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太宗李世民都沒稱祖,為何朱棣、順治和康熙能稱祖?

唐太宗李世民都沒稱祖,為何朱棣、順治和康熙能稱祖?

明清為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並非說說而已,而是說明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越到後面皇帝權力越大,而皇帝廟號稱祖都是後代子孫加的,以這個角度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了為何朱棣是明成祖、順治帝福臨是清世祖、康熙是清聖祖了吧。

首先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稱祖稱宗那些事兒,李世民的廟號是太宗,而以上三位皇帝都是帶祖的廟號,廟號古代皇帝獨有的稱號,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

一般帶祖的廟號如太祖高祖基本上都是開國皇帝,帶太宗的都是第二代有為之君,正所謂太祖開國草創,太宗開疆或守成完善,太宗可以說是廟號宗裡面最好的。

廟號最初出現於商朝時期,之後周秦二朝並沒有使用,至第二個大一統王朝漢朝才開始起用,廟號最初是嚴格按照皇帝作為評價的,作為不夠的皇帝甚至沒有廟號,像西漢十二帝只有七位皇帝擁有廟號,東漢光武帝重新審定以後廢除了三廟,只有四位皇帝擁有廟號,像開創中國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的漢景帝都沒有廟號,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漢武帝廟號只是個世宗。

漢朝時候廟號的評定可以說很嚴格,大臣嚴謹,繼承的皇帝也並沒有徇私為父親上好的廟號,風氣還是比較好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廟號開始泛濫,像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就擁有三祖廟號,不算追封曹操的太祖廟號,曹魏也有兩個祖。鼎鼎有名的辛棄疾先生寫的宋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中的劉宋王朝宋文帝劉義隆,廟號也被後代子孫改成太祖,他的父親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反倒成為高祖。如果說宋太祖的話,中國歷史上其實有兩個宋太祖的,不過因為當時廟號的泛濫使用,人們一般還是以劉義隆的謚號來稱呼他宋文帝的。

亂世中廟號泛濫,治世中廟號開始恢復正常,唐朝時期隨著皇帝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所有皇帝都開始有廟號,不過這時候的廟號雖然泛濫卻並沒有像之前亂世中那樣一朝三祖或者二祖那樣。

唐宋時期廟號也定格為帶祖的都是開國皇帝。

而到了明清時期,明朝二祖,清朝三祖就有一些泛濫了,這裡面有著君權高度集中,皇帝權力大了廟號跟著水漲船高的原因,還有著當時的歷史背景。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二代皇帝,廟號原為太宗,很中規中矩的,一百多年後明世宗嘉靖帝升級為廟號成祖,通俗來說大家都以為是因為嘉靖帝要將父親入祭太廟,而太廟位置有限,按血緣親疏應該把朱棣的牌位請出去讓位,但是嘉靖帝不敢動朱棣的牌位只能升級為成祖,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明成祖朱棣時期,北有五征蒙古,南有收復自五代末期就獨立出去的安南,在東北開疆拓土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修永樂大典,還有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過非洲,而且朱棣遷都北京,創下永樂盛世,打下明朝最巔峰的疆域,雖沒有太祖朱元璋的開基之功,但是一系列大手筆也是讓人驚艷。

嘉靖帝繼位之初就是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革除弊端勵精圖治的,所以對於朱棣也是欽佩的,加之朱棣功勞確實大才升級為成祖的,嘉靖十七年,嘉靖帝生父最終入祭太廟,而根據當時資料,早在嘉靖十三年嘉靖帝就改制太廟了,那時候朱棣雖然還是太宗但已經是不計昭穆了也就是為了升級為祖做準備了,側面證明了最晚嘉靖十三年嘉靖帝就想升級朱棣廟號了,並非大家認為的是為了給他生父讓位而升級朱棣廟號的。

清世祖順治帝福臨,在位期間最大功勞就是實現了清朝入關,使之地方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當然其實是攝政王多爾袞的功勞只不過當時皇帝是福臨,這就是他廟號帶祖的原因。

「世祖」廟號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廟號,他們雖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卻開闢了該王朝的一個全新歷史時期。如漢世祖劉秀、元世祖忽必烈。而福臨是符合這個條件的。

清聖祖康熙,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平三藩之亂、戰噶爾丹、北拒沙俄、收復台灣,為維護國家統一做了巨大貢獻,但他擁有之前順治帝統一中國大部的基礎,而且雖然戰敗噶爾丹,但是其所在的準噶爾部仍舊是清朝心腹大患,一直僵持到乾隆年間才被滅。沙俄方面簽下了第一個所謂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其實也是吃虧的,讓出了一百多萬疆域。

客觀來說,康熙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最出了巨大貢獻,是一個十分厲害的守成之君,但是廟號聖祖就誇大其詞了。

明清帶祖廟號的泛濫,一方面因為明清是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皇帝權力很大,所以給父輩上廟號當然是上好的,帶一些水分。一方面限於當時的歷史環境或者說繼任者認為這些皇帝的確有大功勞才上的帶祖廟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安之 的精彩文章:

如果百日維新後光緒帝掌權成功清朝還會繁榮昌盛嗎?
如果蒙元興起的時候,遇到的不是南宋,而是鼎盛時期的漢唐,那麼蒙古人能不能完成統一?

TAG:宋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