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世界第一手槍」逆襲史,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世界第一手槍」逆襲史,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原標題:「世界第一手槍」逆襲史,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1、多洞黨與大洞黨的戰爭!


在知乎和論壇上的軍迷經常分為兩個派別爭論一個「洞」的問題,他們分別自稱為「大洞黨」和「多洞黨」。其實這是關於手槍口徑的爭論,「大洞黨」即喜愛使用大口徑彈藥手槍的軍迷們,而「多洞黨」則是指鍾情於彈藥口徑相對較小,但裝彈量相對多的手槍的軍迷。兩黨相爭,不死不休,但是一直沒有定論。「大洞黨」認為大口徑彈藥威力大的爽快射擊感,而「多洞黨」說口徑較小帶來的射速與裝彈量的提升更有保障。


「多洞黨」的代表是北約標準9mm口徑彈(9mm*19mm),而「大洞黨」最為典型的是.45ACP口徑彈(11.43mm*23mm)。這種「大洞」與「多洞」的爭論不止是民間軍迷在找樂子創造出來的話題,官方也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搖擺。最有爭議的話題就是美國採用9mm口徑的伯萊塔M9式手槍替代.45口徑的柯爾特M1911A1手槍時引起的風波。


2、難以割捨的.45情節與新時代新變化


柯爾特M1911A1是美軍用來替代M1911的改進槍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手槍之一。M1911式基於勃朗寧設計的M1905式手槍,於1911年定型為M1911式。1923年,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對該槍進行了改進,取名M1911A1式,於1926年正式列裝,並一直服役到1985年才被伯萊塔M9手槍替代,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足以見美國人對它的喜愛。


所以當官方(美國空軍)於1978年提出需要採用一種新的9×19mm口徑半自動手槍,用以取代老舊的.45ACP口徑柯爾特M1911A1半自動手槍時反對者甚多,其中最大的阻力是用9mm取代.45ACP口徑產生的。


美國陸軍對此意見很大,因為這還有一個淵源。在越南戰爭早期,當時美軍的0.30 英寸口徑(7.62毫米)步槍正好被5.56毫米口徑的M16式步槍所取代,一些老兵就抱怨說,他們被送上戰場時用的「0.22英寸口徑步槍是給老鼠扛的」。因為這些老兵參加過二戰或者朝鮮戰爭,使用過0.30英寸的加德蘭步槍,體驗非常好,但是在越戰中就給換成5.56的M16,小口徑帶來的後果是威力不足。於是這些兵紛紛詛咒美國陸軍,認為拿著5.56的槍和拿著7.62mmAK47或SKS式的北越游擊隊打仗就是去送死。


但是官方給出了幾個理由:首先是很多庫存的M1911手槍已經很老了,就算再有感情,也得抬頭向前看。其次,很多新兵入伍前沒有使用過手槍的經歷,在訓練時採用.45口徑的手槍總容易出事,而9mm後坐力小,上手簡單。此外還有一個很紳士的理由,二戰後越來越多的女兵入伍,這些女性手掌較小,而且細皮嫩肉的,對后座力很敏感。她們更容易接受9mm口徑的手槍。雖然小口徑的代價是威力相對減小,但是裝彈容量也變得更多。這算是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優點。



3、M9:登上神壇的路九轉十八彎


美國官方算是敲定了新一代取代M1911的制式手槍規格是9mm口徑,但這離伯萊塔M9登上神壇還很遙遠。


伯萊塔M9起初並不叫M9。伯萊塔是義大利一家軍火商,而且是百年老店,從16世紀家族就開始生產輕武器。


伯萊塔M9式手槍源於伯萊塔公司製造的「神9」式手槍,「神9」是用來指第一代戰鬥手槍的專業術語。1975年一款最重要的「神9」手槍——伯萊塔92式手槍誕生了,92式保留了此前伯萊塔手槍的開放式手槍套筒,與套筒整合在一起的前置瞄準具和伯萊塔M951式上的P-38型鎖定系統,但使用了更寬的合金材質槍架,以便容納15發容量彈匣和雙動/單動扳機擊發系統。

在美國與92式聯姻之前,一些其他國家的執法機構表示了對 92 式的興趣,但他們不喜歡原92式把保險安在槍架上的設計,這種設計通常是被用於單動自動手槍上的。客戶是上帝,伯萊塔公司立刻更改了這個設計,把保險裝到套筒上,也即是採用在套筒上安裝待擊桿(de-cocking lever)的設計。這款手槍被命名為92S式,為一些義大利的執法機構和軍事單位所採用。購買這款手槍的,還有一份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軍用訂單。巴西是 92 式的早期用戶,在 1977年開始採用這種手槍。為了完成這份訂單的生產,伯萊塔公司在巴西建立了一個工廠。


