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量己力為,有益無損

量己力為,有益無損

應該調理適中,「量己力為」,衡量自己的力量,鬆緊適宜,這樣才「有益無損」,只會有利益,不會有損傷。

量己力為,有益無損

文丨凈宗法師

修持功課,隨機而立,愈簡愈妙。(續編卷上·復陳慧新居士書)

在家人修學凈土法門,功課怎麼定呢?隨著你的根機來定,越簡單越高妙,不要誦一大堆咒、一大堆經。凈土法門只是專念凈土三經,你不識字,或者沒有時間誦長卷的《無量壽經》,可以誦短卷的《阿彌陀經》。

有人說:「我《阿彌陀經》也不想誦,我就想念一句佛。」好!愈簡單愈妙,隨你的根機,適合你的情況就行。

念佛之人,以省事為妙。若過為張羅種種行儀,或致疲勞。(三編卷二·復慧昭居士書)

我們辦任何事情,都要實實在在的,不在形式上做太多。形式上做太多,或許身心很疲勞。

比如說打佛七,簡單引導大家來念佛即可。繞了很多形式,師父們也累得筋疲力盡,都是形式化,那就不必要了。

這可以作為一個原則,在任何場合,大家自己來掂量,只要能身心協調來念佛就好。

念佛豈有定章?但取適宜。(三編卷三·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念佛並非一定要如何,一定不能如何;根據環境、因緣、狀況,適合自己的根機就行了。

法無定相,不可固執,亦不應泛濫。唯取得益合機為事耳。(三編卷二·復慧昭居士書)

不能太固執死板,也不要太泛濫,一點規矩也沒有。能夠得益,適合根機,這是大原則。

念佛須音聲高低適中,緩急合宜。若高聲如趕賊之猛烈,始則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三編卷一·復吳思謙居士書)

念佛聲音大小、速度快慢必須適中,也隨著你的體力。如果你老是高聲,就像趕賊一樣,又急又猛,就會心火上炎,時間長了就會得病,甚至會吐血。

有蓮友問:「師父,都說念佛消業障,我怎麼念佛心臟跳得快了?」是因為她本人氣力不足,年紀也大,定的標準太高,一天定三萬聲,又趕得急,每天念佛就想那個數字,這樣心臟就跳快了——不必這樣。不要定三萬,兩萬也行;不定兩萬,一萬也行:根據你的體力和時間。念佛不一定在數字多少這方面,穩穩噹噹地念就好。

朗念默念,兩俱有益。

念佛有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和默念。「朗念」就是大聲念出來;「默念」就是心中念,不出聲;小聲念就是小小聲;金剛念就是自己念、自己聽到,聲音在口耳之間,旁邊的人聽不到。

這四種方法可以自己調節:大聲念,念累了,就小聲;小聲還累,就金剛念;再累就默念;默念昏沉了,就提聲念;高興了,就唱著念,都可以。

然朗必不能久,當多主於默,則不至受傷致病耳。(三編卷一·復寧德晉居士書五)

大聲朗念總不能時間很長,所以多主張小小聲,或心中默念不出聲,這樣不至於傷神傷氣。

念佛一事,當隨個人的力量,隨便出聲默念,大聲小聲,皆無不可。(增廣卷一·復劉智空居士書)

凡同眾修持,需按大家之精神另定。個人修持,亦須按自己之精神為定。

精神用極之後,不是退惰,便是生病。量己力為,則有益無損矣。(續編卷上·復念西大師書)

如果一個人修持,按自己的情況定;大眾共修,比如說在寺院打佛七,要看看大眾,來的都是七老八十的,就不能安排太緊;如果是年輕人,身體健壯勇猛,信心也充足,就可以緊一點。

印光大師很慈悲,說我們人的精神都有限,如果一次把精神用極了,耗盡了,耗幹了,那麼只有兩個結果,不是受病就是退墮。退心了,下次不敢來了,一聽打佛七,頭皮都發緊,不去了。什麼是受病?傷氣了,或者精力受損了,結果鬧出病來,這樣都是過了。

所以,應該調理適中,「量己力為」,衡量自己的力量,鬆緊適宜,這樣才「有益無損」,只會有利益,不會有損傷。

摘自:《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因編輯需要,略有改動)

時光由此倒流

南無阿彌陀佛

敬請蓮友時處諸緣稱念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願以每日所念佛號迴向給各位蓮友及其六親眷屬、有緣眾生,願都能聽聞彌陀聖號,信佛念佛,同登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彌陀帶你回家 的精彩文章:

人生唯一的大事您解決了嗎?
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TAG:彌陀帶你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