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見天日!臉書用戶數據失竊被曝光 5000萬用戶信息被濫用

終見天日!臉書用戶數據失竊被曝光 5000萬用戶信息被濫用

美國知名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正面臨著一場前所無有的輿論風暴。在監管失靈的機制下,其領導層也難以化解當前局面。

日前,Facebook被曝出隱形收集用戶數據,並把這些數據分享給了一些企業。據悉,這是這家社交媒體創建以來最大的用戶數據泄露事件之一。

日前一家數據分析企業——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獲取了Facebook上5000萬用戶的信息。而經過調查後發現,這家企業曾受雇於美總統特朗普的競選團隊,並且參與推動英國脫歐。更甚者,這家公司從從2014年起就獲得了這些數據的訪問權,可能還沒有刪除。

如此嚴峻的漏洞審查結果,無疑對Facebook的聲譽構成了新的威脅。不久前,Facebook才被指控受俄國控制,干擾2016年前後的美國總統大選。

Facebook表示,問題的根源在於——研究人員和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對其撒謊並濫用其政策。但批評人士不願善罷甘休,堅持要將矛頭對準Facebook——因為其高管選擇故意去隱藏這些錯誤,並對用戶信息安全保持冷漠。他們還呼籲監管機構出台新規定,實現信息平台的更深層次監管。

Facebook堅稱,這些數據被誤用,但沒有被竊取,因為是在用戶允許的情況下,研究機構用不當手段進行操作,才引發了一場「釣魚入侵」的爭論,最後不得不向用戶披露。

馬里蘭大學法學教授Frank Pasquale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論是允許俄羅斯人購買政治廣告,還是基於非法獲取的用戶數據進行廣泛的微觀定位,很明顯,如果不受監管,這個市場將繼續傾向於欺騙,缺乏透明度。」

民主黨籍參議員艾米·克洛布徹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顯然,這些(社媒)平台不能自我監督。他們嘴上說著:『相信我們。』(臉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應該到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接受質詢。」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和《觀察家報》(The Observer)報道稱,超過5000萬Facebook用戶的私人信息最終落入了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的手中,儘管Facebook在2015年開始提出要求,但這些信息並未被刪除。

大約有27萬人的數據——以及他們朋友的數據,被研究人員利用,在2015年前Facebook允許了這樣一項行為,孰料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Facebook表示,其政策已被劍橋分析公司和研究人員打破,並正在探索法律行動。

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則表示,它已經刪除了所有的數據,而提供它的公司負責獲取這些數據。

Facebook副總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暗示,該公司可能會做出更多改變,以證明其重視隱私。他在推特上寫道:「我們必須做得更好,做得更好。」

CEO和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冷漠。他在Facebook上發表了一些關於這些問題的文章,但很少與媒體談論這些問題。去年,當國會問及俄羅斯人如何利用Facebook影響2016年大選時,他沒有現身。

今年不久前,他宣布他的年度個人挑戰將是修復Facebook——換句話說,他的工作是一家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Facebook高管們如今慌亂的現象不得不讓人回想起此前諾基亞和黑莓的窘境——他們的收入持續增長了幾年,從不理會這些潛在威脅。而當用戶成群結隊地離開時,早就為時已晚。

此前,沒有外部攻擊者能扳倒Facebook。但可惜的是,公司從用戶那裡收集數據的基本商業模式,並利用這些數據銷售有針對性的廣告,漏洞終見天日。

上周五晚間,Facebook出人意料地宣布,暫停政治分析研究公司——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的運營。該公司由共和黨的大捐贈者羅伯特·默瑟(Robert Mercer)資助,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利用它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

Facebook在上周五發布的帖子中稱,它發現了新的證據,表明劍橋分析公司沒有刪除Facebook用戶通過一個俄羅斯裔美國研究人員傳遞給它的數據。該研究人員通過一個性格測試收集了Facebook用戶的數據,Facebook總共有27萬用戶。這些數據包括用戶居住的城市以及他們在Facebook上「喜歡」的信息。

這違反了Facebook的使用條款,讓研究者把數據傳遞下去。劍橋分析公司曾告訴Facebook,它在2015年刪除了這些數據,但Facebook表示,它最近收到了相反的報告。

全世界有超過20億人使用這個14年的服務,Facebook去年賣出了價值近400億美元的廣告。

但情況正在開始改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Facebook變得令人毛骨悚然,而不是有趣。Facebook的用戶正在慢慢地了解到,幾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Facebook來收集關於他們的詳細信息,而且至少在某些時候,Facebook無法控制這些信息的流向,或者它是如何被使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網 的精彩文章:

普華永道:三波自動化浪潮依次影響就業機會 女性最先遭受衝擊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