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推薦閱讀:區塊鏈一天,互聯網十年。熱潮下普通人,除了迷茫該做點什麼?

推薦閱讀:區塊鏈一天,互聯網十年。熱潮下普通人,除了迷茫該做點什麼?

一場轟轟烈烈的「區塊鏈運動」席捲全球。從金融到國家政務,幾乎每個行業都在吶喊區塊鏈技術將給本行業帶來顛覆, 儼然一個新宗教。

於是我們看到這樣的蠱惑:你已經錯過了股市,錯過了房產,錯過了互聯網,切莫再錯過數字貨幣,或許,這就是你走向財富自由的最好機會。

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家對虛擬貨幣施行緊急管制,贏得包括巴菲特等業界大佬們的一致叫好。當然,比特幣不等於區塊鏈,區塊鏈只是它的底層技術。那麼,什麼是對待區塊鏈的正確姿勢?

首先,要對區塊鏈報以審慎樂觀的姿勢。

區塊鏈打造了由技術提供的「契約精神」,一旦輸入信息不可篡改,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而且可以全程追溯,很大程度上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目前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還十分有限,尚未有「殺手級」應用出現。

區塊鏈技術目前在全球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技術路徑:

第一種是公有鏈,如比特幣、以太坊都是基於這種技術路徑開發的。第二種是聯盟鏈,主要是機構之間的合作,如供應鏈金融、電子存證、公益尋人等。

由於公有鏈是去中心化的,一般要通過挖礦的方式來解決算力問題,於是出現以發幣的方式給予提供算力者以經濟刺激和獎勵,這就是比特幣的由來。確切地說,比特幣不是貨幣本身,很難用於交易消費,它只是一種獎勵。

在聯盟鏈方面,由於大家對這個技術本身的認知問題,所以進程較慢,但前景看好。

其次,打造區塊鏈運用平台要報以開放的姿勢。

打造一個基於區塊鏈應用的生態平台,需要開發商與應用單位合作,在政府法規允許的框架下,嘗試性地將它運用到日常經濟行為和消費生活當中。從需求端來看,金融、醫療、公證、通信、供應鏈、域名、投票等領域都開始意識到區塊鏈的重要性,並開始嘗試將技術與現實對接。

區塊鏈是好技術,但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獨門武器。它再好,也要搭配生態和基礎設施才能發揮價值。這一良性生態需要政商各界包括公眾用戶在內的共同努力。同時,區塊鏈也不應單純地被理解為一項技術,它需要一系列的協議配套,一系列的法規跟進。就業界方面,需要以開放的姿勢協作;就政府方面,需要以開放的姿勢監管。

第三,讓區塊鏈服務人類進步需要制度創新。

有一種說法是,區塊鏈能重構經濟中的生產關係,會讓社會更加平等。不錯,區塊鏈的變革潛力在於它可以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完全透明、地球人共同監督,能實現真正的共享經濟。但是,科技會自動帶來社會進步,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看法。

近年來,全球財富向少數人聚焦,並未因互聯網而改善。事實上,過去一二十年,全球財富聚焦的速度是不斷加快的。這實際上是資本與科技雙重賦權的結果。這個財富馬太效應是需要社會政策來打破的。

眾所周知,互聯網帶來繁榮也導致寡頭壟斷。大家熱捧區塊鏈的背後,是對現行互聯網失望,所以寄希望於區塊鏈。但區塊鏈就能自然解決社會不平等嗎?當然不能。區塊鏈最終會帶領人們走向分散式自治的社會嗎?當然不能。

所有社會變革都會藉助一系列制度變革。單靠科技發展就能實現社會平等?

區塊鏈熱潮下迷茫的普通人

區塊鏈的革命性被認為是讓人和人之間搭建起共識,基於區塊鏈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做到去中心化。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認為, 「目前對於區塊鏈的熱情,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於以上可能性(真實、不可篡改、建立共識)的想像和期待。大部分的討論沒有意識到往前走的挑戰有多大,真正的困難會在哪,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什麼。」

在沒有人明確知道區塊鏈在什麼時候會改變社會的發展,但大家的腳步都沒有停下。各類區塊鏈公眾號、垂直媒體紛紛上線,甚至有的區塊鏈媒體已經給記者開出6萬一月的高價薪資。

互聯網浪潮、移動互聯網浪潮、人工智慧浪潮,一個接一個的浪潮,稍微趕不上,便和同齡人拉開巨大的差距。誰也不願意落在「浪潮」尾巴上了 ,無論是大佬,還是普通人。大家各自尋找著各自的辦法,焦慮與不安一刻不停地驅趕著人們。

(如身邊有可能加入到的幣友圈,可以試著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要打第一 的精彩文章:

健身新手常見錯誤動作!你做對了嗎?

TAG:我要打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