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思想之淵源

中國思想之淵源

【美】牟復禮先生

秋之

韻語

一個外國人,

卻能把中國思想的淵源分析的如此透徹,

我也是服了。他讓多少中國學者汗顏。

中國思想之淵源

——讀牟復禮《中國思想之淵源》有感

文 | 張建鵬

01

人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蘇軾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廬山中」。

這些都是說,有些事情,

當事人往往

局限於自己身處的環境和既有的思維定勢,

不能有清醒而深刻的認知。

反而是旁觀者,身處事外,

沒有了當事人的那些羈絆,

卻能夠看清事物的特點和脈絡,

並有深刻的見解。

02

最近,讀了一本書,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書的名字叫《中國思想之淵源》,

是一名老外寫的。

當然,這個老外很不簡單,

名字叫牟復禮

(英文名:Frederick W.Mote,1922-2005)

你看,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可見其對中國思想文化有多麼痴情。

他是美國著名的漢學家、

中國史學家,

是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的奠基人。

也正是他,

將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發展成了

全美乃至整個西方研究中國歷史的中心之一。

這本《中國思想之淵源》

就是他眾多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著作中的一本。

03

其實,這本書被業內譽為大家小書。

為什麼這樣說呢?

作為研究大家,

牟復禮有《帝制中國900—1800》、

主編《劍橋中國史-明代史》、翻譯蕭公權

名作《中國政治思想史》等重要著作。

而他這本區區十萬言的《中國思想之淵源》,

是作為類似科普的著作寫就的。

但是,

這本小書一出版就產生了巨大影響,

至今流傳甚廣。幾乎在美國大學,

乃至西方,

成了研究中國歷史文化,

尤其是中國早期思想的必讀書目。

04

就中國思想淵源而言,

如果說中國文化是一座宏大的宮殿,

那先秦思想就是這座宮殿的基石。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

牟復禮以深刻的見解、流暢的筆法、

融匯中西文化比較的認知,

舉重若輕地解讀了中國的先秦文化思想。

對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

和代表人物進行了簡明精妙的介紹。

同時,又以宏觀的話題,

如宇宙論、世界觀、知識論、

政治哲學、人性論等視角進行了比較分析,

可謂別開生面。

05

我在想,這樣一個厚重而深刻的話題,

讓一個外國人來講是不是要難為他了,

其實不然。

從他書中的論述看出,

牟復禮先生的中國文化歷史功底非常的深厚。

或許很多中國學者也未必能及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中國學者就更望塵莫及了。

牟先生作為西方人,

自然有著深刻的西方文化背景,

這就具有了中西文化比較的天然優勢。

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一貫地忽視東方文化,

忽視中國文化的情形下,

還有我們中國的一些學者,

崇尚西方文化而漠視祖國文化的情形下,

牟先生的觀點和論述

就更具有衝擊力和說服力了。

06

書中的內容不想詳述。

因為書中除了對先秦各家和代表人物

有極其精闢的概括和論述外,

不乏許多深刻地見解和思想的火花,

不好一一表述。

我所驚訝和佩服的是,

一個外國人,能夠把中國的事情,

還是2500年前的思想淵源說的如此清楚,

說的頭頭是道,

會讓我們許多中國學者汗顏的。

在我看來,這本書就像一部導論,

有綱有目,提綱挈領,

梳理清了中國先秦思想的淵源和脈絡。

很多時候,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驚異於牟先生那樣鞭辟入裡地解讀我們的經典,

我們許多搞不清的東西,

在這裡卻有了答案。

07

我最感興趣的

還是書中有中西文化比較的部分。

因為西方人批評西方人的偏見,

比我們批評西方人的偏見要有力的多。

西方人說我們文化思想的好和價值,

比我們自己說我們思想文化的優秀和價值也更有力。

牟復禮先生就做了這樣的事情,

而且比較全面。

比如,牟先生指出,

歐美人習慣於用自己的文化認知和思維

來比附解說中國的典籍,

便得出了不倫不類的解釋。

中國有的學者也是追隨這種思維,

千方百計地想進入西方史學的系統,

往往覺得很不得要領

(如,對我國這樣一個缺少創世神話文明的認知)。

實際上,中國有著自己特殊的文化發展軌跡,

是不能這樣亂套的。

因此,牟先生指出,

如果西方人不再固守以己度人的思考方式,

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國。

08

如何認識中國的文明,

牟先生給了我們很好的比照。

他認為,

中國文明展示了一種舉世無雙的連續性。

兩千多年來,若不算佛教的元素,

基本上是一個內部衍化的文明。

但自19世紀以來,

中國的一元文化遭到了不可避免的打擊,

中國成了世界思想潮流的容器。

今天中國思想和文化上很多因素是外來的,

這使得中國的古今比照更為複雜了。

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邏輯哲學,

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宗教等等問題,

都必須在中國特有的文化發展中尋找答案,

而不是按照西方的邏輯妄下結論。

由於長期以來,

西方史學家對東方歷史的漠視,

造成了西方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無知和偏見。

就像哥倫比亞大學尤金-萊斯所說,

「雖然歐洲人對非西方民族的宗教、藝術、

文學、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的了解大為長進,

但西方史學家書寫的世界史

仍是一如既往的井底之見」。

可見,

我們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任務還多麼艱巨。

09

本書得到了北京大學哲學教授

張祥龍、陸揚、楊立華的推薦。

認為這是一部難得的絕少偏見的通透之作。

是一部以跨文化對比的方式

理解中國哲學的好書。

還會讓一部分人

「部分地照見我們對自己文明的偏見」。

說的非常好。

2018/1/18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之韻 的精彩文章:

怎樣活出生命的意義

TAG:秋之韻 |