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治療過敏性疾病離不開營養-腸道菌群-生理軸

治療過敏性疾病離不開營養-腸道菌群-生理軸

文獻ID:

發表期刊:Immunological Reviews

標題:Thenutrition-gut microbiome-physiology axis and allergic diseases

類型:Reviews

影響因子:9.614

發表年份:2017年

作者及單位:Charles R. Mackay ;Biomedicine Discovery Institute, Monash University

關鍵詞:過敏、哮喘、膳食纖維、SCFAs、自身免疫疾病

導讀:

細菌代謝產物會影響免疫應答,過敏、心血管疾病等可能與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有關;

細菌代謝膳食纖維的產物(如短鏈脂肪酸SCFAs)可結合G偶連蛋白受體,在促進腸內穩態和調節炎症反應方面起關鍵作用,影響調節型T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功能、上皮緊密性、腸內穩態及IgA抗體響應,SCFAs甚至修飾DNA,影響胎源性疾病;

「營養-腸道菌群-生理軸」概念的提出及相關研究,為過敏、哮喘等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1. 關於SCFAs:

產生部位:近端結腸中微生物最多,產生的SCFAs也最多,主要來源於厭氧菌發酵

濃度:醋酸鹽~60 mmol l?1 ,丙酸鹽與丁酸鹽各~25 mmol l?1 ,血液中水平很低,在μmol l?1數量級。

作用靶細胞:腸道上皮細胞、腸道相關淋巴組織。丁酸在結腸上皮細胞內部被β氧化成乙醯輔酶A,作為初級能量來源。

代謝的主要器官:通過肝門靜脈到達肝臟。乙酸可以被肌肉和大腦組織代謝,相比於血糖,還是次要的能量來源

SCFAs對組蛋白乙醯化以及宿主組織的甲基化調節均是依賴於飲食的。

2. GPCRs

免疫調節過程中GPCRs水平增多。脂肪酸激活GPCRS在免疫細胞中的表達,不同的Gα 蛋白亞基通過信號聯級反應誘導胞內Ca2+的釋放,降低cAMP, PIP3水平,激活β- arrestin,這些信號通路對於過敏炎症反應非常重要:

GPR41:主要是丙酸鹽的受體,在結腸上皮細胞中表達較高,在胰腺與脾臟中表達較低。GPR41與飽腹感有關 ,需要脂肪細胞中SCFAs介導的瘦素的釋放。GPR41有造血功能,消耗丙酸鹽,減少DCs細胞抗原呈遞。

3. Vitamins

與免疫最相關的維生素是維生素A與維生素D,分別抑制淋巴細胞的增生與細胞毒性。維生素A來自蔬菜、動物肝臟、雞蛋。維生素D主要是暴露在陽光紫外線下由皮膚合成,維生素A轉化成視黃酸(retinoic acid),視黃酸受體激活會增加細胞毒性與淋巴細胞增生。視黃酸在二級淋巴組織的發育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激活Treg細胞的分化抑制Th17的分化,預防食物過敏。CD8α ? CD103+ DCs能夠通過視黃酸激活Treg,而CD8α + CD103+ DCs不能, 1,25(OH)2VD3能激活維生素D受體,抑制淋巴細胞和白細胞的功能。腸道菌尤其是Bifidobacteria是維生素B的來源,煙酸(維生素B3)與丁酸鹽受體GPR109a在SCFAs作用下維持腸道內穩態。缺乏微生物A和D容易得過敏與哮喘。

4. SCFAs的受體——代謝物感應GPRS及時響應機制:

胞內代謝信號通過表觀遺傳機制發揮作用,抑制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活性,或者激活芳香烴受體(AHR)轉率因子。目前研究表明:營養與腸道微生物對免疫響應有強有力影響。西方飲食與過敏、哮喘、IBD、濕疹、自身免疫病(如I型糖尿病、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多發硬化)代謝綜合征等相關,哮喘與食物過敏涉及到Th2調控。腸粘膜損傷還會導致Th2, Th17, or Th22對過敏原響應異常。

5. 膳食選擇

母親在懷孕期間代謝平衡發生改變,嬰兒出生後容易發生肥胖、I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等疾病。哮喘與代謝綜合征類似,與高糖低纖維素飲食、腸道菌群有關。環境因素(尤其是與營養、菌群相關的)如何影響過敏與哮喘?流行病學研究:

6. 飲食與細菌代謝產物如何調節免疫的?

SCFAs 激活GPCRs或通過表觀遺傳與基因轉錄而發揮免疫調節機制,與飲食、腸道微生物、過敏性疾病強烈相關,可能通過營養-微生物-生理軸與疾病機制相互作用。

膳食元素與腸道菌群如何影響過敏性疾病呢?其主要機制:

影響上皮細胞完整性與GPCRs,菌群代謝產物抑制HDAC活性;

代謝產物對CD103+/Treg生物學性質的影響

代謝產物與IgA/IgE的平衡

GPCRs 酸性環境下影響過敏性白細胞(如嗜曙紅細胞)

飲食-腸道菌群-過敏性反應之間的相互關係

飲食、遺傳、衛生共同影響腸道菌群,並一起引起免疫反應。腸道菌與免疫系統通過LPS直接作用,或間接通過SCFAs作用。微生物因此維持內穩態,通過促進上皮細胞完整性、Treg的分化以及IgA的釋放,防止過敏的發生。這個過程受到GPCR的激活,通過抑制HDAC進行表觀修飾。SCFAs則降低pH ,激活酸性受體如GPR65,調節炎症反應。

小編的話

腸道菌群、營養、疾病的關係就像「三體」問題,糾纏不清卻又相互關聯,眼見得到的是明擺著的表象,搞不明白的是暗藏著的本質,通過生理軸理解過敏性疾病與之相關的機制。解讀篇幅有限,強烈建議閱讀原文。

文獻來源:

McKenzie C, Tan J, Macia L, et al. The nutrition‐gut microbiome‐physiology axis and allergic diseases[J]. Immunological reviews, 2017, 278(1): 277-295.

微生命

公眾號

切腸道微生態與疾病之關聯,

問腸道菌群發揮作用之機制,

聞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之進展,

望醫療健康產業不遠之未來

本文轉自:微生命

原題:營養-腸道菌群-生理軸和過敏性疾病

掃一掃,關注本公眾號!

腸菌與健康 microbiota & health

帶你了解腸道菌群與健康的奧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長期不吃肉,對身體是好是壞?營養專家告訴你這5類人必須吃!
不喜歡吃飯,這樣吃,一天的營養照樣足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