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土高原騎行第二天:石灣鎮至定邊縣安邊鎮

黃土高原騎行第二天:石灣鎮至定邊縣安邊鎮

旅行如同一場修行,修行必須經歷艱辛,舒舒服服享樂是很難和修行貼上邊的。很久沒有長途騎車,又加上睡眠不夠,所以第一天住宿非常累,衣服都沒脫完就睡著了,一覺睡到天亮。清晨上路的感覺,彷彿恍然多年,與昨天已經相隔甚遠。

(蜿蜒流淌的大理河)

今天上午陰天,下午多雲。一路沿大理河西行近四十公里,然後開始不斷翻越山樑,經過三十五公里,脫離溝壑縱橫的地貌,再經過連續十幾公里的超長下坡,進入平坦的黃土地。中間經過白狼城,可惜這個充滿西部蒼涼感的名字概括的只是一個小村子,不過我還是很喜歡石灣鎮白狼城村小學的名字。

(孤獨而堅強的柳樹)

春天黃土河溝,已經是滿眼新綠,榆樹、楊樹、柳樹都像舉著一把青蔥;而山樑上還是一片乾澀,乾巴巴的黃土上稀疏著覆蓋著舊年的荒草;耕地已經犁平,但是還沒有播種的跡象;偶爾能看到延油的無人井站,在不斷的抽取著流動的黑金;陝北的農村有人在住窯洞,也有人住平房,但是很少見到村民出入;鄉村道路乾淨沒有垃圾,路邊有統一改造過的廁所,道路上輕覆著一層黃土,汽車駛過會帶起一片煙塵;總之都是我從未見過的情景。

(黃土高原的溝壑與田地)

經過張家溝後,攀上一片塬,然後沿著溝壑的分水嶺前行,因為在高處,能夠看到周圍很遠。深溝大壑交織縱橫,時而覺得像是血脈不斷相交相容,時而覺得如同古塬以成支離破碎。後來我在衛星地圖上查找這一地區,看上去如同布滿風霜的臉,也如同滿是劃痕的桌板,而最終這都是沉澱的歷史。漫長的地質年代,風沙沉積澱定了黃土高原,又歷經千百年的風雨侵蝕,形成了如今的千溝萬壑。很多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路在山上比鳥窩高)

從靖邊開始,地勢一下子變成的平坦。這裡已經是內蒙古高原的邊沿,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到明顯的一條邊際線。中午在靖邊縣城吃了一頓小包子,這一天我吃了六頓飯,然而只有這一頓不是涼皮系的食物。在這裡諸如,涼皮、釀皮、碗坨、涼麵吃著感覺都很像,而且比較酸,雖然酸的味美,但是總這麼吃胃也確實備受煎熬。到了安邊鎮,想著鎮子總會有些不一樣的食物吧,結果轉了兩條小街,吃了兩家餐館,還都沒有逃過涼皮系的味道。

(新橋水庫邊的風電場,一年後遇到同村的老鄉,說他當時正在那裡施工)

過靖邊縣往西約四十公里,會路過新橋水庫,很小的攔河水庫,經過新橋水庫後就會經常見到黃色的迎春花,也可能是連翹,或者別的植物,我沒有求證過。一灘一灘的迎春花,黃黃的開滿地頭或者楊樹下,在這樣一路乾澀的旅程中,一片一片的鮮花多次留住我的腳步,就像體味難得的休息一樣體味著難得的春天。再往前走,將進入鹽灘,雖然相隔不遠,那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坐在水庫邊吹吹風,愜意)

慢慢的已經是日暮黃昏,夕陽浸染著路邊的草地與麥田,曾經作為獨立縣區,與定邊、靖邊簡稱三邊的安邊鎮到了。我住宿在一家專為往來貨車提供服務的旅店,可以洗澡,是那種大間量的公共浴室,可能是我去的比較早,水一直很涼,這也致使第三天體力不足,沒有走到預定的宿地。因為,提前做了充足的功課,行程的把控並不困難,只是再也不敢洗澡了,一直堅持到第五天上火車前。

(日暮黃昏前路蒼勁)

今天雖然感覺全身酸痛,但是已經漸漸有所適應,晚上也沒有累的倒頭就睡,還可以寫寫記錄,翻翻照片。我特別喜歡路遇的一家羊舍,羊舍在公路邊上,一面磚牆三面柵欄,分為兩個獨立的小圈,一共有五六十隻羊的樣子。羊舍里散亂的撒著玉米秸稈,這些羊就在裡面間或吃幾口秸稈,間或嬉鬧幾下。磚牆上用紅色大字寫著「愛護環境」,而那個愛字剛好被圈在了羊舍里,所以能看到一個頂著大大的愛字的羊舍。這是散牧全面專為養殖的結果,從大範圍看對百姓和環境都是利好,只不過這些羊不能像的前輩那麼自由自在了。

(愛的羊舍)

(這隻小羊像不像在抽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蘭安答 的精彩文章:

TAG:木蘭安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