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的「狐朋狗友」為什麼都是治國大才?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

劉邦的「狐朋狗友」為什麼都是治國大才?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

回望歷史,劉邦,原來只不過是秦朝的一個亭長而已,充其量相當於今天的一個派出所所長。他的家族也並不顯赫,甚至連其父母的姓名都沒有留下來。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只是稱呼劉邦的父親為劉太公。而且劉邦的大部分謀臣良將都是自己的發小或者是同鄉鄰里。看看這些文臣武將的出身就知道了,韓信是平民,蕭何是官差,陳平是游士,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彭越是強盜,婁敬是車夫……那麼,就這樣堪稱縣一級的領導班子,為何會走上治國之路,後來又成為國家級的幹部以及開國的頂樑柱那,他們又有怎樣過人的本領那?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小編覺得是時勢造英雄,這也是這個時代使然!當時是秦末亂世,秦的統一局面持續的時間相當之短,民風依然持續戰國時的彪悍,戰爭司空見慣,自然出現大量熟悉戰略軍法的人才。又經歷了春秋戰國的四百年,原來的宗法貴族已經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項羽可以說是宗法貴族最後的輓歌了。宗法貴族退出歷史舞台之後,迎來了一個平民化的時代。西漢一朝,不僅開國君臣是布衣將相,整個西漢一朝文臣武將,也大多出身平民。舉個例子,韓信,大家都知道其卑微的出身吧,原本在項羽麾下舉旗子的他誰會想到他能是個軍事天才?我估計那個時代很多人都通曉軍法,但是沒有幾個能有韓信良禽擇木而棲的勇氣與遇到明主的運氣!所以說跟對人很重要,這也是時勢造英雄最好的例子了吧。

那麼這樣一幫平民布衣的治國良臣他們又有什麼過人的本領那?他們是怎麼走向治國之路的那?小編覺得這就像創業一樣,任何參天大樹都是由一棵小樹苗長成的,也可以說任何一棵小樹苗都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只是機遇很重要,也很關鍵!當下流行的說法選對平台、跟對人很重要!

舉個例子吧,西漢功臣第一的蕭何,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吏。功臣第二的曹參,原來也是沛縣小吏,和蕭何是同事。可是,就這麼一位布衣將相,後來追隨劉邦建功立業,名垂青史。首先來說,這些人雖然出身寒微,但是自身的能力都不容小覷。比如蕭何,雖然出身小吏,但後來在劉邦建國過程中,被劉邦稱為功臣第一。西漢初年,擔任丞相十餘年,被尊為相國。曹參在劉邦建國過程中,衝鋒陷陣,立下汗馬功勞,被定為功臣第二。後來蕭規曹隨,也被稱為賢相。陳平早年在鄉里,已經表現出不凡的才能和抱負。韓信,也是胸懷大志。

所以說,人的能力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實證明,劉邦君臣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之中,通過實踐不斷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假如讓亭長劉邦直接當皇帝,他也未必能當好。他也是在鬥爭中不斷成長,努力常態化,不斷積累了政治經驗,從而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他的功臣們,也都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越南女人很倒霉,又要打仗,還要給美國兵生娃,留下了一堆混血兒
二戰時德國女兵竟對猶太人做出這些慘無人道的事情,真是令人髮指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