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跳槽的了解一下

想跳槽的了解一下

2017年的最後一個季度我經歷了3次跳槽,我的內心只想用這個表情代表,不知道是真的運氣不好呢還是自身定位問題,這三次的跳槽讓我元氣大傷。下面我就為大家一一吐槽一下我的每次跳槽,也希望大家在百度「建築師跳槽太多好不好」的時候可以搜到一些乾貨。

(閱讀時聽滑板鞋更佳)

我的滑板鞋

 舊金屬

約瑟翰 龐麥郎 

00:00/02:50

先說說第一家公司-小型「外企」(1-10人)

研究生回國之後找工作的目標挺明確的,就一個:能落戶。慶幸的是我遇到了一幫至今關係都非常好的同事,而這幫同事里根據辭職時間的不同分屬三波。話說老闆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這幫同事都是志趣相投,工作起來也是互相都很合拍。在這家公司學到的還是非常多的,因為據我所知,剛畢業不久就能自己設計並且帶項目的不多吧(也可能是我見識短)。

每天歡樂的日子就是老闆不在的時候,大家吃著火鍋唱著歌啊不對...是畫著圖放著歌(是滑板鞋哦)。呆的時間長了,熟悉起來了,就能「懟」老闆了,想來也是很大膽的。

最後,還是走了.....是為了理想(qian)

民營企業(50-100人)

從第一家跳出來之後去了這個老派的民企,來這的原因是這裡有個外籍設計師,在面試聊天的過程中發現還是很投緣的。進去之後發現有點坑,老外的能力和魅力是沒的說,但是他也不是老闆,很多規則和制度還是和老派民企一樣。每天早上要打卡啊,遲到扣錢啊等等這些常見小問題。再者最刺激我的是:整體設計理念是拿模型庫里的東西改改抄一下就好了

這和說好的不一樣啊,我就立馬跑了。現在回頭想一想,好像走的有點太著急,應該再等等,畢竟老外是願意帶我,而且聊得很投機。

總結(可選擇性的看):選定一個公司除非特別的坑,不要著急跑,如果遇到的是一個願意帶你的人還是很靠譜的。

工作室(1-10人,非著名工作室)

從大民企出來之後我覺得自己還是適合小的工作室的工作模式,但是我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工作室的模式基本上是老闆說了算,你所做的就是需要完成老闆想要的東西(不過話說回來老闆做的東西確實還是不錯的)。BUT在這你會發現員工之間是很團結的,因為大家有一個公共的「敵人」-老闆。小的工作室好的一點就是時間非常自由,which means加班也是常事。故事的最後就是我又走了,原因是在這裡我不需要思考設計。

總結(還是可選擇性的參考):如果要練你的基本功,這裡是非常適合的。

知名外企(100人以上)

這個就是我現在待的公司,怎麼說呢,心裡有個mmp不知當講不當講,嚴格意義講它既有外企的風範又有傻逼的一面。知名就意味著他已經有一個既定的設計方向,每一次出來的作品都是這樣一系列的(archdaily上翻一翻一大堆)。內部等級分割很明確(這又和面試時講的不一樣),不管你是否有才都要從最低等級做起。公司內職位高一些的都是做了4年以上的,一部分人在此混日子,有時候也包括一些領導。這種公司就非常看誰帶你做事情了,如果負責人是傻逼,那就gg思密達了。

總結(又可以選擇性忽略):這種知名外企在進入之前一定要找熟人問清楚哪個組比較坑,為啥坑。

以上就是我慘痛的經歷,總而言之,跳槽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再多說幾句: 其實找工作和找對象還是有一點點區別,找工作一定要明確你要什麼,有什麼東西可以捨棄,有什麼東西一定需要。找對象嘛,目標和最後的結果有時還是有區別的。最後,我真的很想進大舍,求關注求推薦啊。

【以上是本章的全部內容,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ˊ_>ˋ】

歡迎關注-喪燃組的日常-我們會不定期更新,和大家吐槽嘮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喪燃組的日常 的精彩文章:

TAG:喪燃組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