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知道當講不當講」一般就是不當講

「不知道當講不當講」一般就是不當講

攝影亓瀹瑾

「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和「有句話我一直不想說」是我媽的兩句經典開場白。

我妹妹教育她家娃「要寫完作業才看電視」,娃試圖修改規則。正滿頭大汗、劍拔弩張、雞飛狗跳之際,我媽走過去說:「本來我不想說,但孩子看會電視也沒什麼不好吧。」

娃戰隊有了姥姥這員大將,衝突立刻升級。

我妹妹說,「本來我不想說」就說明本來想得挺對的,結果走偏了。

據說,我在聊天中是單刀直入型的,從來不說這些場面話,但批評別人的時候,我最喜歡說「我這樣說你們可能不愛聽」。

然後說的話,大家果然都是很不愛聽啊。

這幾句口頭禪的殺傷力,不分仲伯。但凡在聊天中出現這些的表述,都要在心裡做好預警「來了來了,又來了」。

我們東北人還喜歡說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

也是自認為的免死金牌,說話之前一亮,就什麼話都敢說了。

最可氣的說法是,「我這個人說話直,你別介意。」

接下來的話,一定是你介意的。

明明介意,人家還叫你別介意,於是更火大。

「我這個人說話直,你別介意,丹萍你不要穿得這麼老氣啊。」

我要怎麼回答,才顯得沒有介意呢。「沒關係,我不介意啦,大家都說你不擅長搭配,你說老氣,沒準就是正合適」。

乾脆下手狠點。

刀子嘴豆腐心和豆腐嘴刀子心,不分仲伯。

真心為我好來傷害我,和不是真愛但甜言蜜語,也不分貴賤。

虛假的愛維持了一輩子,和真心的愛維持一分鐘,我看也沒什麼高下。

還有一個不好好說話的案例,就是大家一定要說最後一句。

有一天我下廚煮麵條做早餐。

我妹妹說,「別搞那麼多啊。」

我說,「不是很多。」

她說,「你看嗎,裝了兩大碗還說不多。」

我說,「先吃完再說嗎?現在怎麼知道就多了呢。」

她說,「好了好了,不和你爭論。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多就扔,浪費點食物沒什麼,不傷感情是最重要的。」

我說,「是的是的。有什麼對錯呢,爭什麼多少呢。」

然後就開始吃。

果然大家吃不完。

我妹妹說,「你看,都說多了吧。」

她也是忍不住要說的人啊。

我說,「才剩下這麼一點就叫多啊,六個人的早餐,剩下的這點麵條從比例看,沒有多少啊。你不能看絕對數量。」

妹妹說,「好啦好啦,不和你爭啦。很多時候,最大的問題是,人人都想說最後一句,只有搶到最後一句,事情才能結束。」

我做了一個禁言的動作,終止了談話。其實我想說,不要在道德高地上壓迫我,你不讓我說最後一句,那為什麼偏偏是你說最後一句呢。

剩下的麵條當然留到晚上。晚上小朋友放學回到家很餓,我加熱了麵條給他吃。他呼嚕嚕一口氣把麵條都吃了。

環顧四周,除了休假在家的我和小朋友,其他人都沒在家。

我忍不住自言自語說「看看嗎,我就說麵條不多,哪有多,哪有多。」

默默地贏了,才讓這事翻篇。

以上是上周休假回娘家發生的事,記錄存檔。

為了與親朋好友共勉,也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小事 的精彩文章:

非洲黑小伙愛上中國腊味,回國時帶30斤魚乾醬鴨臘腸,卻被機場勸阻
山村大媽賣的一碗面,七分瘦三分肥,一份8塊錢,想吃還要自己「蹲牆角」

TAG:生活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