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碳水化合物,我們吃對了嗎?

碳水化合物,我們吃對了嗎?

控制體重,健康生活

歡迎關注西希營養學

低脂還是低碳水化合物,到底哪個會讓人更瘦更健康,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到底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哪個是讓人變胖和不健康的元兇?關於脂肪的專題之前已經講了不少,反而看起來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這個占我們每日熱量一半左右的營養素,到底應該怎樣吃呢?今天就來看看,碳水化合物,我們吃對了嗎?

1

碳水化合物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

2017年11月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一篇文章,題目是《碳水化合物攝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相關性:一項18個國家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這個研究非常有野心,研究者想知道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中,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對心臟及腦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有怎樣的影響。研究中包含了18個國家(3個高收入國家、11個中等收入國家和4個低收入國家),一共研究了135000人,平均隨訪了7.4年。而在中國涉及了4萬多人,平均隨訪時間是8年。

結論:這篇研究的結論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碳水化合物攝入佔總熱量的70%以上時會增加各種疾病的死亡風險。

西希說:仔細看看文章的結論,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和死亡率的影響不是線性的,並不是碳水化合物攝入越少越健康,只有在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70%以上時死亡風險才升高。

占每日熱量70%的碳水意味著什麼呢?以2000kCal的膳食為例,就意味著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要>1400kCal,就是350g,相當於7碗米飯或者14片麵包。

而同一個研究組,在《柳葉刀》上還發表了另一篇文章,把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進行分解,單獨統計每日總水果、蔬菜和豆類(這三種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都較高)的攝入和死亡率的關係,得到的結論是每日總水果、蔬菜和豆類攝入越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越低。

同一個研究,同樣的人群,同樣的食物攝入數據和疾病數據,而得出2個結論看似有些矛盾的結論:同樣是碳水化合物,總碳水化合物太多增加死亡率,而水果、蔬菜和豆類吃得多反而健康,這樣看來這隻能說明讓人不健康、讓人得心血管疾病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於這些天然食物之外,那麼這些碳水化合物來自哪裡呢?

就讓我們先來看看我們是怎麼吃碳水化合物的,再來解答這個問題吧。

2

我們是怎樣吃碳水的?

這項研究包含了中國的數據,可以從這些數據中,看看我們在怎樣吃碳水。

仔細看看這項研究中的中國人群飲食特點,會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飲食的特點是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高,而脂肪類食物的含量低,因為我們是以谷薯類為主的膳食結構,而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比例達到了67%之高,已經逼近了會增加死亡率的70%

在中國人群中碳水化合物來源的前5位:米飯、麵粉、小米、糕點和蔬菜。

而反觀我國蔬菜、水果和豆類的攝入,在所參加研究的地區中基本屬於最低的,遠遠低於每日推薦的5份(其中1份蔬菜或水果=125g,不包括果汁,而1份豆類=150g烹飪後的豆類),豆類的攝入更是非常少。說明我們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還是米、面等主食,而不是更加健康的蔬菜、水果和豆類。

3

哪些碳水化合物最可怕?

那麼,哪些碳水化合物最不健康呢?

另外一項早前發表在新英格拉醫學雜誌上的文章,研究一些具體食物和長期體重變化的關係。包含了五萬多名受試者,隨訪了20年之久,結果發現:

和體重增加相關最明顯的碳水化合物:土豆片、土豆做的食物(包括油炸的薯條和非油炸的比如土豆泥),含糖飲料果汁也會明顯導致肥胖、接下來就是甜點精緻主食

和體重下降相關的碳水化合物:蔬菜、全穀物和水果

哪些碳水化合物是最應該避免的呢?

1)精緻穀物:精緻穀物是相對於全穀物而言的,在加工中去除了水稻、麥子中麩皮和胚芽的穀物就是精緻穀物,我們平時吃的大部分主食都屬於精緻穀物。健康的膳食應該盡量用「全穀物」替代「精緻穀物」,美國2015-2020年膳食指南和我國膳食指南都推薦,每日的主食至少一半食用全穀物。

最好的全穀物是原粒的稻穀比如黑米、糙米、小米,或者麥子比如燕麥、黑麥、藜麥

如果要買加工的全穀物食品,需要注意營養成分表,在成分表上第一位列出的是占質量比例最高的成分,如果第一位的成分沒有「全」字,這種產品就肯定不是「全穀物」

2)添加糖類:添加糖是指在加工或準備過程中添加到食物或飲料中的糖或糖漿。不包括天然存在的糖類,如存在於牛奶和水果中的糖。最常見的添加糖類在含糖飲料、點心、蜜餞中,而膳食指南推薦添加糖類小於總熱量的10%,以每日2000kCal的膳食來說,就是每天不能超過200kCal即50g。

在選購食品時,需要注意閱讀營養成分表,如果其中出現白砂糖肯定是添加糖類,但是如蔗糖、果糖、葡萄糖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都是添加糖類的名稱

3)減少薯類增加豆類:土豆類食物在經過烹飪後變非常容易吸收,且基本上全是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非常高,甚至超過了白米飯。所以應該盡量避免,反而是豆類食物,膳食纖維含量高,升糖指數低且飽腹感強,包括黃豆、黑豆、豌豆、鷹嘴豆、小扁豆等,可以部分替代主食。

沒有一種營養素是洪水猛獸,吃了就一定長胖或者不吃就一定健康。曾經的脂肪是這樣,現在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這樣。只有聰明的吃才能事半功倍,那麼從這個三月開始,和西希一起健康的吃碳水化合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希營養學 的精彩文章:

西希秘笈——這個春節我們不長胖

TAG:西希營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