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家鄉—溫州故事

我的家鄉—溫州故事

記得上大學時,別人問我來自哪裡,在他們聽到溫州後,先是表示吃驚,然後就說出這樣的一句話「浙江溫州,浙江溫州,江南最大的皮革廠倒閉了「。

其實此話並不假,但我希望並且相信:溫州留給大家更多的印象是「東方猶太人」。

實際上,在清末到時,有這樣一句話:「做生意靠寧波人,打官司靠紹興人,讀書靠溫州人。」可以說,那時的溫州沒有絲毫的商業氣息。

那麼溫州人為什麼經商呢?那是因為—「窮怕了」。1949年後,溫州淪為國軍反攻大陸的前線;五十年代,農民分地被政府打壓;在七十年代末革命和鬥爭的發生。所以他們不是特別善於經商,只是生存困難。可以說,除了勇氣和眼力外,溫州人可以說是一無所有。

那麼溫州人的致富從何說起呢?溫州第一個突然發財致富的溫州鄉村,是樂清里隆。靠什麼致富?走私。當時里隆是中國的走私中心,主要走私電子錶.收錄表.磁帶以及香港衫。

所謂走私,就是在國家開放自由貿易.加入WTO之前,民間商人開拓國際自由貿易。

里隆走私能走到如此明目張胆的地步,離不開政府的睜隻眼閉隻眼的暗中支持。溫州既沒有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走私提供了人人都可以藉此發財的機會。

溫州一家人—無數溫州家庭的縮影,反映了堅韌不拔,敢為人先的溫商精神。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一家四口吧。

周萬順為了全家脫貧致富,他賣掉了祖屋,一家三口人到溫州城裡開始撿破爛。後來不斷找商機,後來賣鞋.造鞋.開採石油。他輸過很多次,做過牢,打過官司,但他從未放棄。他很厚臉皮,他的話也令人深刻:能屈能伸,能裝孫子,才能做大爺,因為大爺也是從孫子走過來的。

趙銀花她為了試一試紐扣好不好賣,一人跑到蘇州,累了睡大街。最後把紐扣事業做的越來越大。

周阿雨阿雨13歲就被父親送走,獨自來到義大利。在那裡,她沒有親人,但她最終在異國立足。她在餐館.紡織工廠打過工,自己開過餐館當過老闆,最後聯合溫州老鄉一起在普拉托建立了溫州人的紡織業市場。

麥狗為了擺脫父親的控制,以五百元起家,在東北開了三家太陽城眼睛連鎖店,在事業小有成就的時候,因為父親周萬順不小心失火少的精光了。最後在陝北農村當起了老師。

溫州人一路走來,通過自己的勤奮與智慧一步步走出貧窮。

溫州人有著幾把刀:剃頭刀.菜刀.剪刀.抹刀.批皮刀。溫州人「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品質也值得人們去讚揚。

另外,溫州人善用別人的資源。溫商中很多人都是在「零資產」,「零資源」中發展起來的。他們少花錢多辦事,不花錢也辦事,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實現了從貧困到富裕的兩級跨域。

敢為人先的溫州人具有著「鑽空洞」的思想,從沒有市場的地方尋找市場。善於捕捉商機。沒人幹才沒有人與你搶市場。頭道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統吃整塊蛋糕。

有著這些優良品質,溫州最早的富起了幾位大王。但是,那時候,富人錢多不敢讓人知道,造了別墅也不敢說是自己的。國家還會認為這些商人搶走了國家骨幹企業的生意,與國有企業搶奪原料,徹底擾亂了社會主義經濟秩序。於是,就有了八大王事件。

1982,黨中央決定嚴厲打擊經濟領域的犯罪活動。樂清柳市風頭最盛的就是十大王。十大王中只抓8個,抓到了7個,逃走了1個。從八大王開始,溫州開始大抓捕,大批商人被抓。短短二個月,溫州一千多商人被抓捕,數千人潛逃,大批商人關閉生意隱藏,一百多無辜的小商人被判刑坐牢。

那麼,這導致的後果:本來增長率32%的溫州經濟變為負增長,柳市經濟當年下降57%。

鄭元忠作為八大王中唯一一個逃亡在外的大王,對他的通緝令撤往全國。他沒有殺人放火,不是恐怖分子,只是辦了幾間電器作坊,蓋起了一層三層小洋樓。八大王平凡後,雖然很多當時的先行者慢慢淡出商界。

但是歷史不會忘記他們,人們也不會忘記他們這些曾經付出勤勞與智慧的先行者!他們告訴我們這些溫州青年留下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溫州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食堂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