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飯桌可以改變歷史,筷子也可以塗改史書。今天,盤點中國歷史上幾個影響歷史的飯局。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最霸氣的飯局——煮酒論英雄

曹操一個人喝著悶酒,想了半天,請劉備來喝酒聊天。劉備很高興,曹操請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裡也發毛,為什麼請我喝酒?喝酒時最容易漏嘴,得小心點。

有些人雖然一度貧困潦倒,但依舊掩蓋不了他的大貴之氣,劉備就是這樣的人。曹操跟劉備聊得很開心,問了劉備一個問題:「玄德兄,你說這年頭誰是英雄?」

劉備心裡想:「我肯定是英雄,只是現在不得已。」但劉備不敢說,說了,要被曹操宰。劉備想了想,就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顧左右言其它。

繞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煩,端起一杯酒喝完說:「別繞了!這年頭真正的英雄人物就是你跟我。」

天上「轟隆」一聲打了個巨雷。劉備獃獃地看著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彈了一下。

曹操正用袖子擦鬍子上的酒,聽到了筷子落地又彈起的聲音,就問劉備:「怎麼啦?」

劉備趕緊把筷子撿了起來,順口說了句:「這麼大的雷,嚇死我了。」曹操哈哈一笑:「大丈夫怎麼可以怕雷呢?」劉備趕緊介面:「孔子是聖人,他也怕打雷,別說我了。」

此時張飛關羽兩人怕曹操會殺劉備,闖了進來。見劉備沒事,關羽連忙掩飾說自己來舞劍助興。曹操說:「這又不是鴻門宴。」然後斟酒讓他們壓驚。後來三人一起出來,劉備說:「我在曹操的地盤上天天種菜,就是要讓他知道我胸無大志,沒想到剛才曹操竟說我是英雄,嚇得我筷子都掉了。又怕曹操生疑,所以我就說自己怕打雷掩飾過去了。」關羽張飛佩服得不得了。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最坑人的飯局——周瑜宴請蔣干

有一天蔣干來訪,周瑜感到很奇怪,蔣干是曹操的人,在兩軍對壘時跑到我這裡來,不會有什麼好事,可自己畢竟和蔣干是同窗是朋友,現在雖然各為其主,可朋友的交情還是在的,這樣回絕蔣干也太不禮貌了。周瑜想,蔣干這個時候來見我,一定是為曹操打探消息,我不如將計就計讓蔣幹上當,借他的手除掉曹操的一些得力幹將,也省卻了我的力氣。

周瑜大擺筵席,並禁止在席間談論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只是在座上觥籌交錯,大笑暢飲。飲至天晚,周瑜裝醉。蔣干為了有所收穫,好向曹丞相有個交代,於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後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最香艷的飯局——貴妃醉酒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殺機四伏的飯局——鴻門宴

「鴻門宴」這個故事發生在陳勝吳廣起義後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雲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的劉邦。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封為關中王。

項羽大破秦軍後,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

張良向劉邦分析,不宜和項羽硬拼,劉邦只得退出咸陽,回師霸上,更知道自己軍力不及於項羽四十萬大軍,劉邦更把在咸陽所得一切,原封不動的送到項羽營中,更說願讓項羽稱關中王。范增已覺出劉邦必成大器,便命項羽設下「鴻門夜宴」,一心誅除劉邦,但此事為項伯知悉,項伯顧念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劉邦知道這鴻門宴是去不得的兇險之地,但張良卻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條,赴會也許能有生機,劉邦無奈只得應約前往。

鴻門宴當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定要把劉邦人頭留下,誰知劉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項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劉邦刺死,可是還是被項伯和樊噲給劉邦解了圍,劉邦終於更借往如廁而逃遁而去。回到軍中後立即將曹無傷誅殺。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四兩撥千斤的飯局——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反映。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及君臣和氣,輕而易舉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權力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變,是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影響深遠。

不同意此觀點的人則認為宋太祖專力鞏固中央政權,「杯酒釋兵權」含有對內嚴防的性質,直接造成內政腐朽。在外患強烈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也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權,不懂軍事的文官控制軍隊,武將頻繁調動,致使宋朝與遼、西夏、金的戰爭連連敗北,無力解決邊患。軍事積弱,還使兩宋亡於社會制度落後於自己的游牧民族。

