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版的奇巧人」楊磊:毫釐之間雕刻人生

「現代版的奇巧人」楊磊:毫釐之間雕刻人生

圖為正在工作中的楊磊。 張林虎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17日電 題:「現代版的奇巧人」楊磊:毫釐之間雕刻人生

作者 張林虎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一名雕刻文化的傳播者,讓更多的人喜愛雕刻藝術,共同感受雕刻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楊磊說。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這是《核舟記》的詩句,講述了一位能在很小的東西上雕刻的人,內蒙古民間雕刻大師「三石」就是這樣一位「現代版的奇巧人」。

圖為楊磊在雕刻人物面部形態。 張林虎 攝

47歲的「三石」本名楊磊,是土生土長的呼和浩特人,一身樸素的打扮透著儒雅與幹練。

走進楊磊的雕刻工作室,只見柜子里擺放著一排盒子,每個盒子里放著一個拇指大小的物件。凝神觀看,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畫面漸漸浮現在眼前。

人物、建築、動物、花鳥、佛像……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這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竟然雕刻在拇指大小的橄欖核上,毫釐之間,隱藏著大千世界。

圖為楊磊的作品《十大羅漢》。 張林虎 攝

工作室的裡屋,裊裊茶香、呲呲的打磨聲相互映襯。楊磊拿著刻刀正打磨著草原額吉的面部神態,鋒利的刀子在堅硬的核桃上游龍走筆、翻飛不止。「小的東西刻出來才會有意境。」楊磊邊打磨邊說。

記者看到,蒙古包、勒勒車、額吉、小狗等栩栩如生的出現在一枚小小的橄欖核上,表情靈動,甚至連人物的面部神態都看得清清楚楚。

圖為楊磊雕刻的蒙古族家庭。 張林虎 攝

公開資料顯示,微雕藝術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它是在極小的物品上進行雕刻,很多作品甚至要用放大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也許是名字中帶著「石」的原因,楊磊從小就喜歡用石頭在地上勾畫各種圖案,小學一年級就拿著一把小刀在干樹枝、杏核、橡皮上「刻畫」。

圖為楊磊雕刻的彌勒佛。 張林虎 攝

「那會就像著了魔一樣,但當時生活條件差,沒錢買橡皮,自己的能支配的錢只有早點錢,所以就不吃早點省下錢買橡皮。」楊磊說。

楊磊告訴記者,為了完成夢想,他硬是堅持一年多沒吃早點,買了自己雕刻生涯的第一套刻刀。

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水平,楊磊沒明沒夜地練習、琢磨,遊歷全國各地的雕刻之鄉,與大師交流切磋。十年磨一劍,如今,各種雕刻刀法已沉澱於心,手中的刻刀也越發遊刃有餘。

「當矢志追求的興趣愛好與事業結合起來,就能夠鐫刻出美妙的藝術人生。」楊磊如是說。

如今,楊磊最拿手的是佛像雕刻。他雕刻的佛像面部表情細膩,極富性格特徵。「微雕作品上的線條剛柔相濟,需要每一刀下去都穩、准、狠,一顆成品要數萬刀,只要一刀的力度和角度不對,就可能毀掉幾天的功夫。」

在楊磊的工作室,商界精英、市井百姓乃至外國友人絡繹不絕,有人千里迢迢慕名而來,或鑒賞他的藝術作品,或是專程送來貴重材料請他雕琢傳世。

楊磊說,他的女兒今年突然也開始喜歡雕刻了,女兒說班裡有好多同學都想學習雕刻,為了讓更多的人學習雕刻,他準備在開一個培訓班。

「不是為掙錢,是為了將微雕這個民間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門精湛的技藝,欣賞到這門高雅的藝術。」楊磊說。(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老夫子》漫畫第二代作者:老夫子不止是幽默
台灣當局重啟核電?誠信盡失難獲民心認同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