1978年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通過調查認為,美國軍警部門使用的手槍已經老化嚴重,且種類繁多,迫切需要一種新制式槍支來統一這種現狀。這就有了後來官方提出採用9mm新型手槍的事情。美國空軍負責招標事項,並對所有參加者進行測試。伯萊塔公司將92S式改進了一下,變成了92SB式參加測試。


除了92SB式,當時還有下面的手槍進行了測試:柯爾特公司的SSP式、史密斯和威森公司的459A式、法布里克公司的GP35式、法布里克公司的「快速行動」大威力式(「Fast Action」 Hi-Power)、法布里克公司的DA大威力式、黑克勒和科赫公司(the Heckler & Koch,HK)的P9S和VP70式。


經過測試,伯萊塔92SB勝出。


但是美國陸軍提出了反對,不認同本次測試的方法和結果。說來也是氣,當初越南戰爭美國陸軍換裝的M16就是由空軍測試後強加給陸軍的,結果陸軍被士兵罵了個狗血淋頭。結果這次換手槍還是空軍主持測試。陸軍當然不幹了,空軍傳統上使用的就是.38小口徑左輪槍,而陸軍海軍則一直用的.45。雖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你想要的不代表我也想要啊。


陸軍開始遊說國會,最終終止了伯萊塔92SB的購買計劃,M9剛要走向世界走向輝煌就被當頭一棒打下去了。


柯爾特M1911A1得以繼續服役。


但是這件事並沒有了卻。國會說既然你覺得空軍老是坑你,那這次由你來負責選擇新一代手槍。於是陸軍接管了輕武器裝備服務規劃辦公室的測試項目。


1981年陸軍主持了新的測試。本次測驗的參賽選手有:伯萊塔公司的92SB式、黑克勒和科赫公司的P7M13式、史密斯和威森公司的459A式和西格紹爾公司的P226式。


陸軍像是卯足了勁要和空軍較真,來證明自己權威。為此,陸軍以M1911A1為參照標準設置了十分嚴格的考核要求。

就像高考數學碰到了葛軍葛大爺出題,這次參加考試的4款頂級手槍無一合格。意思大概就是,看,沒一個能打的,還是繼續用咱的M1911吧。


這次輪到國會不幹了。你陸軍是成心搞事情啊,那好,我把你原計劃用來購買.45ACP子彈的錢給扣下,老闆不發工資了看你還搞什麼幺蛾子。


陸軍一下就服軟了,立馬修改測試標準,於1984年重新舉行了測試,即代號「XM9」的測試。


為了參加這次考試,伯萊塔公司做足了準備,備考地十分認真。其對92SB式進行了若干進一步修改,並將新型版本命名為92SB-F式。修改包括:使所有按合同供應大型政府部門的手槍零件100%可兼容互換;修整扳機護環的前緣,使得一隻手指可以靠在上面,以增強雙手握槍瞄準時槍支的穩定性;重新將握把基座加工為弧線形,以使兩手握槍射擊時手與握把貼合得更緊密;增加更結實的彈匣底板;採用槍管鍍鉻硬化處理,以增強其耐腐蝕性和耐磨損性;採用鍍膜技術(Bruniton)為套筒添加抗腐蝕塗層,這種表面抗腐蝕處理工藝是在對對套筒表面進行烤藍磷化處理後,再噴塗一種專利環氧樹脂漆。


參加本次考試的考生有:伯萊塔公司的92SB-F式、柯爾特公司的SSP式、法布里克公司的DA大威力式、黑克勒和科赫公司的P7M13式、史密斯和威森公司的459A式、西格紹爾公司的P226式、斯泰爾公司(Steyr)的GB式和瓦爾特公司的P88式。


經過慘烈的廝殺,最終只有「三進宮」的伯萊塔92SB-F和西格紹爾P226式通過了所有考核。然而P226在報價環節被92SB-F擊敗了,雖然西格紹爾給出了更低的價格,但是伯萊塔在配件上(備用零件以及彈匣等)的價格比西格紹爾低。


美軍將其命名為M9式手槍,宣布正式採購伯萊塔M9作為新一代制式手槍。


然而伯萊塔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接連不斷的麻煩又來了。


4、全世界都在和我作對,我依然成功了


美軍宣布採購M9後,伯萊塔公司就準備展開生產,然後美滋滋地等著數錢。然而還沒等簽合同,麻煩就出現了。


史密斯和威森公司(The Smith & Wesson)的459A也都參加了每一次的測試,但是最終不敵伯萊塔,於是沒考好的學生舉手向老師報告第一名作弊。這家公司向法院起訴,法院駁回了。可該公司所在的馬薩諸塞州的兩名眾議員針對此事發起了運動,而且一度導致訂購M9的經費被凍結。


