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世紀上半葉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電影業發展對比研究

20世紀上半葉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電影業發展對比研究

內容摘要

20世紀上半葉是全球電影業飛速發展與進步的一個時期。這其中形成了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的轉變。在初期階段,法國還是電影工業的龍頭老大,法國電影也是世界各地里見得最多的。可經歷了一系列戰爭政變後,美國電影業便成了全球範圍內最有影響力出口最多的電影產業。那麼,在這短短半個世紀中到底是哪些事件,使得這些國家在電影工業的地位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本篇論文會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關鍵詞】 20世紀上半葉 電影業 社會 美國 對比研究

第一章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如今,同齡人中只要說起去電影院看電影,除去國產片,多半便是出品於迪士尼、好萊塢、漫威的美國電影;前不久,人們還惦記著處於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演員奧黛麗·赫本的25周年忌辰;而且到現在的網頁推送中還會出現上個世紀的一些美國演員的文章。這些現象使我萬分好奇,為什麼沒有常常提到其他歐洲發達國家的電影?為什麼其他國家的電影表演者不如美國的那麼膾炙人口呢?

電影是1880年代的產物。到了20世紀,它對當時大部分人來講依然是個新奇玩意兒。而在這個世紀的前半段時間,它逐漸地從貴族走向了平民,從小眾走向了大眾,甚至很多國家都在一些特殊的時間點出台了有關電影的政策國案。

在20世紀上半葉這大約五十年的時間內,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等影響至今的歷史性大事件都多多少少地使各個國家的電影業的製作質量、放映數量、出口數量、風格、政策等各方面產生了不少的改變。那麼,究竟是哪些決策與行動造成了美國與那些歐洲國家之間愈來愈大的差距的呢?本次對比研究旨在研究導向這段差距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

文獻法:通過查找翻閱資料與書籍來了解當時電影業的情況。

三、研究進度

2017.09.01—2017.10.03 確定論文初步研究方向

2017.10.04—2017.10.07 得到備選論文研究題目

2017.10.08—2017.12.31 查找有關電影工業發展的資料書籍

2018.01.01—2018.01.17 因需準備期末考試,在此期間並未獲得任何進展

2018.01.18—2018.02.21 完成論文終稿

第二章正文

一、1905-1914

電影是19世紀80年代誕生的。從1880年左右到1904年的這二十多年中,電影業還處在於一個不斷摸索、持續漂泊的階段。雖說電影的發明地就是在美國,但在那樣一個電影不普及不被熟知的年代,美國與歐洲國家的無聲電影業的水平其實都相差無幾。故本文的對比中便不涉及到此時間段。

而影響力甚廣的世界第一次大戰是於1914開始的,所以正文中的第一部分只討論1905年至1914年間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電影業的對比。

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電影業發展之對比

從1905年開始到1907年,美國人民每日的工作時間少了,這就意味著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花費在娛樂性質的活動上。所以,電影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消遣而越來越多,鎳幣影院應運而生,看電影也成了當時普通百姓的休閑愛好。隨之,美國電影的製片商便採用把影片租賃給放映商的方法而非以往的出售影片。由於放映商不需要重複播放影片直至收回買進影片時的成本了,他們即可在一個星期內多次更改播放的影片來吸引到長期的顧客。這樣,便構成了一個大循環。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做著鎳幣影院放映商的一些商人,如:華納兄弟、路易斯·B.梅耶(Louis B.Mayer)、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等,創造出了之後好萊塢的基本結構體系。

而正如古人常言的「盛極必衰」,鎳幣影院如此快速的發展也帶來了鋪天蓋地的社會不滿與壓力,甚至還有不少的宗教團體都認為鎳幣影院是一個誘導年輕人的場所。於是紐約市市長在社會的這個大環境下於1908年末成功地關閉了紐約市所有的鎳幣影院。這使得放映商們開始在更大更高尚的影院里播放更長更高雅的電影,所以到了1910年代中期,之前鎳幣影院放映的那種較短的影片就慢慢衰落了。

