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殲-16座艙首度公開,雖然打碼但顯示了一重要技術進步

中國殲-16座艙首度公開,雖然打碼但顯示了一重要技術進步

原標題:中國殲-16座艙首度公開,雖然打碼但顯示了一重要技術進步


3月19日,《解放軍報》發表題為《殲-16:雷霆萬鈞刺雲霄——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新型戰機飛行訓練掠影》一文。在配圖中大量展示了殲-16全新的低可視度塗裝照片。


官方發布的納米圖



之前公開的低可視度塗裝


殲-16低可視度塗裝的地面效果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殲-16前艙照片首次曝光。照片尺寸雖然比較小,但是可以看得到一款大尺寸屏幕,這是公開的國產戰鬥機首次出現這樣尺寸的大屏幕。在大部分新型三代半國產戰鬥機中,已知殲-10B是採用三塊小型多功能顯示器布局,也就是非常傳統的「一平三下」。殲-16可以說是第一款採用單一大尺寸下顯的三代半國產戰鬥機。



殲-16的座艙前艙


殲-20的座艙尚未公開,從訓練模擬器上看,殲-20應該也是採用「一平一下」的玻璃化座艙照片。殲-16這款顯示系統也可能源於殲-31,殲-31與殲-20的座艙設計比較相似。不過殲-16的平顯與殲-20訓練模擬器的布置還有區別,可能是存在一定通用性的另一個產品。


殲-31的座艙,其實什麼都看不清



殲-20的座艙


對比歐美戰鬥機,殲-16的顯示方式更接近F-35,比F-22這樣的早期型四代機或者「陣風」、「颱風」這樣的三代半戰鬥機顯示效率要更高,這也是後發優勢。應該看到,綜合顯示系統可以整合高度多樣化的數據,直觀地向飛行員展示戰場態勢和飛行態勢,大幅度降低飛行員獲取信息的壓力,提高飛行員的飛行效率。如果配合頭盔瞄準具,其效率要高出不少。


F-35的座艙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圖片解析度顯示,殲-16的座艙看不清是中桿還是側桿。與傳統的操縱桿中置布局相比,除了可為飛行員提供無障礙的座艙內部視野、更友好的座艙環境和控制效率,彈射時也更加安全,側桿操縱還有的優勢是彈射座椅可以更加向後傾斜,從而提高和延長了飛行員抗高過載的能力。當然,側桿操作不能換手,反饋設計也比較困難,存在著交叉耦合(Cross Coupling) 問題影響控制精度。主流上一般認為殲-16繼承了蘇-30MKK的飛控系統,無法使用側桿,但是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的高清晰度照片才能進一步確認。


蘇-30MKK座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囧曾看軍事 的精彩文章:

這型戰鬥機已經服役一個甲子,中國正在將其退役,但也有新問題
這支軍隊大量裝備中國武器,50年前被美國痛打,卻引發美國撤軍

TAG:老囧曾看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