄羅斯和西方的雙方的矛盾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俄羅斯和西方的矛盾從原來的地緣政治衝突、全球戰略安全上的矛盾,轉向了國內政治。俄美雙方互相指責干涉大選,就體現了這一點。結構性的矛盾在短期內非常難以改變」,馮玉軍說。

不過,專家也指出,俄羅斯會在某些領域尋求與西方合作的機會或態勢,以取得某種平衡。「一方面要『斗』,但又不能在全局上形成完全破裂的態勢,因為這樣對俄羅斯也不利。」 崔洪建說。

資料圖:2012年3月23日,中國「俄羅斯旅遊年」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帷幕,俄羅斯藝術家為中國觀眾奉獻上一場精彩的文藝表演。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俄中關係料將保持穩定 有望再上新台階

在中俄關係上,專家分析認為,普京的連任毫無疑問意味著,俄羅斯對華關係將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崔洪建指出,過去幾年,中俄建立起了比較好的互信基礎。在普京的上個任期內,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連續兩年的國情咨文中,普京均把俄中關係稱為「典範」。2017年,中俄共同發表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兩國關係再上新台階。

分析認為,普京一直以來奉行積極發展俄中關係的政策。在普京開啟上個任期之前,高水平的俄中關係已成為普京外交政策的重要戰略支撐。自2014年,俄羅斯提出的「向東轉」戰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相契合。

但同時,崔洪建稱,中俄雙方也面臨了一些相似的挑戰,例如國際格局的顯著變化,以及一些國家在安全和經貿方面單邊主義的做法。未來將面臨各種挑戰,對中俄關係來說都是一種考驗,是一次中俄關係繼續向前和提升的機會。從外部來說,這些也可以成為進一步加強中俄合作的基礎。(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男子為搏眼球開粉色賓士直播 滑行中就下車跳舞
英國一貓咪天生一副憤怒臉 大齙牙讓人生畏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