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文讀懂:佛門中人圓寂之後是如何舉行葬禮的

一文讀懂:佛門中人圓寂之後是如何舉行葬禮的

人死了總是要安葬的,這是活人對死人應盡的義務。

佛教安葬死者的方式,《涅槃經》、《凈飯王泥洹經》、《毗奈耶雜事》等佛教典籍中都有記載,一般有「三種」、「四種」之分。「三種」指火葬、水葬、野葬,「四種」指火葬、水葬、土葬、林葬。

佛涅槃像

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分成許多宗派。各宗各派的葬式是有差異的,而以禪宗的典例最為詳密。禪宗僧侶亡故後,大致的葬式是:僧死(滅度),先為其浴亡,隨後給死者穿衣,抬進寢室,舉行入龕佛事。第二夜整夜念經,再入龕。第三天在寢室先舉行移龕佛事,然後移龕到法堂。移入法堂後,舉行鎖龕佛事,而後鎖上龕蓋。接著便是舉哀的儀式和奠茶湯的佛事。再次舉行起龕佛事,由法堂起龕到山門口,在這裡轉龕向里。這時供香花、茶湯,舉行轉龕佛事,鳴鈸直至安葬的地方。到了葬處,先燒香奠茶,再行秉炬(即「下火」)。導師取擬炬的小木為下火佛事。接著付荼毗(即「火葬」),荼毗後收骨、拾白骨,然後安骨,迎之於寢室舉行佛事。再行起骨佛事,舉骨到塔所,在塔所舉行入塔佛事,這樣才算入骨於墓。從入龕到入塔,葬式繁瑣,光佛事就要做十次。

這是出家人死後的葬禮規格。在家修行者死後,各宗各派的葬式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差不多的,即為亡者剃鬚發、取法名,以亡僧的規格安葬。

榮枯

寺院中有和尚死了,整個寺院中的和尚都為其送葬。《毗奈耶雜事》說:「送喪苾芻,可令能者誦三啟無常經,並說伽陀為其咒願。事了歸寺,便不洗浴,隨處而散。俗人見譏,咸言:『釋子極不凈潔,身近死屍身不洗浴。』佛言:『不應爾。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觸屍者連衣俱洗,其不觸著但洗手足。』」《西域記》說:「諸有送死以為不潔,咸於郭外浴而後入。」

由此可見,佛門認為死屍不凈,因此在送喪回來後,一定要洗浴。律宗規定,死屍一律不能置於佛殿,也是以其不凈的緣故。

佛像

和尚有義務為同寺的僧友送喪,但卻不能為在家的親人(父母除外)送喪。為父母送喪,是報養育之恩,據說佛還親自為父擔棺呢!《凈飯王涅槃經》說:「爾時世尊,念當來世,人民凶暴,不報父母養育之恩。為是不孝之者,為是當來之眾生等設禮法故,如來躬身,自欲擔父王之棺。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爾時世尊,威光益顯,如萬日並。如來躬身,手執香爐,在喪前行。」

葬送死者的禮式有繁有簡,但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讓死者安息,早升天堂。

山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西天為何如此令念佛之人嚮往
酒是佛門根本戒律,可歷史上竟然還有釀酒的和尚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