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媒:「惠台」改稱「對台」 台灣窘境畢露

台媒:「惠台」改稱「對台」 台灣窘境畢露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面對大陸發布的31項惠台措施,蔡英文當局真的是無計可施了。「行政院長」賴清德的記者會一推再推,如今更嘴硬地進行所謂「正名」,不允許稱為「惠台」,只能稱呼「對台」。對此,台媒3月19日發表評論文章稱,賴清德名義上以「我們要避免大陸玩文字遊戲」。其實,他自己掉入文字遊戲了。文章指出,面對31條措施,台灣已經窘境畢露。

圖自台媒

2月28日,由國台辦發布的31條措施, 全稱是「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國台辦發言人在發布其全文時,將之簡稱為「若干措施」,隻字未提惠台。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稱為31條措施,並說,還會根據新情況新需求,研究出台更多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他也沒有使用惠台字眼。

客觀的情況是,所謂惠台乃兩岸媒體、學者、觀察家的用詞。這對新聞報道、新聞分析來說,是很普通很常見的現象,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之處。由高位如「行政院長」來回應國台辦發言人口中的「若干措施」是對台不是惠台,根本是沒有抓到重點。重點是民進黨政有無能力回應大陸隨其國力急速増長,從而不斷制訂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

民進黨政府對31條措施應是相當惶恐的。賴清德最早的立即性評論是,不可稱之為大陸「惠台」措施,要改說「對台」措施。其防禦心態固可理解,但其主動陷進文字遊戲,顯示反應無方。

陸委會也表示,要觀察大陸是否口惠而實不至。如此反諷,實在沒有意義。民進黨的心態不正是希望大陸口惠而實不至,才能高枕無憂嗎?可是話說出來的模樣,卻又是要大陸做到實至,十分矛盾,可見其面對31條措施,窘境畢露。

三十多年前,台商奔赴大陸求發展,有人視為掏空台灣,實際上是開啟了兩岸經濟合作,延伸了台灣的經濟力。如今,台灣每年因兩岸經貿往來而賺取近千億美元的出超,否則就會成為嚴重入超的地方。面對大陸向全球開放的市場與機會,台灣如果基於「台獨」的意識形態而加以防堵,甚至向民眾採取懲罰性動作,就只會重蹈當年「戒急用忍」的覆轍。

針對「惠台」變「對台」, 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15日發文稱,這讓他想到一個笑話:蔡英文和賴清德過山時遇到老虎,蔡英文很緊張,說:「老虎很厲害的。」賴清德胸脯一拍,大步上前說:「我有辦法。把這個老虎改名為貓,不就得了。」

他嘲諷說,這個想法「英明英明,佩服佩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簽署「台灣旅行法」 中國駐美使館回應
李扁推動2019年「獨立公投」 港媒:威脅蔡英文連任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