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不懂《時間簡史》,並不妨礙我們懷念霍金

看不懂《時間簡史》,並不妨礙我們懷念霍金

我和《時間簡史》有過兩次相遇。第一次是大學時代,有天晚上舍友關在蚊帳里讀書,我問她讀什麼,她說《時間簡史》。

她從蚊帳里伸出手,將書遞給我。我翻了幾頁,表示完全看不懂,並奇怪著這個只看言情小說的女同學為什麼會看這類書。她的臉上充滿無辜。她說,是她喜歡的那個男生送她的,她問我,這代表什麼意思。

我也不明白,一個男生送女生一本《時間簡史》,是讓她迎難而上嗎?那位令人同情的女同學最終也沒有讀懂《時間簡史》,當然她與男孩的戀情也無疾而終。我由此認為,《時間簡史》是一本高深莫測,令人生畏的書。

第二次,我在書院門的舊書攤上與它不期而遇。薄薄的一本,可憐兮兮地夾雜在一套菜譜大全里,顯得勢單力薄。我把它揀出來,再次捧在手上翻了好幾頁,抱歉,還是不懂。此時距我的大學時代已逾十年之久,看來我實在是沒什麼長進。

我果斷放棄了它。我與《時間簡史》的緣分就此終結。

後來讀到畢飛宇的一篇文章,他說他和很多人討論過一本書,霍金的《時間簡史》,他總會問一句:你讀得懂嗎?得到的回答令他欣慰,因為總是「讀不懂」。

我也很欣慰,看來不是我一個人覺得這本書艱澀難懂,畢飛宇這樣的大作家不也看不懂嗎?

但畢飛宇的一段話卻讓我深思良久。他說,「每一次讀《時間簡史》我都覺得自己在旅遊,窗外就是雪山,陡峭,聖潔,離我非常遠。我清楚地知道,我這輩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點說,我為什麼一定要登上去呢?隔著窗戶,遠遠地望著它在那兒,不也很好么?」

是的,有些事物不管我們怎麼認知他,他必須「在那兒」,就像霍金,就像《時間簡史》。

有統計說,《時間簡史》被譯成 40 余種文字,出版逾 1000 萬冊,也就是說全世界每 750 個人,就擁有一本《時間簡史》。

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否確鑿,但我可以肯定的說,擁有一本書不代表一定會讀它。我相信很多人的書架上都有一本《時間簡史》,它在角落裡落滿灰塵,不曾被人翻動過一頁。

霍金走了,我沒有讀過他,更不了解他,但並不影響我向這位「輪椅上的巨人」致敬。他21歲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身體嚴重變形;43歲喪失語言能力,只能靠右眼的肌肉移動特製眼鏡的按鈕來「表達思想」。

與學術領域的成就相比,他更是一個豐富的人,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兩任妻子的丈夫,他客串影視劇,為搖滾樂「獻聲」,他是作家、慈善家、網路紅人……

他以殘缺的身體體驗人生的各種可能,他一直被嘲諷,被質疑,卻從未倒下。他是自己的「宇宙之王」。

霍金與第一任妻子簡·懷爾德

一個身體健康的普通人,一個像霍金一樣影響巨大但飽受病痛折磨的科學家,如果讓你選擇,你會想成為哪一個?

我認真思考的結果是,我更願意做個普通人。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可見霍金的偉大。

再回到《時間簡史》,畢飛宇說,迴避讀不懂的書是愚蠢的。一個沒有經歷過難度閱讀的人,很難得到「別的」快樂。霍金的去世讓《時間簡史》又一次登上全球暢銷書排行榜,我也未能免俗地想起與這本書的兩次緣分。

可惜,那兩次我都與它擦肩而過。這一次,我想我無論如何也要抓住它。

好在電子書下載的渠道很多,我迫不及待地花了兩個晚上的時間認真讀了前言和部分章節,依然不懂。但正如畢老師所說,我似乎找到了點兒「別的」快樂。

整部《時間簡史》在講這幾個問題:

宇宙從何而來,又將向何處去?

宇宙有開端嗎?

如果有的話,在這開端之前發生了什麼?

時間的本質是什麼?

時間會有一個終結嗎?

都是相當宏大的命題。我想如果從宇宙學、物理學去理解這些問題,那就是把我腦袋想破也弄不明白。隔行如隔山,此言不虛。

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時有一些閃光的句子和段落,不斷撥動我,刺激我,開啟了我的精神之旅。

比如,時間箭頭。

霍金說,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杯子掉在地上碎掉,而看不到玻璃碎片忽然集中到一起離開地板,並跳回到桌上形成一個完整的杯子。這就是時間箭頭。

如果不進行外加干涉,事物總是傾向於增加它的無序度:桌面上完整的杯子是一個高度有序的狀態,而地板上破碎的杯子是一個無序的狀態。人們很容易接受從早先桌子上的杯子變成後來地面上的碎杯子,而不是相反。

霍金告訴我們:時間箭頭將過去和將來區別開來,使時間有了方向。

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時間箭頭:

第一個,是熱力學時間箭頭,即是在這個時間方向上無序度或熵(拼音:shāng 物理學上標誌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增加;

然後是心理學時間箭頭,這就是我們感覺時間流逝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可以記憶過去而不是未來;

最後,是宇宙學時間箭頭,在這個方向上宇宙在膨脹,而不是收縮。

是不是很酷,很燒腦?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就像一個人在半夢半醒之間游弋,既沉迷又美妙。

再比如,人擇原理。

孩子們都喜歡問: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宇宙是這個樣子?霍金說,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它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就不會在這裡!

這更像是一個哲學的答案。人類在地球坐標上觀察宇宙,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當下的實相,其實當我們看到遙遠星系的光,就已經是過去了,因為那光是幾億甚至幾十億年前發出的,所以,當我們看宇宙時,我們是在看它的過去。

霍金對於宇宙的結論是:宇宙是完全自足的,在空間上無邊緣、時間上無始無終,不受任何外在於它的東西影響。它既不被創生,也不被消滅。它就是存在。

這些句子讓人振聾發聵,我想,這也許就是「別的快樂」。

以前我總糾結於能不能讀懂《時間簡史》,其實這不重要;擁有一顆好奇心,承認自己的渺小和無知,這才是重要的。當人類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不可一世時,也許應該停下來,像霍金一樣,望向浩瀚星空。(— end —)

認真生活,暢意寫作

給你有寬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文字體驗

謝謝您的閱讀

請為原創點贊

微信號:satyoud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六有讀 的精彩文章:

不進入生活常態的戀愛都是敷衍

TAG:周六有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