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ntel繼續保持優勢,國產CPU與其差距不斷縮小

Intel繼續保持優勢,國產CPU與其差距不斷縮小

一、Intel繼續保持優勢,但發展速度正在放緩

Intel作為CPU行業的領軍企業,其CPU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動,但隨著摩爾定律在CPU行業失效,Intel也深受影響,並於2017年放棄了「Tick-Tock」產品模式,將原本兩年為一個周期的硬體升級模式,變更為「製程-架構-優化」(PAO)的三步走戰略。這也標誌著Intel的處理器產品將會從兩年一個升級周期正式變更為三年一個升級周期,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分析,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必然的。

(一)工藝的瓶頸。以硅為原材料的製造工藝,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階段,當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有效的替代物時,研發的速度自然要放緩。

(二)處理器的發熱問題亟待解決。從宏觀上來看,越是精細的設備,其發熱量就會越小,但當處理器的製造工藝達到了一定程度時,硅電路里的電子移動越來越快,晶元開始變得過熱。雖然包括Intel在內的很多廠商都在不斷努力解決散熱的問題,比如多核心設計、3D晶體管技術等,不過在處理器的核心達到8個或更多時,很多程序都無法完全利用到全部的核心,這就造成了性能的不對等。

(三)成本上升。由於對工藝水平的更高要求,導致在產業鏈的要求也更高,成本也隨之提高。另外,由於移動設備大行其道,對桌面和伺服器領域出貨量產生衝擊,規模效應的優勢下降,成本也會提高。

二、國內CPU迎來發展機遇

由於現有CPU領頭企業已無法按摩爾定律來發展,新的技術還沒有實現突破,國內CPU行業相對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一)知識儲備完善。CPU的發展過程中,各家在架構和微內核方面積累的經驗越來越豐富,生態越來越完善,不論從架構的升級優化,到內核的設計,都有了大量可以參考的案例,可以依託現有平台實現更快的提升,後起的CPU廠家已經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飛騰在20多年的CPU設計研發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核心技術,並且依託ARM平台,可以獲得更豐富的資源支持。

(二)相關技術人才豐富。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這個行業也培養了在各個層面的技術人才,為晶元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軟實力。龍芯、飛騰、申威這三家最具代表性的國產CPU都具備穩定的核心設計團隊,並且不斷地發展和壯大,在國內外都具備較高知名度。

(三)成本不斷降低。隨著國內行業需求的上升以及配套工藝的完善,國內CPU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會不斷下降,競爭力會進一步提升。

(四)工藝尚未受限。由於和國際領先CPU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國內的CPU企業發展空間較大,短時間內不會像Intel一樣受到工藝和原材料等的限制,而在性能上無法提升,成本無法下降,反而會更像前期的Intel一樣按照摩爾定律發展。一方面Intel性能提升減慢,另一方面國內CPU發展速度加快,兩者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主可控門外漢 的精彩文章:

TAG:自主可控門外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