最終眾議院和參議院達成了妥協,已經和伯萊塔公司簽署的合約要兌現,至於其後的,由美國陸軍再一次組織測試來決定。


這考試頻繁程度堪比高三。


更要命的是,伯萊塔公司交付的第一支M9手槍竟然不合格。因此首批交付的槍支遠地於預期,直到後來伯萊塔公司加班加點擴大生產線,改進生產質量才得以穩住美軍這個大財主。


1987年決定進行新的採購測驗,即XM10測試,但是這個時候反倒美國陸軍不願意了。因為大量的M9手槍已經裝備到各單位,再搞測試搞換裝太麻煩了,或許當初反對取代M1911也有這個因素在里裡面。最終測試被推遲。


而前文提到的西格紹爾公司及史密斯·威森公司則繼續著抗議伯萊塔的工作。


1987年9月,伯萊塔M9最大的危機出現了。


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隊(the US Navy SEALs)所配備的M9式出了三起事故,事故中,套筒在鎖定滑塊與套筒配合的地方破裂,套筒碎片飛起來射入海豹突擊隊隊員的臉上,造成了傷害。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也給了對手可乘之機。


伯萊塔立刻為自己辯護,生成海豹突擊隊都是一幫粗魯的肌肉男,經常干一些把衝鋒槍彈藥放進手槍射擊這種事。是他們的不合理使用導致了M9的套筒問題。

另一方面,伯萊塔也在改進槍支,並將生產套筒的工廠從義大利移到美國,這種事就沒再發生過了。



出事的套筒


1988年,前面說的XM10測試開始了。嚷著鬧著的史密斯公司參加了,但還是沒勝過M9。於是招標和測試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M9被正式確立為美國軍方制式手槍。


至此,各大軍火商爭寵就告一段落了。


隨著實戰的檢驗,M9慢慢得到了美軍的認可。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中伯萊塔M9被配備給尉官以上軍官,包括司令員。良好的表現使伯萊塔公司收到了軍官們的感謝信。


至此後,美軍在數十次戰爭中使用M9手槍,包括科索沃、波斯尼亞、索馬利亞、海地、波斯灣、巴拿馬等等,歷經這些戰爭後,伯萊塔M9倍受讚譽,被稱為「世界第一手槍」。


現役手槍,無出其右


附:M9規格詳解


材料:框架——鋁合金材質,經磨砂和陽極氧化處理成黑色;套筒——鋼質

操作和鎖定系統:採用短行程後作用力驅動、曲柄滑


塊閉鎖的半自動式手槍


扳機系統:雙動/單動,第一發子彈採用雙動射擊,需使用較大力量扳動扳機;隨後的子彈採用單動射擊,套筒可在後坐力作用下扳起擊錘。擊錘扳起保險可在任意時刻使手槍返回雙動模式


口徑:北約標準9×19毫米


整體長度:8.54英寸(217毫米)


寬度:1.5英寸(38毫米)


高度:5.5英寸(140毫米)


彈匣容量:15發(特種作戰單位可使用20發容量彈匣)彈匣的釋放按鈕可更改為在另一側,以適應左手射擊,單兵標準負荷為含45發子彈的三個彈匣,裝填15發子彈後的單個彈匣重量:2.6磅(1.15千克)


槍管的長度和膛線:4.92英寸(125毫米);膛線:右旋,6條陰膛線,1/10英寸纏度


槍口射速:每秒1230英尺(每秒375米)

槍口能量:430英尺磅力(569.5牛·米)


確定最大射程:1962碼(1800米)


最大有效射程:54.7碼(50米);請注意,某些特種部隊使用該槍可有效地命中100碼或更遠距離的目標


瞄準具:前置——鋒狀準星,套筒一體式;後置——帶槽口的條狀照門,楔入套筒,均帶有白色插條以輔助捕捉目標和便於夜間射擊


保險功能:具有安裝在套筒上的待擊桿/保險桿,當待擊桿/保險桿被旋轉到安全位置時,使得擊發系統脫位,讓擊錘安全地處於待擊位置,與扳機釋放桿/扳機的後半部分脫離接觸;撞針保險;半扳起擊錘卡槽;視覺和觸覺的子彈上膛指示器



參考書目《伯萊塔M9式手槍:特性、裝備和發展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戰空間 的精彩文章:

莉莉婭:真正的女王,是靈魂深處藏著高貴火花的英雄

TAG:作戰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