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種顏色的瓷器比青花瓷珍貴多了! | 明代御窯1

這種顏色的瓷器比青花瓷珍貴多了! | 明代御窯1

原標題:這種顏色的瓷器比青花瓷珍貴多了! | 明代御窯1


青花瓷幾乎是中國瓷器的代名詞,但其實比青花瓷更為珍貴的瓷器品種還真不少,比如今天介紹的紅釉瓷器。  




(紅釉盤,明永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紅釉瓷有多珍貴呢?


古人早在夏代就燒出了最早的青瓷,但直到3000年後的元代才燒出真正的紅釉瓷。原因很簡單:太難了!景德鎮陶瓷研究所曾在上世紀50年代試燒過紅釉瓷,剛開始一級品比例竟然不到1%!古代的成功率恐怕也高不到哪裡去!  



紅釉雲龍紋梨形壺,儘管表面顏色不夠均勻,但已屬罕見的元代紅釉瓷中的精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儘管很難製作,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對紅釉瓷非常重視,據說是因為表示紅色的「朱」字正是洪武皇帝的姓。此外,根據五行說法,南方的顏色是紅色,與南方有關的祭祀活動要用紅色供品。所以紅釉瓷就成了砸鍋賣鐵也要燒出來的品種。  



紅釉雙龍紋盤,盤內花紋非常清晰,是洪武朝紅釉瓷中的精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到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年號永樂)即位的時候,紅釉瓷器依然非常稀少,比如下面這種足部較高的紅釉小碗,有資料稱存世僅有兩件,都收藏在北京故宮:  



紅釉高足碗,明永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高足碗又稱「靶杯」,也有人認為就是「把杯」,即「帶把子的杯子」。高足碗在元代非常流行,可能因為騎在馬上使用比較方便,符合草原民族的生活習慣。


故宮的兩件高足碗,一件內外皆紅,一件內白外紅,尤其後者(下圖)的碗心有「永樂年制」四字,據說是唯一一件帶有年號款且品相完整的永樂紅釉瓷,文物價值極高。  



紅釉高足碗,明永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紅釉瓷為什麼這麼難燒呢?這是因為讓瓷器變紅的銅元素非常「難伺候」。


瓷器與陶器的不同之處,在於瓷器表面多了一層光潔的釉。瓷器呈現鮮紅色,是因為釉層含有銅元素。但銅元素並非永遠都是紅色的,只有在「還原氣氛」中才會變成紅色——估計有人要暈菜了,來來來,咱們先惡補一點高中化學知識。


這裡的「氣氛」指瓷器在瓷窯里所處的「環境」。如果窯內氧氣充足,我們稱為「氧化氣氛」,空氣里的氧原子會和釉層里的銅原子展開大戰,瘋狂搶奪銅原子攜帶的電子,銅元素就呈現綠色。如果氧氣稀薄,窯內會生成大量一氧化碳,這就是「還原氣氛」。銅原子便立刻牛起來,從一氧化碳當中的碳原子那裡搶奪電子,自己同時變成紅色。


簡言之,氧氣量一定要控制好,否則紅碗變綠碗,一窯瓷器都成了廢品。


銅元素難伺候的第二個地方是,對燒造溫度的要求堪稱苛刻。有專家認為,紅釉瓷器的燒造溫度在1250到1280攝氏度之間,誤差不超過30度。溫度低一點,紅色就會發黑;溫度高一點,銅元素又會揮發,紅色會變淺,顯得釉色不夠均勻。可問題是明代初年哪有溫度計之類的測溫工具!據說窯工主要靠觀察窯火來判斷溫度,全憑經驗!  


紅釉花卉瑞果紋盒,由於釉色不夠均勻,被明代御窯廠淘汰砸碎,後被考古隊員修復。明永樂,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朱棣的孫子朱瞻基(年號宣德)即位後,紅釉技術有了很大提高。與永樂朝相比,宣德紅釉的顏色更加「深沉」,發濃髮黑,與永樂紅釉的區別非常明顯:  



紅釉高足碗,明宣德,顏色明顯比兩個永樂碗更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紅釉盤,明宣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宣德朝還對紅釉瓷器進行了兩大創新,一是描金,也就是在瓷器表面貼金箔,或者用金粉作畫,再烘烤固色。效果富麗堂皇,彰顯皇家氣派:  



紅釉描金雲龍紋盤,明宣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紅釉描金雲龍紋碗,明宣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大創新是熟練運用了「燈草邊」技術。啥叫燈草邊?先看圖:  



燈草的草芯


燈草是一種草本植物,草莖細長,剝去外皮就露出白色的草芯。宣德紅釉瓷的口沿和凸棱部位會出現長條白邊,所以被形象地稱為「燈草邊」。這種技術之前就有,但在宣德朝得到了熟練應用:  



紅釉洗,明宣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洗」是涮毛筆用的文具。在口沿和側面燈草邊的襯托下,這件紅釉洗如同盛開的花朵,非常漂亮。


燈草邊並不是工匠畫出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前面講過,只要溫度偏高,銅元素就很容易揮發。由於重力的緣故,口沿和凸棱部位的釉層較薄,揮發自然更容易。工匠通過巧妙的控制,讓口沿等處的銅元素揮發乾凈,但不影響其他部位的紅色,技術非常高超!  


下面這件「僧帽壺」的口沿處也有漂亮的燈草邊。僧帽壺是一種佛教水器,造型借鑒了藏傳佛教僧人的帽子。紅釉僧帽壺是紅釉瓷當中的名貴品種,無論哪個博物館只要有一件通常都會拿出來展覽:  



紅釉僧帽壺,明宣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上文介紹的所有瓷器都以銅元素為著色劑,統稱為「銅紅釉」。由於燒造成本太高,工藝太過複雜,明代御窯在宣德朝以後便很少製作銅紅釉瓷器了,轉而以鐵元素為著色劑,生產比較便宜的其他紅釉品種——可見皇上家也有窮的時候。  



礬紅釉梨形壺,明嘉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礬紅釉」以鐵為著色劑,顏色偏橘紅。銅紅釉那樣的「鮮紅時代」已經過去了


【小鏈接】兩岸故宮是全世界收藏明代御窯瓷器最多最精最牛的博物館。究竟有多牛?大英博物館夠厲害吧,堪稱中國以外收藏古代瓷器最精的博物館,可是根據《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明代陶瓷》一書的說法,那裡收藏的洪武、永樂、宣德三朝紅釉瓷器只有5件,而本文介紹的北京故宮藏品就有10件了!你說牛不牛!


微信公眾號:王牌講解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王牌講解員 的精彩文章:

宋四家的書法課:字寫歪了怎麼辦?| 故宮書畫館6
想不想把《國家寶藏》里的27件國寶看個遍?你需要一份攻略

TAG:我是王牌講解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