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製造破產,俄媒指出:以後離不開中國,成也人口敗也人口

印度製造破產,俄媒指出:以後離不開中國,成也人口敗也人口

文/楊斌國

印度真的會成為第二個中國嗎?世界問成為20年以來最大的討論話題。俄羅斯媒體最近給出肯定的答案。印度不可能成為中國,也就意味著印度以龐大人口學習中國經驗的道路失敗了。俄羅斯衛星網指出:「印度製造」計劃(Made in India)無法像最初設想的那樣運轉下去。這一計劃部分旨在縮減對華貿易收支平衡逆差,降低印度對中國進口汽車和設備的依賴。但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英文雜誌網站發表文章稱,在過去3年內,印度對中國的依賴非但沒降低, 反倒升高了。從2014年起,印度進口的中國機電產品增加了25%。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達摩達爾達斯·莫迪2014年甫一上任,就立即提出了"印度製造"計劃。其主要目標是把印度打造成一個世界工廠,由此確保全國經濟穩定增長,擺脫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莫迪承諾,"印度製造"計劃有助於在2025年前把印度GDP提高25%,而且這一增長份額應該依靠生產部門獲得。而在莫迪當選的那一年,生產部門在印度GDP中的比重僅為16%。當"印度製造"計劃在2014年啟動時,印度對華貿易收支平衡逆差為378億美元。但到了2017年年底,這一數字已經攀升到516億美元,而且主要是因為進口的中國車輛和技術產品數額增加。

楊斌國評論:所有對印度前景看好的唯一前提是,印度擁有與中國一樣的龐大人口。有了中國成功的範例,那麼印度毫無疑問的成為第二個成功的典範。從理論上看法是對的,但是真的如此嗎?我們可以在以往的印度幾乎所有的印度關於製造業的報道中都可以看到中國的影子。去年印度生產的牽引火炮為例,最後印度媒體把火炮失敗的原因歸咎於中國製造的軸承。其中牽扯的就是中國洛陽和徐州的兩家軸承廠。由於兩家工廠生產的軸承標準不同,造成印度把責任推到了中國製造身上。

推責任的事件雖然一度讓印度成為了各國媒體嘲諷的「笑話」,因為中國製造連發達的歐美國家都不敢說三道四,僅憑印度的一廂情願是「抹黑」不了的。楊斌國認為兩大主要因素制約印度成為中國之後的第二個「製造大國」。美國眾多的跨國企業巨頭做出的研究報告顯示,印度除了班加羅爾等少有的2個城市之外,根本不具備大型投資條件。幾十年之內這一現象幾乎沒有改變。

至今印度依然設置高昂的投資門檻,製造業投資設置可很高的印度本土比例。這一政策的制定初始與中國改革開放時間大致相等。而中國在70年代末所指定的招商引資政策本土化比例是沒有限制。從一開始印度從政策上就輸了一籌。

另一個制約印度發展的恰恰也是人口,印度媒體自認為印度有餘中國幾乎相當的人口數量,而且在20年里老調重彈印度勞動力年輕化比例更高。20年後的今天,印度人的該論調依然沒變。然而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出。龐大勞動力需要很好的管理才能成為勞動力「財富」,反之,則會成為負擔。而中國是前者,而印度是後者。

中國從49年之後,就開始建設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嚴格的人口管理制度,大面積普及化基礎教育。這三點印度都沒有。印度中央政府並不能完成對全國人口的完全控制,農業人口占和無業人口佔據印度很大的比例。農業人口很大一部分管理許可權在地方政府,而龐大的無業人口屬於三不管地帶。很多都在大城市邊緣低調成為「流民」。這些熱無法成為有效勞動力,而是社會負擔。

看到這裡,大家多少會明白,中國與印度的差別在何處了吧?莫迪雖然有雄心,但是無奈在印度體制下,要徹底改變面貌,在短時間內基本看不到。即便有限作為,風險同樣會增加。從全世界歷史發展經驗來看,社會矛盾的高風險爆發時期,恰恰是在經濟起步以後的數年之後。也就是說,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在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矛盾會集中爆發,而印度又是一個社會矛盾長期積累的國家。從獨立之後就沒有很好的徹底解決,現如今依然依靠100多萬軍隊實施「高壓」政策。

核子獵潛艇原創作品,沒有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核子獵潛艇 的精彩文章:

俄專說想打敗美國艦隊,俄羅斯必須購買中國054A,起名054R
伊朗與以色列明年爆發戰爭?都是27枚導彈擊落F16惹的禍

TAG:核子獵潛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