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飲酒三篇之二:添杯回盞

飲酒三篇之二:添杯回盞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唐·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2

2009年下旬,當我走出封閉的高中考學生活,步入大學開放、自由的新天地時,多年未見面的老朋友——「酒」,也來慶祝這種新生活的到來了。

在大學老鄉會上,一瓶瓶啤酒是飯桌上的主要角色。雖然啤酒的酒精度不高,但我還是以「我從來沒喝過酒」為由試圖推辭。

可是,不夠堅決的推辭只是無力的退讓。

看到各級各系同學老鄉們都端起酒杯,我也只好舉起了手中的杯子,幾杯下肚,是涼涼的,又有些飽脹的感覺。有人說:「你喝酒不上頭,臉色都不變,酒量好。」看到周圍幾個同學兩杯後就滿臉通紅,我似乎是酒量好的那一位。

可是,喝酒臉不紅真的是酒量好嗎?

而此後我不再那麼排斥飲酒,老鄉會、班級聚會上,我也隨著大家的節奏,酒精麻痹大腦帶來興奮,有時甚至是忘乎所以。自己放開了喝,別人也高興。

喝開心了酒勁兒上頭,暈暈乎乎的自己變得愛說話,可又記不得都說過什麼,似乎是沒有經過大腦而直接啟動了,

現在的我慶幸還好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糗的事。

我曾經有一段以為自己酒量還可以,畢竟臉不紅,膚色不變。直到反覆好幾次,現實演出的劇情和「我酒量好」這個原定劇本一次次的不符合,我才推翻之前的立論,開始刻意少喝或者乾脆拒絕喝酒。有時看著其他人酒後各種糗的樣子,我心裡覺得可笑,但卻笑不出來,我之前喝醉了的時候,會比他們強到哪裡去呢?

畢業工作以後,再喝啤酒已經不算喝酒了,只有白酒才據有「正統」地位,在餐桌上如果你提出「我喝啤酒」,這跟你說一句「我喝飲料」類似。因此,白酒更多地開始進入我的生活,我也越發感受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在酒桌上,我更在乎別人的眼光,想和他人、大家「玩」到一起,打成一片。

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我以為,工作本身,只是你自己做好被交付的任務。而實際上,工作其實是工作能力和人際能力的結合,工作能力自不必說,就是踏實幹活兒。

而談及經營和維繫人際、社交能力時,「酒」就變成一個淘氣的的孩子,趁你不注意,悄悄尾隨在你的身後,一起和你踏入工作以及社會的大門......

的確,「酒」在社會化的交際中起著強有力的作用,飲酒增進感情,憑酒看出親疏遠近,也是一項大眾化評判標準。但當酒後還要工作時,我個人是吃不消的,有的人很厲害,酒後興奮,借著酒勁兒反而工作效率更高,而在於我,酒後再去加班寫材料,簡直就是痛苦,腦子暈暈乎乎,看屏幕眼睛都發暈,再要求去寫,著實難以勝任。

此時,喝酒似乎成為了一項必備的技能,如果沒有這項技能,很多場面你就無法應付,有些事情就無法推進,有些關係就無法維持,「要看關係深不深,就看喝酒嗔不嗔;要看關係好不好,就看杯中高不高。」

那時的我一度以為「飲酒」是這樣的一種「規則」,就像高考制度一樣,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必須按照「規則」去行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字記留憶 的精彩文章:

TAG:字記留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