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陳香美代表:為健康中國夢再做點貢獻

陳香美代表:為健康中國夢再做點貢獻

來源中國軍網

觀兩會|陳香美代表:為健康中國夢再做點貢獻

中國軍網記者 張碩

全國人大代表陳香美。中國軍網記者張碩

人物簡介:陳香美,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病科名譽主任,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2017年被中央軍委榮記一等功。

今年對陳香美院士來說是特殊的一年,這是她第一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行使民主權利。

見到陳香美代表時,記者的第一印象是精神矍鑠。她說,自己雖然年紀大了,但能夠把軍人、醫務人員、科技工作者多個群體的呼聲帶到全國兩會上,是榮譽更是義務、責任,備感振奮。

身為一名軍隊醫務工作者,陳香美代表一直關注著國家的醫療制度改革問題。她認為,要想實現健康中國夢,需要多方面繼續下工夫,加大對醫護人員尤其是基層醫生的培養力度,加強全科醫生、兒科醫生的隊伍建設。

打破「兒科醫生荒」窘境,科學地進行人才隊伍建設

每到流感的高峰季,各大醫院尤其是三級甲等兒童醫院的門診一號難求,掛上號的患者等看病也像擠春運。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後,由於兒科醫生短缺,全社會對兒科醫生的需求明顯增加,不少醫院出現「兒科醫生荒」。

「兒童是祖國的希望,只有把兒童的身心健康保障好,體能素質搞上去,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才會有保障。」談到加強兒科醫生隊伍建設,陳香美代表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一名醫科大學畢業生要成長為副高職稱的兒科醫生需要15年左右,培養周期較長,這就需要從教育制度、教育體制、教育方式等方面科學地進行隊伍建設。她提出,落實分級診療制度,並在醫學院校和醫療機構重新設立兒科系或兒科專業班,學成畢業後根據綜合素質直接進入不同等級的醫院,這是培養兒科醫生的有效途徑。

全國人大代表陳香美在書桌前埋頭整理材料。中國軍網記者張碩

突破基層醫生短缺瓶頸,健全鄉村醫生培養培訓制度

在鄉村和小城鎮,受地理環境、醫療資源、診療水平和健康知識普及程度等因素所限,容易出現生病沒有及時就診,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最終把小病拖成大病的現象。面對百姓對健康的渴望和醫療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的現狀之間的落差,鄉鎮村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亟待加強。

陳香美代表表示,醫生有責任有義務把疑難危重病人治療好,但是減少疑難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創新培養模式,一定要把全科醫生和基層醫生更多地培養出來。」她提出,加強基層醫生培訓的力度,把實地教學、現場教學、視頻教學和網路教學結合起來,讓他們掌握診療最基本的適易性技術,然後安排到二級以上醫院進修學習,同時還可以採取定向培養大中專生下到鄉鎮基層,為基層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健康就是戰鬥力,培養服務基層官兵的全科軍醫

軍隊衛勤工作直接關係官兵身心健康,關係部隊戰鬥力提高。「服務基層官兵,保障基層官兵的健康是基層醫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陳香美代表認為,現代戰爭需要高素質醫務人員,保障戰士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基層醫生必須要做到的。

陳香美代表提出,培養更多適合保障打仗的全科軍醫,一定要進行教學體制的改革,應該在軍隊院校里增加全科醫生的班、系,從已經入伍的戰士中選拔人才到醫療教學單位的全科醫生系進行培養,還可以選拔品德、素養好並且願意紮根在連隊的高中生進行定向培養。

「房間里坐不出好代表,」陳香美代表告訴記者,「下一步,我要到基層部隊調研,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科學方案,向有關部門提出較為完善的建議。我必須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投入到工作當中,為戰士的健康、兒童的健康,為健康中國夢再做點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10年,一座城這樣牽掛一個人——烈士孟祥斌
現實中的「諜戰」,與《風箏》有何不同?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