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二月二這個民間傳統節日嗎?年輕人估計都只知道趕回拜神

你知道二月二這個民間傳統節日嗎?年輕人估計都只知道趕回拜神

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當時及其後民間以刀尺、百穀、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並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游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朗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明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清咸豐《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此外尚有上工、試犁、炒蠍豆、戴蓬草、祭龍王、敬土地、謁高禖、嫁女住春、童子開筆等節俗活動。

農曆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說文》中有龍「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的記載,實際上說的是東方蒼龍星象的變化!

古時,人們觀察到蒼龍星宿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沒周期和方位正與一年之中的農時周期相一致。春天農耕開始,蒼龍星宿在東方夜空開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龍首,夏天作物生長,蒼龍星宿懸掛於南方夜空;秋天莊稼豐收,蒼龍星宿也開始在西方墜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星宿也隱藏於北方地平線以下。而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之後,每天的「龍抬頭」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後來,這天也被賦予多重含義和寄託,衍化成「龍抬頭節」、「春龍節」了!

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顯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俗雲「龍不抬頭天不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而天地交泰、雲興雨作是萬物生育的條件。又,古以為龍為鱗蟲之精,百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是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鬚、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二月初二的龍抬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凶納吉,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穀豐登。龍抬頭那天屬蛇的和屬龍的洗衣服好,洗去一身的晦氣。 另外一說法: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夏曆二月初二,傳說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龍王抬頭。意味今後雨水就會多了起來,有利於耕種。一種說法是龍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兒,因此總是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從海底抬頭出來,望著失去女兒的方向,以寄思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默說奇事哦 的精彩文章:

TAG:子默說奇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