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生澎湃,一生錯愛,不看你的眼,忘了我是誰

一生澎湃,一生錯愛,不看你的眼,忘了我是誰

「最令我魂牽夢縈的,是在新鮮衚衕小學中,有我神秘的初戀。這女孩子叫張敏英,北京人,長得清秀脫俗,長形的臉,眼睛不大,但是晶瑩而有靈氣。她身材高瘦、性情溫和,是最最可愛的小女生。功課也好,尤其寫了一手好字。我最初感到她的存在,是在四年級的時候,她在我隔壁班上。五年級後,她和我同分到五丙,老師排座位,一度還並排在一起,令我感到一種莫可名狀的快樂。六年級後,她和我較熟起來,下課回家,偶爾走在一起,童子軍在校門口站崗時候,她也和我一組過,她穿著女童軍的制服,姿態優美,令我心動。我只看她哭過一次,是一次考試沒考好,我一路安慰她,看她淚眼,看她楚楚可憐,非常喜歡她。我做圖書館長的時候,她做我副手,有一次犯了小錯,我開玩笑,拉住她的手,輕打她手心,她裝得很疼的樣子,給我的快感,令我畢生難忘。對張敏英,我從來沒有表示出我對她的情愛,我把一切都遮蓋住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是我魂牽夢縈的心底的情人,我一直把她視同我的初戀情人,雖然這次初戀,實在沒有什麼實績可尋,但它一直在我心底,充滿了美麗的回憶。我一生憂患,所存美麗的回憶無多,但是對張敏英的每一件,都是令我最感溫馨。最感神往的。人生一世,能有這樣清純的、單一的回憶而不摻雜任何俗情與塵網,洵屬罕見,而它卻是罕見中的極品。我一生中的許多經歷,都不想重過。但是如果時光倒流、少年可再,我夢魂所依,除此而外,卻無復他求。——只為了她是我第一個小女生、只為了她是我永恆的小情人、只為了那一段少年奇情、只為了那一場春夢無痕的初戀,我願在時光倒流中停止,在停止中死去,我並不希冀她做我的朱麗葉,但我若能長眠在她懷裡,我就寧願不活十三歲以後的我了。」

這段文字出自《李敖回憶錄》的第二章「北京、太原」,寫他在北京新鮮衚衕小學的一段少年心事,十三歲小學畢業以後,李敖入學北京四中,僅數月之後逃難到上海,又從上海逃難到台灣,傳奇的一生才剛剛開始,可他卻說為了那段少年心事願意時光倒流並死在十三歲。

李敖,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台灣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宣布退出台灣政壇。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除了是知名的作家、有名的政治犯,李敖還是人人皆怕的訴訟大王。除了告過』總統』、五院院長、故宮博物院長、檯面上知名的政治人物、媒體負責人,李敖甚至連政府機關,只要被李敖鎖定,幾乎很難逃過被李敖告的命運。"

宋楚瑜在對李敖的評價中這樣說:「他有一句話對我來講印象很深刻,他說天下沒有退休的戰士,只有戰歿的將軍。也就是將軍是戰死在沙場。他為他的理念,他會有相當的執著。所以很多人說李敖先生是一位俠骨柔腸的好朋友也是最難纏的敵人。」

這樣的李敖,是固執的,卻也是多情的。

他在北大、清華、復旦等高校演講,志在向大陸人民「播撒自由主義的種子」,同時為救助台灣慰安婦,拍賣自己收藏的字畫古董,捐出一百萬美金;

他被誣陷台獨,兩次冤屈入獄,卻在出獄後依然活躍在學術前沿,引領中國知識分子的走向。

他感情生活豐富,卻也愛的肆意。

與"羅"的生死初戀、與小蕾的患難之交、與劉會雲的冰雪愛情、與胡茵夢的匆促婚姻、與王小屯的愛之歸宿,他說「我和女人的感情沒有別人所說的那麼風流倜儻」,又坦言「我跟女人的關係,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和我有性關係的;第二類是沒有性關係但有肌膚之親的;第三類是相識卻長入我夢的;第四類是完全不認識的,主要是她們的照片,尤其是裸照。」這就是李敖,獨一無二的李敖。

人們給了李敖太多頭銜,只是不少都似是而非,比如國學大師之類。但持平而論,思想家、時事批評家、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和他非常不喜歡的「政客」二字,都可安在他頭上。當然,還有主持人。

人們說他有才無德,說他的一生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寫」和「罵」,他說「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他還自戀。除了「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之外,他在其他領域也有捨我其誰的態度,比如認為自己是「中國五百年來文物鑒定第一人」。最經典那句,當屬「我生平有兩大遺憾: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無法坐在台下聽李敖精彩的演說。」

一個叛逆而多變的人,終究老成了叛逆而固執的樣子。這不是我們記憶中的李敖,卻是真實的李敖。

正如那句經典的「敖式語錄」:有時解釋是不必要的--敵人不信你的解釋,朋友無須你的解釋。有人向我挑戰,說「你放馬過來」。我不回話,只是疾馳而去,然後馬後炮打倒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事與濃酒 的精彩文章:

TAG:舊事與濃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