那麼此時的法國,就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樣,是這個時代電影業中的龍頭老大。跟美國一樣,法國的平民百姓的工作時間也更短了,於是便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放在比較廉價的娛樂上。

在1905年到1906年間,法國電影工業發展得尤為迅速。這個時期有兩大著名的電影公司——百代與高蒙。百代是實施了「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的策略。「垂直整合」指的是一家公司控制了一部影片的製作,發行和放映。而「水平整合」指的是一家公司在電影的某個領域當中吞併了另一家公司。這兩個戰略是使得百代發展迅猛的主要原因,而且百代還在別的西方國家開設製片廠來出口影片。在這兩年間,百代成為了全球範圍內最大的電影公司。當然了,百代主要的競爭對手高蒙電影公司也是有所擴大的。於是在這兩家公司的帶領下,富裕人群逐漸地也會來看電影了。

到了1910年,法國舉國上下,如今日國內一般,多的便是大型定點的電影院了。

義大利在1880年代電影剛剛誕生的時間裡還沒有馬上參與到電影工業的世界舞台中,但作為當時電影工業最強大的國家的鄰國,從1905年開始發展得也十分出色。而且電影作為義大利的「舶來品」甚至比美國、法國等先接觸到電影業的國家更先前地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再到1910年前後,義大利的出口電影數量在全世界已經差不多是僅此法國的了。

二、1914-1918

一戰(世界第一次大戰)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幾大部分方面都有著重大且深遠的影響。在這短短四五年中,美國便開始與其他的國家拉開了一定但最終不可逾越的差距。

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電影業在戰爭影響下之對比

在一戰發生之前,美國的電影在一些其他的西方國家中已經開始流行了。比如在1911年,英國的進口影片中大概估計有六至七成都來源於美國。不過在大部分的影片市場中,美國好萊塢並沒有佔據著獨有的優勢。

在一戰的前三年,美國一直沒有正式地參與戰爭,只是以一個中間人的身份向協約國和同盟國賣賣軍火,「賺些外快」罷了。然而這段期間內美國與協約國所做的買賣交易更多些,況且也感到局勢上協約國的獲勝幾率更大,所以美國以一個協約國成員的身份在1917年才算正式地參與進了一戰當中。

而一開始就作為協約國的主要成員的法國,因為戰爭的爆發,本來的電影業工作人員都送往了前線進行支援,原本百代的製片廠都用來做戰爭必需品。雖然說法國在後來也很快地意識到了電影工業的重要性,但之前大規模地投入戰爭已經造成了不可忽視的漏洞,導致法國的電影工業再也無法恢復到一戰以前的那種局勢。

那麼美國就在那時佔領了先機。當法國忙著戰爭之時,急需新的影片的一些國家地區如阿根廷、南美、澳大利亞,都由法國、義大利轉向了美國。此時他們的銀幕上,絕大一部分的影片都是好萊塢的製作,當然這些國家中還包括著昔日電影工業最強大的法國。於是乎,美國電影工業便從一戰開始在全世界都處於一種領先的地位了。所以大約從一戰起,美國電影工業就有了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兩大優勢:好萊塢的製片預算要比任何國家來得高;進口一部美國製作的影片常常還要比製作一部本土的電影便宜。

而德國與法國可以說是一種恰恰相反的發展方式了。一戰之前的德國在電影工業上可以說是不重視甚至有排斥的現象。到了一戰初期,德國也像其他國家來進口影片。不過很戲劇性的一點是,德國作為同盟國主要進口的是作為中立國的丹麥影片。很快地,德國當局意識到了在進口的影片中還帶有了一些反對本國家的色彩。於是德國於1916年直接全面禁止了進口影片。這樣的政令反而刺激了德國電影工業,使得他們在這段戰爭期間中變得更加強大了。