宋朝確立的文人治軍的軍事制度,其目的是為了徹底消除造成強唐滅亡的藩鎮軍制,其出發點是好的,結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進的。兩宋亡於游牧民族原因則是多方面的,與兩宋朝對峙的先是遼、夏,再是遼、金,最後是金、蒙,從作戰態勢來看,北宋面臨的是兩線作戰只能主守;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游牧民族不但具有勇猛強悍、靈活機動的特點,而且已經跨過農業社會門檻,實現了封建化,農業生產力得到了初步發展,兼具游牧社會和農業社會的優點。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最豪華的飯局——乾隆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日,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孫,乾隆帝為表示其皇

恩浩蕩,在乾清宮如期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

自宗室王貝勒以下,內外文武大臣官員、致仕大臣官員、受封文武官階:士農工商、外藩、蒙古王公、台吉、回部、西藏代表、西南土官及朝鮮賀正陪臣之年過60者約有3000餘人,共聚一堂。

整個宮內觥籌交錯,熙熙攘攘,殿廊下布50席,丹墀內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計800席之多。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

席間,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歲以上者至御前,親賜飲酒。又命皇子、皇孫、皇曾孫在殿內依次敬酒。賜予大家詩刻、如意、壽杖、朝珠、繒綺、貂皮、文玩、銀牌等。

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百歲老人郭鍾岳倍受賞齎。據說已有141歲。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個對子: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這場酒局體現出來的皇家氣派自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廚精心製作的免費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

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隨後,乾隆帝按康熙帝《千叟宴》詩原韻再賦《千叟宴》詩,

詩云:

抽秘無須更騁妍,惟將實事紀耆筵。

追思侍陛髫垂日,訝至當軒手賜年。

君酢臣酬九重會,天恩國慶萬春延。

祖孫兩舉千叟宴,史策饒他莫並肩。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最鼓舞人心的飯局——東晉新亭會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閑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嘆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麼說,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 這裡的江河之異,是指長江和洛河的區別。當年在洛水邊,名士高門定期聚眾舉辦酒會,清談闊論,極興而歸,形成了一個極其風雅的傳統。此時眾人遙想當年盛況,不由悲從中來,唏噓一片。王導及時打消了北方士人們的消極情緒。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後世詠嘆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里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新亭會」、「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最不辱使命的飯局——澠池之會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第二年,趙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趙不跟它聯合攻齊,派兵攻下趙的兩座城池。趙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趙,攻下石城(約當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南)。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將白起率軍攻趙,取光狼城(約當今山西高平縣西),斬殺趙國三萬人。秦在對趙進行軍事威脅的同時,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趙國屈服。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趙王在西河外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地方作友好會見。趙王畏懼秦國,想要辭謝不去。廉頗、藺相如兩人商量之後對趙王說:「大王不去赴會,顯得我們趙國軟弱、膽怯。」於是趙王決定去和秦王相會,帶藺相如同行。廉頗送到國境上,與趙王訣別時約定說:「大王出發之後,估計來迴路程及會見的禮節完畢,前後不過三十天。要是過了三十天還沒有回來,就請讓我們立太子為王,用以斷絕秦國扣留您作為要挾的念頭。」趙王答應了。

趙王到了澠池與秦王相會。席上,秦王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對趙王說:「我聽說您喜歡彈瑟,請彈一曲給我聽聽。」趙王就在筵席上彈了一曲。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的音樂,現在我奉獻盆缶,請秦王敲敲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肯答應。藺相如捧著盆缶上前,跪著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說:「我跟大王的距離不滿五步,大王要是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可要把頸上的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衛們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起眼睛,大聲呵斥他們,嚇得那些人直向後退。秦王很不高興,只得勉強在缶上敲了一下。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群臣說:「請趙王送十五座城給秦王作為獻禮。」藺相如也說:「請秦王把國都咸陽送給趙王作為獻禮。」直到酒筵完畢,秦始終不能占趙的上風。趙國調集了大軍提防秦國進犯,秦國也不敢有什麼舉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歷史十大投機取巧的奇襲,都成功了,作為教材流傳,真理還是荒唐
一個女人平息兩國戰爭50年,卻連嫁兒孫兩人,最後慘死異鄉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