與德國一樣富有戲劇性的還有俄羅斯。俄羅斯的特殊之處在於她本土的民族性電影。還有有意思的一點是,其他的國家都有過自己的政府或是組織抵觸、不接受的時期。但是俄羅斯沒有,電影剛剛進入俄羅斯這片土壤的時候就贏得了足夠的尊重,而且當時的俄羅斯最高統治者沙皇尼古拉二世都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很大程度地影響了俄羅斯的上流社會,乃至全國。

三、1919-1926

一戰過後,美國已經在電影工業中得到了主導地位。這個時候其他本來在電影業中還算不錯的國家就如我國古代的「縱橫捭闔」中的「縱橫」一般,聯合抵觸源自美國的進口電影,可另一方面他們又在暗地裡彼此競爭。舉一個最能體現這種競爭之激烈的例子,隨著一戰的結束,作為勝利方協約國的英國與法國,都明確規定在一段時間裡禁止本國的影院放映德國影片。此狀況在英國維持了五年,而在法國維持了足足十五年。可見這種抵制也造成了不少的影響。

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電影業在戰後的發展對比

一戰過後,美國成功代替了原先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成為了全世界的經濟中心,同時地在電影工業方面繼續獨佔鰲頭並持續壯大。其中這種現象最為直觀的標誌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垂直整合」。上一個也是第一個如此作為的國家便是前文中提到的法國。那麼何為「垂直整合」的具體表現呢?在戰爭結束前夕,好萊塢各大公司基本已經穩定了自己的局勢與地位。而一些地方上的影院就有所眼饞了,他們開始聯合起來進行製作、發行和放映以抗爭好萊塢的公司。當第一所使用垂直整合策略的公司成立後,這就刺激了其他的公司也開始進行垂直整合。而這個時候最大的那幾家公司便會強強聯手互相合作。所以,到了1925年左右,美國的電影工業不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形成了絕對壟斷的成熟行業了。

這裡就要提到極為著名極為熟悉的「三大」與「五小」了。「三大」指的是三家「垂直整合」的公司——派拉蒙-帕布利克斯、洛氏(米高梅)和第一國民。而「五小」則是——環球、福克斯、華納兄弟、電影預售辦公室、製片人發行公司。這五家公司的共同點十分的有趣:他們不像那些地方性的公司本就由多家影院構成,他們只擁有極少的影院,甚至華納兄弟和環球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影院。

還記得之前提到美國在一戰之前有一種隨影片形式一起被淘汰掉的影院形式——鎳幣影院。既然現在美國電影工業已經足夠的成熟了,那麼為了更吸引普通的民眾觀影,有一種新的影院形式——電影宮應運而生。電影宮不僅僅是進行豪華裝修過的以往影院,或是說形象上很靠近於歌劇院,它的存在旨在使群眾有一段更佳的觀影體驗。由於當時仍然是屬於無聲電影的年代,普通的小型的影院可能只是由一位鋼琴演奏人來伴奏,好一些的影院最多也就再加一架管風琴。而一個規格較大的電影宮基本是由整整一個管弦樂隊來伴奏,更有甚者會為觀眾們帶來一場歌舞短劇。

而前面提到法國由於一戰,所有的物資資源都被用來戰爭,從而有一段時間忽視了電影工業,使得法國電影各方面落後許多。不過法國後來不論怎樣努力追趕,技術設施終是不如別國,成果還是不佳。

此時法國放映的影片中,源自美國的就至少佔了一半,巔峰期佔比85%。雖說到了1920年代晚期的法國製作數量提上來了5%左右,可是德國和英國等國家又馬上後來居上了。

當然造成法國電影工業越來越落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國不像美國存在著強強聯手,並且「三大」「五小」可都是扎紮實實做著電影製作的,法國最大的兩家電影公司——百代和高蒙並不想著為國家的利益多製作一些精品電影讓自己國家在世界的舞台上大展手腳,他們這個時候反而選擇了專註於付出小收益穩定的發行和放映。所以正當美國好萊塢生龍活虎地實施垂直整合時,法國卻放棄了這個戰略。這就造成法國愈加難與其他國家競爭。

上一部分說到德國在戰爭歲月中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電影工業。到了戰後,隨著各個國家的反德情緒逐漸消退,德國電影開始聲名遠揚。而且德國政府不像法國或之前的美國對電影業有些許偏見,他們至始至終都十分支持電影業。

在戰後,由於德國作為戰敗國需要向勝利的國家支付大量賠款,所以國內的物品短缺並且價格持續上漲,這就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在1923年,德國使用的馬克極度貶值,60億馬克只能兌換到1美元。在我們看來這種經濟狀況下肯定是不會對任何行業造成良好的影響了,但這個時候的人們剩餘的那些錢已經對他們沒有什麼幫助了,所以他們都選擇在錢還有所價值的時候把它們花掉來看電影。而且雖說通貨膨脹對於進口的產品毫無作用,但卻異常支持出口影片。因為他們的影片更加便宜,所以電影工業才會在這種局勢下有所收穫。

四、1926-1945

1、有聲電影的發展

上一部分提到在影院中看電影時會有樂器進行伴奏,因為在當時的電影還都是無聲的。到了1926年,電影工業便進入了有聲電影時期。有聲電影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同步化,但要實現這一點有兩個難處:一是圖像和聲音的完全同步十分困難,二為影院的大廳過於大了,影院自帶的揚聲器還不能夠完全把聲音傳播到每一位觀眾的耳中。

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進入有聲電影期的發展之對比

美國是第一個製作出有聲電影的國家。而第一個開始有聲電影製作的公司就是華納兄弟。一開始他們僅僅是想到了,電影本身的聲音若是能夠徹底取代掉電影院里的人工伴奏,一定可以省下一筆勞動費用。所以他們就開始攝製有音樂的電影,反響頗佳。於是慢慢地,華納兄弟便製作了有更多對話的影片,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引起了轟動。

在1928年,美國電影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宣稱,所有美國公司都將停止向德國影院輸送影片,也將停止把德國的電影進口到美國。這就相當於兩個電影大國之間互相斷絕了來往。那麼因為這一個舉動,那些製片人都不願意製作昂貴又新穎的有聲電影,德國開始製作有聲電影的步伐就放慢了許多,一直到1930年初期有聲電影才開始在德國盛行起來。

2、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電影業與國家政治之間的關係

二戰時期的1941年11月7日,日本對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了一次襲擊。隨後德國馬上向美國宣戰,美國的政府便先響應好萊塢的製片方拍攝一系列的宣傳戰事的影片。可見這時的影片象徵著政府與民眾聯繫的紐帶。各位導演也為國效力,記錄下了具有強烈衝擊性的場面製作成紀錄片。

而身為德國領導人又十分喜愛看電影的希特勒也利用了電影場面的煽動性,這個時期的德國製作了許多強烈鼓吹納粹的宣傳影片。不過其他方面的電影產量從1939年二戰開始就下降了。

五、結論

通過幾個西方國家電影工業之間的比較,不難發現,國家當局人的支持或抵觸對於電影工業的影響是頗大的,如德國的後來追上、俄國的自給自足;戰爭於一個國家的電影業乃至各方面都會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如美國從一戰取得了電影業中的主要進口地位,而法國電影業卻從一戰起一蹶不振。影響電影業的方面有很多,因素也很複雜,所以這也告訴我們每一個舉動的不同都有可能會帶來後果的截然相反。

參考文獻

1、《世界電影史》(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大衛·波德維爾 克里斯汀·湯普森著 范倍譯.

2、《從文字到影像好萊塢黃金時代編劇訪談錄》 羅納德·戴維斯著黃文娟譯.

本期編輯:pee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蝸牛微語 的精彩文章:

TAG:蝸牛微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